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氏文通》的"次"虽来源于拉丁语法,但从整个《文通》的用例分析来看,其中的"偏次"并不等于名词的属格。"偏次"的设立符合汉语的特点以及汉语语法分析的需要,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象声词刍议     
本篇从历史、现状和作用三个方面浅淡象声词。目的在于说明:语法研究和语法规律本身之间还存在着相当长的距离,有待于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象声词的研究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摹拟声音的词。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描写伐木的声音,“嘤嘤”为鸟鸣声。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法著作,都不讲象声词——不承认象声词的语法地位。从《马氏文通》到抗战前夕,汉语法研究忽视了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1898年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书《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研究成为独立的部门。《文通》具有开创之功,对语法学界产生让巨人影响。《文通》把字(词)分成实字(词)和虚字(词)两大类;实字又分五类:名字、动字、代字、静字、状字,虚字又分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这九类的划分大体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曾在“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学术研讨会”(1998.10镇江)上宣读。文中指出在特定时代《马氏文通》写出的因素,比较客观地评价《文通》的作用;回顾了一百年来汉语法研究的历史,指出《文通》的巨大影响;最后对学习马氏的治学精神和作风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句法语义结构优先序列研究丛书》以因果复句、形谓句和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语法优选论”这一术语,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排出了因果复句、形谓句和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的优先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开拓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法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不少成绩。成果之一是高等学校里出几了套广泛受到欢迎的《现代汉语》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是其中之一。从使用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本教材的语法体系是大体符合妥贴、简易、完备的要求的。书中采用的析句法也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本文将就析句法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们在使用兰州本《现代汉语》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张海涛 《科技信息》2009,(28):168-168,170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在高校汉语教学中影响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久的教材。然而随着时间发展和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教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词类划分标准和析句法两个方面对这本教材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赵瑾 《科技信息》2008,(29):222-223
时体范畴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汉语属于孤立性语言,缺乏词形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的时体研究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在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了普通话中"了"这个体标记的句法地位以及它们的句法表现。本文得出结论:汉语中的体标记"了"在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理论下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释。这有力支持了普遍语法中追求解释充分性的科学性,并向构建普遍语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词法与句法严格分离,而且以构词法和构形法作为词法的主要内容,只是在词平面上加以研究。这容易把语言研究引入歧途,使我们无法阐明格(K),静词化尬发(SUBSZ)以及屈折成分(INFL)等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关系。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理论推翻了传统语法或结构主义语法不切实际的一套东西,摧毁了传统语法在词法和句法之间人为设置的藩篱,为阿尔泰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当我们按生成语法理论把阿尔泰语言的构形成分作为功能语类(functional category)处理时发现,传统语法中一直无法说明的句法层次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要不要讲范畴?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和句法结构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引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和讨论,它们几乎成了汉语语言学中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面固然有着某种历史上的客观原因,但不少语言学圈子里的人们囿于现成的语言理论,不敢越传统  相似文献   

12.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标志着国内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语法答问》阐述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都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的过程中.《语法答问》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语法答问》依托结构主义语法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根源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主语问题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自《马氏文通》以来,一批有影响的语法著作和论文对此曾有阐述。讨论的焦点先是主宾问题,继而是主谓谓语句问题。70年代以来,国内外浯法学家从语言类型学、语用学的角度开辟解决问题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申小龙同志的勺“主题句”理论也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申文着眼于汉语句法结构的独特之处,立足于表达功能、语义模式和句法结构三音一致的基点,将汉话类型研究和句型系统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模式新异的句法理论和句型系统。“主题句”说对于汉语语  相似文献   

14.
菲尔摩的格语法是在生成语法框架下提出的但又不同于生成语法的句法理论。菲尔摩《"格"辨》一文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的提出以及格语法体系的建构,显示菲尔摩创建格语法的目的在于以语义功能角度定义的格为基础来追求语法描写中语义与句法的融合,进而实现对乔姆斯基转换语法的修正;格语法的意义在于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大特色。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存在的 AABB重叠式 ,近年来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 ,频频地出现在口语和书面语当中。本文试就 AABB重叠式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大量兴起的原因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从一起步就陷入了对西洋语法的盲目模仿,之后虽有“中国文法革新”等反对模仿的语法讨论,但至今汉语语法研究仍未能跳出西洋语法的定势框架。汉语语法学家只有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正视汉语语法研究的偏差,方能摆脱困境,求得汉语语法研究的“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型的功能分析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种分析不是在西方句法“主动宾”框架之上的“语用”分析,更不是以往所谓的“句类”分析,而是汉语句子结构类型的本体研究,是在深刻认识了汉语文化特征后,汉语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丁健 《世界博览》2014,(13):84-84
正不论你是否赞同形式学派的观点和理念,只要你对汉语的句法问题感兴趣,或是希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你就有必要读一下这本《汉语句法学》。  相似文献   

20.
严佳  穆连涛 《科技信息》2011,(31):262-262,274
受"汉语易学轮"的影响,许多来华耶稣会士认为,汉语语法较拉丁语法更为简单易学,因此与同时期的汉语语音、词汇研究相比,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有两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著作完成,尤其是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来华西方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对日后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