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法国总统德斯坦奔赴华沙同勃列日涅夫举行闪电式会晤,事先未同盟国打招呼。此举在西方联盟内部掀起一阵风波,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西方盟国步调不一、关系紧张的局面,以富有戏剧性的色彩烘托出来了。德斯坦这次单枪匹马的行动,倒颇能体现法国外交的特色,耐人寻味。法国的独立政策阿富汗事件以来,法国同美国唱着不同的调子。法国虽表示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但强调西欧必须作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面对着西方陈营四分五裂的冷酷现实,一年多来, 华盛顿向它的盟国一面鼓吹“相互依靠”,一面频繁地把日益反抗美国控制的盟国斥责为“民族主义”。不久前,约翰逊在攻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之后,还假惺惺地表示什么“国家的自尊和相互依靠是没有矛盾的”;而今,腊斯克却直截了当提出,“民族独立的观念”应该“让位给相互依靠的原则”。被美国统治集团如此不能容忍的“民族主义”的含意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说:“我们面临着西方联盟逐渐分崩离析的局面”,“在我们看得到的任何地方,都有咄咄逼人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美国里根政府禁止对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的决定,弄得四面楚歌,进退两难,终于在11月13日宣布取消了。对于美国政府的这项禁令,苏联固不必说,西欧盟国没有一个不反对的,就连美国国内的一些企业主甚至官员们也颇有怨言。原因是这一政策不仅损害了西欧国家的利益,也打到了同天然气管道交易有关的美国企业的头上了。美国履带拖拉机公司损失了200台铺设管道机器的买卖,通用电气公司失去了提供汽轮机转子的交易,其它受影响较大的著名大企  相似文献   

4.
中东和近东,一般是泛指从巴基斯坦到埃及一线的亚洲国家和个别北非国家。这里是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在争夺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斗争中的主要角逐场所之一。中近东原来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势力急剧侵入,它正在毫不留情地把它的盟国(首先是英国)排挤出去。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斗争,给中近东人民带来了新的、更多的危害。帝国主义对这些国家的掠夺和剥削空前加紧了。另外,美英侵略集团还想把中近东作为包围社会主义阵营这一“炼条”中的重要环节,把这些国家作为进攻苏联、中国、东南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基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战争阴谋,成为中近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杜威与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杜威的道德教育观,杜威试图调和理性主席道德论和功利主义道德论,反对把知识与行为分离、把知识传授与品格发展对立的观战也反对把本能和理智对立的二元论。在评述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同时,本文以帕克对杜威的影响,杜威对柯尔伯格、宗教育教育的影响为线索,简要地回顾了19、20世纪美国道德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阐述了杜威的道德教育观,杜威试图调和理性主义道德论和功利主义道德论,反对把知识与行为分离、把知识传授与品格发展对立的观点,也反对把本能和理智对立的二元论。在评述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同时,本文以帕克对杜威的影响,杜威对柯尔伯格、宗教教育的影响为线索,简要地回顾了19、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11月1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取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提供设备的西欧公司的制裁,从而使美国和西欧盟国围绕这个问题长达5个月的激烈争吵暂告平息。里根在解释取消这一制裁的理由时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已经就天  相似文献   

8.
布朗的建议是:一、摆正政治、经济和军事三者的关系,军事力量虽不能取代其他因素,但却是实力的根本要素。二、对苏联保持强大的军事态势,坚决制止苏联扩张。三、在西方,重视联盟战略,西欧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四、在第三世界,西南亚(包括中东)对西方安全的重要性超过中国,美应加强在那里的军事存在。东亚将来在经济上可能超过西欧、北美,美要努力保持在那里的有利地位。五、中国将在国际外交和地缘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会成为美国的盟国。  相似文献   

9.
“团结的一年”吗? 肯尼迪上台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埋怨西方阵营的不团结。他说:“在欧洲,我们的联盟有空白,而且有点混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受到经济上的竞争的削弱,部分地受到了国家利益的侵蚀。它还没有把它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取得共同的看法。”因此肯尼迪竭力强调要加强“西方的团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控制,加强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一年快过去了,“西方的团结”加强了没有?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在12月4日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吹嘘1961  相似文献   

10.
美国要保证对苏联的战略优势,要争取国会拨款;西欧盟国特别是西德却有对苏关系的种种顾虑和自己的打算……  相似文献   

11.
欧美关系,在当今国际斗争的总格局中,是联合抗苏力量内部的关系。美国新总统里根上台以后,欧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基调与其前任有所不同等原因,欧美之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协调。一个时期以来,西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接踵访美,里根政府的要员也相继访问西欧。双方都在互相摸底,进行游说,施加影响。现在欧美磋商的过程还在继续,欧美关系还在调整中,但眼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不少。西方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由于欧美关系直接影响到联合抗苏的前景,这方面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背景里根上台以后,对苏联推行较为强硬的路线。他表示要优先考虑加强西方军事力量,同时提出要修改美苏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联系”苏联在各地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同苏联继续谈判,压苏联收敛其侵略扩张活动。对盟国,里根表示要加强磋商,以重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里根在今年2月提出的国情咨文中谈到“必须支持我们的所有民主盟国”时,集中抨击了尼加拉瓜桑地诺政府,然后说“对自由战士的支援就是自卫,这与美洲国家组织宪章和联合国宪章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把美国对中美洲的干涉主义政策合法化了。3月25日,他又进一步强调苏联打算把中美洲变成“进行侵略的滩头堡”,声称美国对中美洲负有“崇高的义务”。这反映了第二届里根政府仍然把中美洲地区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而且日趋强硬。这已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早在七十年代,由于美苏在中美洲地区的对抗加剧,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里根政府在第一任期提出“重整军备”、“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加剧了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的争夺。在这一总方针指导下,美国在中美洲地区也采取了强硬政策。它除使用政治、经济手段外,公然诉诸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诚在中国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战争初期,陈诚对与盟国合作持谨慎的态度,分析利弊后提出以内部整顿为主的战略意见。然而,蒋介石不顾陈诚的反对,坚持由其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直接负责与盟国的合作。由于胃病严重,陈诚于1943年年底请假休养。陈诚复出后,接任军政部长职务,成为与盟国合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国民政府军事改革的主要执行人。陈诚在这一阶段的盟国军事合作中,积极配合相关计划,并利用与美国的合作提高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4.
正美苏曾共同主导太空秩序讨论太空安全,不能忽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冷战期间的太空秩序主要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塑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美国受到巨大震动,产生心理恐慌,因为美国的盟国英国、法国、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前开幕的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与德国问题的过程中,美国伙同英法两国一直大叫要安全首先就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它们所规定的是这样一种“统一”:让西德来并吞东德,使整个德国变成北大西洋军事集团的骨干,成为西方反对苏联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工具。美国宣传机器企图让人相信:不接受这种方案就证明苏联违反“日内瓦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今年8月15日,是朝鲜解放十周年纪念。在十年前,即1945年8月,苏联武装部队依照盟国的事先协议,进军朝鲜,击溃了日本侵略军队。8月15日,苏军完全解放了朝鲜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地区。在苏军当局的亲密合作和支持下,朝鲜人民组成了各级政府机构,行使人民的政权,实行了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险、社会保险、增设学校、改革教学内容、没收日本的工业归为国有等等。但是,在兰八线以南,美帝国主义者却违背盟国协议的精神,企图取代日本殖民者的地位,把南朝鲜变成美国的军事基地。它一方面拒绝苏联建议,不肯从朝鲜撤退驻军,把朝鲜交给朝鲜人民自己;一方面在南朝鲜排斥一切民主分子,首先是利用日本殖民统治的机构和官员、警察,后来则不顾一切地扶植李承晚反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苏联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盟国,曾给予中国以舆论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甚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果对苏联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加以考察即可发现:苏联的对华政策完全是出于自身狭隘的民族利益,无丝毫帮助中国革命的意图,仅仅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露骨表现。"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苏联政府对之非常重视,苏《真理报》从1937年8月1日至9月初,几乎每天都报道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关键因素在于:苏联政府把这一事变看作同希特勒德国从西方威胁苏联一样,是日本…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     
去年11月上台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为了耍集中精力应付国内一大堆棘手问题,以便准备今年的总统竞选,曾经企图把西方联盟内部的种种争吵暂时冻结一下。但是,恰恰相反,西方盟国利用美国这个青黄不接的当口,一哄而起,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一再挑战。老矛盾没有解决,新冲突接踵而至,美国陷于应接不暇、狼狈周章的困境。目前最突出、最尖锐的是法美矛盾。美国记者苏茲贝格认为:“一直在不断恶化的法美关系,现在正在走向全球性的对峙的局面。”这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在北大西洋集团和西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一核时代的进退两难,没有比在建立一个抵抗苏联侵略的联盟体系的努力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这就再一次显示出,要在威慑政策和我们准备实行的战略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要在既想造成最高限度的威胁而又在这种威胁面前退缩的倾向之间建立一种关系,是一个问题。……我们对在我们联盟政策后面的战略从来就不明确——我们是想保卫我们的盟国来抵抗侵略呢,还是依靠一种针对苏联集团的全面战略优势来击败侵略呢?在我们看来,这个抉择可能表示着一个战略的选择;但在我们的盟国看来,它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因为它们确信苏联的占领将意味着它们的社会结构的崩溃。在过去,联盟通常是由三个目的结合在一起而组织起来的:1.用集结优势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今年一月曾宣布,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的手段”保卫波斯湾地区。同时,对苏联迅速采取一系列“制裁”和抵制措施,并敦促欧、日盟国共同行动。曾几何时,新任国务卿马斯基五月间忽然不远万里到维也纳去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对话”,表示愿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过渡性安排”。卡特政府在核条约、禁运等问题上也有松动姿态。人们不免纷纷议论,美国的对苏政策究竟是趋硬还是变软?本文试就此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