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2,(8):12-12
正在日本,"筷子"和"桥"同音,也被赋予了相似的内涵。世界上有40%的人吃饭时用手,30%的人用刀叉,剩下的都用筷子。日本人认为筷子是大约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从中国经由韩国传到日本的。在日文中,筷子的发音是"hashi",和"桥"同音,表达出在日本文化中,筷子被赋予了搭建各种文化桥梁的深刻含义,这从筷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形状和材料这一点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古书校读是一种读书方法,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读书,它是运用校讎学提供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发现古书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错误现象,以求恢复古书之真貌,探得经籍之真诠的特殊读书方法。因此,古书校读与语法分析是密切相关的:古书校读有赖于文言语法的精确分析,但语法分析的准确度又要凭藉校读方法及其成果。古书校读与文言语法分析之间具有交互证明,相辅相成的关系。笔者就此问题拟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春晓 《少儿科技》2015,(4):44-45
<正>牛奶有保质期,蛋糕有保质期,你听说过家用筷子有保质期吗?许多同学知道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要定期更换,可你知道筷子也要定期更换吗?你在享受美味时,是否留意到帮我们传递美食的餐具——筷子?家用筷子也有保质期家用筷子又不是一次性筷子,没有坏,为什么要换呢?同学们可能都有类似的想法。在众多材质的筷子中,许多家庭使用的是木筷和竹筷,而它们长期使用后,筷头易破损、开裂,食物残渣很容易残留在筷头缝隙中并滋生细菌。家用筷  相似文献   

4.
<正>小事的谈资,生活之中无穷无尽,锅碗瓢盆皆可成为交响曲。一次性筷子在自然保护志愿者和相关组织中一直是个"入门"话题,但使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筷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没有简单的答案。我曾见过一网友发布策划案,假想在南方某市发起把一次性筷子赶出该城的活动。策划案引用了上世纪末媒体的宣传资料,所谓扔掉多少双筷子等于毁掉一棵大树,或者全国每年吃掉多少亩森林。在痛惜森林被毁,绿色消逝的同时,对一次性木  相似文献   

5.
筷子拾趣     
早在商朝时,筷子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在日本筷子受到日本国民普遍欢迎,中国人使用的筷子长、粗、重,大都是圆棒形的,对初学者来说使用的难度较大。而日本筷子短(约20厘米左右),重量轻、筷子头尖剥,大多用木材和竹子制作。日本人常用的木筷有两类:一是用过即扔的方便筷;另一类是富于艺术色彩的涂漆筷子。其中有的制作非常精细和美观,有些妇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苗药铁筷子挥发油成分及挥发油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铁筷子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分析铁筷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苗药铁筷子挥发油中鉴定了33种化合物,共占挥发油的89.71%,苗药铁筷子挥发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占总油量的1...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武汉一中学生三项专利引来投资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后者在传统水龙  相似文献   

8.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2,(28):185-185
众所周知,日本的筷子起源于中国,但在很多方面又不同于中国。日本人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本有筷子节,有专门教授如何使用筷子的学校。在使用筷子时有很多讲究与禁忌,而且日本人也赋予了筷子很多的宗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系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该课开设时间一般为一年,学习时间长。教材大多为2——4分册,其内容包括选和通论两部分(也有常用词单列为一部分的)。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的作品,份量较重。通论部分包括字、词汇、语法、音韵、工具书、古书的注释、古书的标点等语言知识及相关知识,知识面较广,内容比较艰深。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家都知道食品有保质期,也或许知道日化用品也有保质期。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不少日用品也有保质期。如果不及时更换,而是让它们超期工作,其中积聚的细菌会慢慢侵入我们体内,或会导致病痛缠身。筷子即便清洗得再干净,使用超过半年的木质或竹制筷子在显微镜下也可看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使用超过1年,竹木筷子普遍会出现变色和脱皮的现象,已经无法彻底清洗干净。建议竹木筷子半年更换一次,或使用方便清洗的金属筷子。  相似文献   

11.
箕子从一双筷子中看出了国运,显然筷子是更高级的工具。这年头,欧风美雨把许多事情的本质都弄混淆了,就拿吃饭来说,好像非得拿刀叉吃饭才能标记自己文明、表征社会进步?据统计,全球人口中,以手进食者占最多数,从非洲、西亚、印度到东南亚,多数人用手直接取食。欧美  相似文献   

12.
夏天是各种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我们提倡大家都自己携带筷子来解决在外面吃饭的问题。但是好像带个筷子也太麻烦了吧!女人还有包包可以存放,男人不可能把筷子揣在裤兜里面吧?所以我们为大家找到了一双金箍棒一样的筷子,可长可短。  相似文献   

13.
孝感话属西南官话。这个地区的方言,历来认为是典型的楚语,而今流行的方言词语中保留了许多古语遗迹。一些有间无字的方言词,可以从古书上找到来源,考出本字。  相似文献   

14.
科学搜搜     
筷子变身双节棍 “哼哼哈嘿,快使用双节棍……”吃饭也能这么欢乐?没错,因为这双筷子够特别!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双筷子还是迷你版的双节棍。瞧瞧,双节筷子的末端用细细的链条连接起来,造型够酷,而且绝对不影响使用哦~  相似文献   

15.
人体头顶的正中央,有个穴位叫做百会穴。由于位居人体最高处,有些古书又常常称之为“盖”、“巅上”。  相似文献   

16.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筷子不仅是常用的餐具,而且是内涵丰富的民俗象征符号。用象征符号的相关理论,结合民俗事项,从筷子的谐音、形态和功能来分析其民俗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有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毁坏大片森林,那氧气够不够?二氧化碳会不会弥漫整个上空,再加上一次性筷子的大量消耗,树木就会迅速减少,蓝天还会不会再现?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六年级数学  相似文献   

18.
校点古书,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审慎从事。杨树达先生说:“句读之事,视之若甚易,而实则颇难。”(《〈古书句读释例〉序》)这的确是深知其中甘苦的经验之谈。校点之误失,往往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从训诂上说,是由于不明词义、不明文意、不明古语、不明句法、不明引证、不明通假等所致;从知识上说,是由于不明制度、不明史实、不明职官、不明人名地名等所致。现在据平日读书随手所记,将近出古籍校点本中的若干误失或不当之处,略举一二,摘述于下,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9.
常玥  张影 《奇闻怪事》2011,(4):9-10
我国的书籍产生的比较早,古人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数量之多,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古籍,古人采取分类的方式对其进行保管。古人的图书分类是一个摸索和变化的过程,经历了六分法、七分法、四部分类法等几个阶段。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古书的分类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发展,古书分类使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化,同时学术流派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古书及其分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会平 《创新科技》2011,(7):50-51
筷子事件引发的热议 6月初,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工厂向中国出口筷子引发西方媒体热议。这家工厂每天可以生产200万双筷子,大部分出口中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在每件商品都标注“中国制造”的时代,进口筷子无疑是个标志性事件: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廉价的劳动力之一,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