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尽染盛世彩虹”。这是“盛虹印染”的一句广告语。但这也是盛虹印染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的形象写照。“尽染盛世彩虹”,同时映照出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的理想追求和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2.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6-67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皇帝性情不同,面对的社会情景不同,治国方针也不尽相同,但在一点上高度趋同,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超的管人之道,后人将之概括为“以智辨人、以才取人、以能用人。”  相似文献   

3.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8-74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治世和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之冶”。三大盛世以清代“康乾之治”最为持久。“康乾之治”实际上经历了三代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因此正确完整地说,应称“康雍乾之治”。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合计一百三十四年,恰好占有大清朝立国二百六  相似文献   

4.
在柏拉图看来,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与神相似”,在于“人向神生成”,在于踏上哲学之途,借此育养非凡的德性,最终成为经世济民的“哲人王”或爱智求真的“完善公民”。这一思路不仅折映出古希腊“人文化成”的理想追求,而且代表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思想。当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作为一种希冀的目标,却具有范导人类德行和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科 《科技信息》2010,(21):I0361-I0361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杜甫的一生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四有”精神永放光芒 在“八五”期间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确实很快,进步迅速,世界瞩目。今天除了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外,大陆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局面是历史上少见的,从历史上看,我们现在真是一个盛世;这是几百年里很少的,我们亲眼看到这个盛世并在其中工作生活,实在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们应当欢欣鼓舞的事。我国西汉时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一个盛世,虽不能和今天相比,但那时应该也是一个盛世,可贾谊上书汉文帝时却“叹息”、“痛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眼光看得远,看到盛世之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汉朝就有危险了,所以他“叹息”、“痛哭”。现在我们也是盛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首先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理想问题和纪律问题。封建时期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从孔子到孙中山有很多东西要继承发扬光大,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还是要发扬光大的。封建时期好的东西要吸收,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应该发扬,但劣性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也不能拖着不放,比方说苏州有个地名叫“浒墅关”为什么要念成“浒(xǔ)墅  相似文献   

7.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追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本”,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向“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8.
何之为诗?常有读者来信向我发问。以我之见,诗是抒情言志的纯金。诗之灵魂在于一个“清”字,诗之内涵在于一个“志”字。诗之所以为诗,其语言应该是筛过、滤过、淘边、铸过的闪闪发光的金子。诗中有我,我中有情,情中有志,这才算得上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9.
盛世往往出绝世之才 ,大唐盛世的绝世之才 ,就是李白。这主要体现在李白人性追求的三个方面 :对人生作为的强烈渴求 ;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 ;对人生享受的充分满足。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言,外交是一门艺术。艺术之妙,妙在不直。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终非艺术上品,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才能引人人胜。诗贵“曲笔道真情”,不画庙而画幡竿才是古画“深山藏古寺”的不朽名笔。艺术如此,外交亦然。外交之有“艺术”的美称,恐也在于这“不直”二字。“不直”之谓,套用外交术语,则称作“迂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苗丽 《科技信息》2011,(5):414-414
“康乾盛世”,在现代人们的眼里,经过很多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专家的宣传介绍,都把它看做是一个繁荣而发展的时期。但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时代。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远逊色于前代。  相似文献   

13.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教育观念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只能诞生于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中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所指称的社会经济性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各种推介、评价文章层出不穷。这使人不禁联想到80年代初宣传“第三次浪潮”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人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对落实“改革、开放”国策的促进作用。而这一次的影响更加深远。如果与1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变迁对比,则“第三次浪潮”的宣传相当于100年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初,注意到西方之强盛在于船坚炮利之技术,而“知识经济”之传播则相当于其后才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其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市化与宗教文化建设是当前学术界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要点在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宗教文化中的真善美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宗教文化之“真”的作用在于静化人的心灵,使之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够安静恬适地生活,让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者.宗教文化之“善”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能够迁善改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较为疏远的都市中,起到一种让人人都怀有亲近他人并行持善业的思想和行为,为都市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宗教文化之“美”的作用,就在于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获得美感,环境高雅,生态优美,这是物质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是精神美.显然,宗教文化之中的真善美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乾知”出自《易·系辞上》,汉唐易学多以“知解”“知觉”释“知”,并未将“乾知”看作一词。阳明心学兴起后,浙中王门的王畿使用“良知”这一阳明学的核心概念解释“乾知”,提出“良知即乾知”这一命题。王畿此说的用意在于借助大生广生之“乾知”证明“良知”亦属实体性存在。也就是说,“良知”既是道德领域无善无恶的心性概念,同时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宇宙万物的终极实在。这一思路在阳明后学以及现代新儒家处引发了一定争论。如何界定“乾知”与“良知”的关系,折射出学者对“良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07,(1):59-59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能够“居而安、乐而玩”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动静有常”的人生幸福!“居而安、乐而玩”是君子静处时的人生态度,而静处当然不仅是指一个人安静的独处,达只是外在表象上的“静”,此静为心静,就是原句中“安”的意指。中国人很讲求“安”,比如“安居乐业”,但这还是安身的层面,更深层的首要在于“心安”,进而才可能达到“立命”的程度。如果  相似文献   

18.
道的根本内涵是周行不已,因此才体现为“道路”或“道理”。论文原道,在于把文艺之“文”与造化之“文”一体贯通,使个体人心与天地之心统一、艺术创作的法则与万物生化之道统一。文以载道,在于突出儒家道统所建立的伦理规范,但其中仍然保留了道周行不已的含义和藉言通要眇、从物见几微、在优游涵养中获得道的生机流行活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朋党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官僚政治集团.按照欧阳修的说法,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分.即所谓“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朋党不仅“自古有之”.而且可以说历朝都有,史不绝书.举其大者,如秦有赵高之党.汉有党锢之禁.唐有牛李党争,宋有蜀、洛、朔之党.明有东林和阉党.清朝在其前期的“康乾盛世”时,也出现过鳌拜之党、明珠  相似文献   

20.
长春读者阮燕飞来信问:“千年盛世协会”是何组织?现简复于下: 1985年除夕,总部设在美国的“千年盛世协会”评选出本年度“十位最令人鼓舞的人物”。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因他对年轻领导层的信任”而入选。其他9位当选人是:为非洲饥民募集了5千万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