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漫画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于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 相似文献
2.
通过活性钎料Ag66Cu30Ti4对ZrO2的浸润试验测定了钎料/陶瓷界面反应产物,浸润角和反应层厚度与温度的关系。将Ti和ZrO2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连接,得出了接头强度和钎焊温度(即反应层厚度)的关系,存在一最佳厚度,此时可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3.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铬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子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uTi2,此时,反应层是按Al2O3/Ti2O+Ti0/Ti2O+TiO+CuTi2/CuTi2/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对于氧化锆陶瓷,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反应产物均为γ-AgTi3和δ-TiO,反应产物也是按ZrO2/δ-TiO/δ-TiO+γ-AgTi3/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添加活性元素Ti有利于改善金属/Al2O3体系的润湿性、但润湿机制仍不明确问题,研究采用改良座滴法,研究了熔融Sn-(原子分数为0%、2%、5%)Ti合金在973~1 273 K高真空中在Al2O3表面的润湿性.研究结果表明:Ti原子分数的增加会显著改善Sn-xTi/Al2O3体系的润湿性,润湿性改善的原因在于Ti在界面处的吸附降低了固/液界面自由能,而并非界面析出的反应产物.对此结论,应用吸附的统计热力学模型验证了实验结果,并证明Sn-xTi/Al2O3体系的铺展动力学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以无压烧结方式制备了Al2O3/20%Ni(Ti)(体积分数)复合材料.通过分析Ti元素的分布状态,研究了Ti添加剂对Al2O3/20%Ni复合材料相界面润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元素集中分布在Al2O3/Ni相界面附近,并通过促进相界面润湿,强化相界面结合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成分范围内,随Ti含量增加,三点弯曲强度提高,而断裂韧性在3%Ti(质量百分数)时具有最大值,为6.2MPam12.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为桥接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平均粒径为200 nm的Al2O3粉体表面镀覆Ni-P合金,制备出了Ni-P/Al2O3复合粉体,再利用无压烧结将此种复合粉体制备成氧化铝基特种陶瓷。这一方法不仅降低了烧结温度,也进一步提高了陶瓷的性能,尤其是在提高韧性方面。结果表明,粉体镀层为晶态,主要由NiP2相和NiP相组成,镀层中含镍量为9.32%,含磷量为2.38%。为低磷合金镀层,制备特种陶瓷所需的烧结温度由制备单一氧化铝陶瓷所需的1 700℃降低至1 350℃;断裂韧性也从单一Al2O3陶瓷的3.0 MPa.m1/2提高到6.91 MPa.m1/2,增加了130.3%;耐磨性与纯氧化铝陶瓷相当。 相似文献
7.
Nb对Ti/Al2O3界面微观结构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工艺条件下 ,运用SEM、XRD、EDX等测试手段对 12 0 0℃高温处理后的Ti Al2 O3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及外加金属Nb对其界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掺加金属Nb时界面反应产物为Ti3Al、TiAl,掺加金属Nb后界面生成TiAl和AlNb2 化合物 ;界面处生成的AlNb2 能有效的阻止Al、O原子向金属Ti中扩散 ,使Ti Al2 O3材料界面反应得到抑制 ,扩散层厚度减少到 5 μm以下 ;Nb的加入使界面扩散区的显微维氏硬度提高近 5 0 % ,金属Ti侧的显微维氏硬度提高 6 0~ 80 %。 相似文献
8.
选取纯Ni箔作过渡层,采用真空热压扩散工艺,在加热温度480℃、压力10MPa、真空度1.0×10^-21Pa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变形铝合金2024和不锈钢0Crl8 Ni9Ti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等测试分析方法,对双金属复合材料的2个连接界面及基体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纯Ni界面形成了宽约8μm的互扩散区,但其过渡区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Al/Ni界面生成了宽约4μm的扩散过渡区,过渡区的相组成为金属间化合物Al3Ni2、Al3Ni及Al3Ni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ZrO2含量在15wt%晶须含量对Al2O3/TiN/ZrO2/SiCw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当SiCw含量由10wt%增加到30wt%时,弯曲强度σf和断裂韧性KIC最高可达1134MPa和12.26MPa.m^1/2。用SEM,TEM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表面抛光组织,断口形貌和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强韧化机制主要为晶拔拔出,相变增韧,裂纹偏转和晶须与基体界面解高 相似文献
10.
11.
柴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2):227-228
分析了实现钎焊自动化在大批量钎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钎焊自动化首先必须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其次还应做好技术、材料、设备及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BaZr0.25Ti0.75O3(BZT)+xSm2O2(X=0,0.002,0.004,0.006,0.008,0.01)的铁电陶瓷,用X射线衍射和介电谱方法研究了Sm2O3的掺杂对BZT陶瓷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O3的掺入没有改变BZT晶体钙钛矿结构,并且随着Sm^3+取代浓度增大,衍射峰向高角度略有偏移,说明晶面间距减小;随着Sm2O3,掺杂量的增加,BZT介电峰向低温区移动,并且被压低展宽,BZT陶瓷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Sm2O3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频率对各组分的介电常数影响较小,在T=300K,f=10^4Hz时,发现Sm2O3掺入量为0.01时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较小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金相、显微硬度、板式拉伸检测方法研究了304 L不锈钢带在真空钎焊前后截面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情况。本文针对钎焊后晶粒有明显长大倾向、显微硬度有所降低、材料的延伸率变化明显的现象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参数的改进建议,为其在工业生产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必荣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
本文报导Nb/Al/Nb多层薄膜的阳极氧化实验和其电压谱图技术。并着重分析谱图上Al/Nb介面凹谷随Al膜厚度变化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Nb对Ti/A12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热压烧结条件下Nb元素对Ti/[ψ(Al2O3)=80%]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及维氏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Ti/[ψ(Al2O3)=80%]的Al2O3复合材料中掺入Nb元素,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得以细化,性能有了较大提高.随Nb掺量的增加,材料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与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掺量为ψ=1.5%时,其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维氏硬度达到最高,分别为98.13%、501.06MPa和20.31 GPa,断裂韧性随Nb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掺量为ψ=2%时,其断裂韧性为5.24MPa·m1/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体润滑剂CaF2和BN对Al2O3/TiC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Al2O3/TiC/CaF2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比Al2O3/TiC/BN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好,XRD衍射结果和微观结构显示,Al2O3/TiC/BN材料中的BN与Al2O3反应生成AIN,产生大量裂纹,致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大幅下降,Al2O3/TiC/CaF2陶瓷材料中的CaF2在烧结过程中没发生化学反应;材料晶粒大小均匀,基体组织呈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选择Ti/Al2O3体系的梯度功能材料,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后,得到最佳组成分布指数P=0.80,按照此设计结果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结构致密、形貌完整的Ti/Al2O3梯度功能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