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采用“校校企”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在促进福建高校专业建设和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如何建构和优化两岸师资、完善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应从灵活“3+1”培养方案,鼓励开发新课程体系、业界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制定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长远规划、建立两岸政策扶持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魏岚 《科技资讯》2013,(28):169-170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含义、区别与联系,阐述了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重要意义,同时探索了校企文化在精神、制度、物质、活动四个层面互动对接、渗透融合的有效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承担着培养现代企业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天然联系,校企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的精神纽带.校企文化对接,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文化提升的需要.在把握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校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课题已由很多职业院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操作性、实践性并不是很强;研究的落脚点也未重点放在"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层面且研究的范围狭窄。本文通过对基于校企文化对接若干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借以指导在校企文化对接中的具体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职业性、特色性、实践性、贴切性、区域性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结合其专业特色,探索并实践了“科教结合、五方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互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项目为依托,引入相关的科研思想、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将课程对接技能、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师对接工程师、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在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构建,采取"多对一"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课程体系,采用"灵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师傅资源库,实施教务科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对接、综合科与运营事业部对接、学生科与培训中心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与运营公司对接、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与机电公司对接、招生就业科与人力资源部对接的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主要校企合作模式有:全面合作、校企互动、工学结合、“2+1”培养、订单培养等。任何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学校需立足自身特色和企业实际,科学设计合作层次,认真选择合作行业企业和合作模式,提高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开展高效的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8.
魏海霞  高照忠 《科技资讯》2009,(12):203-203
"2+1"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典型,近年来在职业类院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及就业率,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取得产学并进,"2+1≥3"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形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是推进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由于成本考虑,往往缺乏合作的动力,校方在安全考量、教育质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考虑下,处于保守状态,导致双方无法深度合作的困境。通过分析当前开展的4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了基于育人主体的理念遴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基于企业需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选促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形成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相适应的高职职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伍佩芳 《科技资讯》2009,(20):181-181
“2+1”的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校企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或技能的人才,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有利于贫困家庭学生减轻家庭负担,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之间如何衔接,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专业教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顶岗实习转变成就业前的高仿真“实战演习”平台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高校与企业创新互动,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探讨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等校企联合创新人才模式及实现途径,使我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办学要以内涵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三项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联合提升教师素质、联合服务社会、联合建设企业文化的"五项联动",形成校企合作政府推进、学校跟进的良好格局,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对“校企合作”互利性的内涵和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经济实体,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依托行业背景等新的互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效不甚理想。企业重经济利益、合作利益不明显、且有后顾之忧是影响其参与合作的主要因素;职业院校技术服务和科技开发水平欠缺、对接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等是影响其参与合作的主要因素;政府认识和行动、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与组织保障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因此,逐步构建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政府指导、校企互助、行业参与、社会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深化并推动深度校企合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互利性的动力机制与合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跃 《科技资讯》2006,(32):198-198
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互利性的内涵和动力机制,提出了共建校内、校外实引、实训基地、共建经济实体、校企立文化对接、依托行业背景等新的互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外应形势变化,内接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与融合问题,以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培养德技并修,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探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模式,基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333”模式和“双导向、三融入、四对接”的建设路径,实现产教研融合互促,课岗证多维赋能综合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凤 《科技信息》2012,(6):259-259
高职教育重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厂中校是深入校企合作新模式.本文阐述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厂中校模式的优越及意义,并提出践行这一模式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崔现强  叶俊国 《科技信息》2007,(14):153-154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发生碰撞和相互影响是必然的,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相互交融,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其它高校校园文化并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文化特色。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弊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及对接的途径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是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共赢的原则,以学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及企业项目开发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IT生产与培训企业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与有效对接。为此,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在大学四年内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IT工程师或准项目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