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话题材料: 新浪网与全国18家强势媒体共同推出的大型公众调查“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根据选票评出的“十大文化偶像”按得票多少的先后顺序分别是:鲁迅(57259票)、金庸(42462票)、钱钟书(30912票)、巴金(25337票)、老舍(25220票)、钱学森(24126票)、张国荣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文化显赫地位来自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殊的文化禀赋,以及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人格精神.然而,文化的急剧转型开始撼动鲁迅固有的文化地位:1.文化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新的文化诉求,前所未有的文化诉求需要新的人文建构资源与价值支撵,新的社会问题与新的文化格局使鲁迅思想处于被审视、被反思的位置;2.文化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社会对新的文化偶像的欲求,新的欲求迅速消解着作为文化偶像的鲁迅的“当代性“.贬鲁思潮是鲁迅文化地位波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金庸以42462票名列第二位。作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报人之一的金庸一手为明报社评,一手为新派武侠小说,他的身上体现了冯友兰先生所提出的儒家人格的最高标准“阐旧邦以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金庸先生对子历史的见解至为深刻透析,所著《鹿鼎记》、《笑傲江湖》等著作风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偶像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精英文化的执着追求,也有对大众文化的欣赏与认同。当前的大学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偶像文化""粉丝文化"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市场无法忽视的部分。媒介文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粉丝经济",并形成了以偶像明星和明星产品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企业通过调动"粉丝"消费者的情绪,增强"粉丝"参与感等多种方式,利用媒体平台创建出了多元化的商业合作营销方式。从传统的大众传媒到社会化网络,"粉丝经济"经历了升级与转型,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在当今社会,"粉丝经济"模式的运营与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考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更加成熟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偶像也发生着更迭.偶像变迁集中反映出青少年群体追求的倾向性和价值的判断性.回顾不同时代的偶像变化,解读偶像变迁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对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理性化发展和变偶像为榜样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若说2000年以来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启了“草根加冕”式的平民真人秀的先河,《谢天谢地你来啦》则开辟了“偶像脱冕”式的偶像真人秀的时代。平民真人秀节目以艰难的竞技强化草根个人奋斗的意义及成功的价值,但对草根的加冕是趋于舞台意义的。偶像真人秀则以颠倒、错置的逻辑戏耍挑战嘉宾,为嘉宾温和脱冕。平民真人秀和偶像真人秀都体现了英雄退场的年代大众传媒对于普通人、世俗化、日常化的亲近。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清醒地认识并批判了中心意识下的民族自大病,礼治文化下的主奴根性,“仁”学框架下的个体与群体,以及传统文化中“静”的精神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特点,这对中国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强、自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科技信息》2010,(30):I0376-I0377
视觉偶像行销的应用,使米老鼠,唐老鸭,Hello Kitty,史努比,加菲猫,樱桃小丸子,皮卡丘,海尔兄弟,流氓兔,蓝猫,酷尔,喜羊羊这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应用在更多的产品上。这一系列视觉偶像行销在广告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4P行销法则,转化成为以生活形态为主的行销方式,是一种原创的行销法。传统的行销是以"商品"为研究对象,近年来由于消费形态转变,已经转为以消费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消费者的形态时,视觉偶像行销应运而生。本文就从视觉偶像的基本元素,策略应用,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对这一行销方法做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是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昔日的工商界领袖们正一个接一个地被从偶像基座上打翻在地,而且比柏林墙倒塌的速度还要快。  相似文献   

12.
在国人为鲁迅的形象披上一层神圣的光辉时,鲁迅成了中国最为显赫的文化偶像,然而在鲁迅的人生中却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精彩,他只是用手中的笔来书写他的爱与恨。在他犀利的行文中,记录着回归人世的鲁迅。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其中包涵了诸多的温情元素。但透过全书,我们却可以深刻领悟到鲁迅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即对封建制度、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最透彻最尖锐的批判。鲁迅文化批判意识的形成表明了其对社会国民精神状态绝望感的反抗,是其“反抗绝望”这一人生主题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对封建文化的彻底否定,并非对外来文化认同的结果;而是植根于对封建文化铭心刻骨的体认,其中含蕴的却正是对民族生命的至爱;他勇敢地“拿来”外来文化作战斗武器,却并不存有五四反传统思潮普遍认同的乐观精神,而保持着冷静和对以此建陶未来的怀疑;因为他始终对中国封建文化“极强的生命”及独特的存在方式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他“否定—绝望”悖论式的深层心态结构。鲁迅的自我在这二难选择的“绝地”中表现为自审式的深刻裂变形态:无法摆脱精神的“遗传”而彻底绝望的清醒;在希望“绝望”的速死中实现的最彻底的否定。因此形成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作品意蕴至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榜样与偶像教育的融合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青少年榜样教育中,大多将榜样与偶像对立起来,忽视了偶像的榜样作用。该文从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入手,分析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不同之处,指出传统榜样教育对偶像的误解,寻找偶像—榜样教育新路径,从而拓展榜样教育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鲁迅《文化偏至论》一文中的“偏至”内涵不尽同于“偏激”“偏颇”;它指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形式,它是鲁迅的一种历史文化观;是鲁迅人的价值观、美学观、思维方式的世界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鲁迅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论题。但这并不能掩盖“我”的重要性:从叙事意义上而言,“我”承担了叙事功能的角色并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间隔这一特殊效果;从人物塑造意义上而言,“我”又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构成精神同构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鲁迅小说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赋予其作品文化内涵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品三国》:通俗化、庸俗化各执一辞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所著的《品三国》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一经上市迅速攀升至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与此同时,有关该书的批评与赞誉之声也接踵而至。以上海大学教授、作家葛红兵,作家丁天为代表的“批易”派,针对该书的内容展开猛烈批评。以“乙醚”为代表的“保易”派,则极力拥护自己的偶像,向“批易”派开炮。面对这场纷争,易中天本人却很平静,声称他渴望有分量的批评,并表示“除非批评有硬伤,否则我不做回应”。葛红兵撰文称,易中天把品三国这一原本严肃的事情娱乐化、庸俗化和粗鄙化了。…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五四文学革命,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以鲁迅为伟大旗手和主将的五四新文学,鲜明地体现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五四时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坚决批判封建礼教伦常道德,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外国作家艺术经验的新文学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后起的一代又一代作家们。戏剧艺术大师曹禺,就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曹禺说:“我十三岁就读了鲁迅的《呐喊》。……就给我以深深的感染。”他说,鲁迅的“作品对我说了一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