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的封面是一幅昆虫的图片,鲜红色的花朵,配以碧绿得发光的昆虫,再加上新鲜的露水,使得整幅画面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图中的昆虫叫螽斯,是一类能发出鸣声的昆虫,与蟋蟀、蝗虫、蝼蛄等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属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6,(6):5-5
摩门蟋蟀(以下简称蟋蟀)是蝗虫和草蜢的近亲。在短短一个季节的时间里.这种蟋蟀竟然能够吃光方圆6400千米范围内的高蛋白食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蟋蟀需要蛋白质.二是它们担心自己被同类吃掉。  相似文献   

3.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5,40(1):65-65
在许多昆虫的行为活动中,如求偶、攻击或警戒敌人、捕食等,声通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雌螽斯(直翅目昆虫)能对同种雄螽斯发出的鸣声产生趋声运动就是一例.雌螽斯为此需完成:识别同种鸣声,理解鸣声意义,检测声源方位等任务.研究螽斯听觉神经系统电生理活动特征,尤其是时域特征,有助于了解听觉信息加工机制和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4.
高磐磐 《科学通报》1992,37(2):164-164
听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理是听觉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Katsuki和Suga首先证实螽斯前胸神经节内的T形大纤维与听觉有关。Rheinlaender(1975)用微电极技术对螽斯听通路的感受器、腹神经索和脑进行了较全面的生理学研究,总结了听觉信息加工的一些特点。新近的工作应用胞内记录与染料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螽斯前胸神经节内三对听觉中间神经元,即Ω神经元、上行神经元(AN)与T形神经元(TN)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探索。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螽斯听觉上行神经元(AN2)的声反应特征及其在脑中投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对听觉信息加工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智敏 《科学通报》1990,35(12):936-936
螽斯(Gampsocleis gratiosa)是一种昼行性直翅目昆虫,其复眼具有融合型感杆。目前,对其视觉系统光感受器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在本工作中,我们首先利用电镜和光镜的方法,对螽斯复眼光感受器在中午和子夜两个时刻和明暗两种适应状态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科学家马雷妮自1991年起开始研究夏威夷考艾岛上的蟋蟀,当时岛上的蟋蟀很吵,数量也多。但此后她每次返岛,都会发现蟋蟀的叫声在减弱。2001年,她只听到了一只雄性蟋蟀的叫声。到2003年,她连一只蟋蟀的叫声也听不到了。蟋蟀消失了吗?没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空前地多。这是为什么?通过解剖蟋蟀,马雷妮找到了答案。雄性蟋蟀通过摩擦翅膀背部的两个结构——一根  相似文献   

7.
一般动物的耳朵都长在头上,可是昆虫的耳朵却长在特殊的部位。如蟋蟀的耳朵生在1对前脚的小腿上,是裂缝状的,叫鼓膜器。雄蟋蟀振翅发出吸引异性的求偶声,雌蟋蟀的“耳”便利用共振作用迎合这种特殊声音。蚊子的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2根触角上,它的每根触角的第2节里藏着1只收听声  相似文献   

8.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0,35(10):787-787
在动物声通信过程中,方向听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接收声信号的动物来说,它不仅要判别发声的动物是同种还是“天敌”,而且要认知声信号的含义,测出发声动物的空间方位,从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趋声,还是逃避捕掠者。作者曾对同地共生的两种螽斯——短翅鸣螽与硕螽的趋声行为进行过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雌螽斯只对同种雄螽斯发出的鸣声产生迅速而准确的趋声源运动。这表明螽斯不仅具有种属识别能力,而且有着相当好的方向听觉。  相似文献   

9.
熙章 《科学之友》2010,(5):48-48
玩过蟋蟀的小朋友都知道,雌蟋蟀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特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的程序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那么,雌蟋蟀是怎样找到雄蟋蟀的呢?这是一个迷惑人类很久的问题。很久以前,人们认为雌蟋蟀既哑又聋,雌蟋蟀的寻夫行为是雄蟋蟀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3):6-6
科学家最近发现,好营养会促使雄性蟋蟀过早成熟,因而也过早死亡。这暗示长寿并不是蟋蟀中的"风流浪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或者说风流会让雄性蟋蟀"折寿"。科学家给一组蟋蟀喂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给另一组蟋蟀喂食缺乏营养的食物。结果发现,那些天天"大鱼大肉"的雌性蟋蟀比起  相似文献   

11.
玩过蟋蟀的人都知道,雌蟋蟀是"哑巴",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在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羽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来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也就是说雌蟋蟀是循着雄蟋蟀的叫声找到"心上人"并与之约会的。  相似文献   

12.
玩过蟋蟀的人都知道,雌蟋蟀是“哑巴”,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器鸣,它的声音是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言——复翅羽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往往是雄的“唱歇”,雌的寻觅,也就是雌蟋蟀寻着雄蟋蟀的叫声找到“心上人”并进行约会的。  相似文献   

13.
螽斯听觉Ω神经元的方向灵敏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89,34(23):1819-1819
声音在动物通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接收声信号的动物主要有三项任务:判别发出声信号的动物是否同一种群、识别声信号的行为学含义和确定发声动物的空间方位。我们的结果指出,雌螽斯只对同种雄虫的鸣声作出趋声反应,雌虫趋声源运动既迅速又准确。这表明螽斯具有良好的种属识别能力和方向听觉本领。  相似文献   

14.
蟋蟀是一种我们常见的鸣虫,它们会为了向同类宣誓自己的领地范围或满足求偶的需要,利用自己的发声器官来鸣声。然而,人们发现生活在两座夏威夷岛屿上的蟋蟀却为了躲避致命的飞蝇"袭击",在自身演化过程中失去了鸣声的能力。在通常情况下,雄性蟋蟀会通过摩擦自己身体两侧的翅膀发声来达到吸引雌性的目的。然而,人们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时发现,生活在考艾岛和瓦胡岛上的雄性蟋蟀翅膀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刊登在《现今生物学》期刊上的最新报道表明,  相似文献   

15.
有不少昆虫能够发出声音,如夏日里树上的蝉鸣,蜜蜂、蚊子等扇动翅膀的“嗡嗡”声……然而能称得上歌手的昆虫,就非蟋蟀莫属了。  相似文献   

16.
玩过蟋蟀的小朋友都知道,雌蟋蟀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特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的.  相似文献   

17.
蜜蜂总能正确地建造正六面体房间的巢,大马哈鱼在大洋中游来游去,届时总会回到自己出生的河川去产卵,动物的这种行动不可思议,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认为是“本能”使然。因此,揭开动物本能之谜,一直是动物学家关心的问题。 装死幸存的本能 双星蟋蟀栖息在日本石垣岛等地,它有装死求生的行为。装死时,它身体发硬, 着腿一动不动地躺着,一般约3—4分钟,长的可达20分钟。这种蟋蟀生活在到处布满碎石子的严酷环境里,一旦遇到蜥蜴、青蛙等天敌追赶时,只得钻进石子间的缝隙中逃跑,有时逃不掉,身子卡在缝隙中,半截身子露在外面,…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代社会里,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都很忙。大多数受访者都承认,他们几乎要被工作淹没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忙碌源于时间和社会压力在一项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中,许多人拒绝参与该项调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太忙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当你感觉很忙时,那是因为你做了更多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近几十年里,欧洲和北美等地人们的工作总时间并没有增加,无论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现代父母也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