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根据注汽过程中油管和油层流体相互联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油管流动和油层渗流相互协调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一定注汽条件和油层特性下最大注汽流量的计算方法,为注汽方案的设计和油藏数值模拟流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计算了油井深度、油层特性及井口注汽压力对最大注汽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油藏数值模拟和选择注汽方案时,注汽流量必须适宜,即与油层的吸汽能力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
注汽井的注汽动态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注汽过程中油管和油层流体相互联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油管流动和油层渗流相互协调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一定注汽条件和油层特性下最大注汽流量的计算方法,为注汽方案的设计和油藏数值模拟流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计算了油井浓度、油层特性及井口注汽压力对最大注汽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单井分层配汽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节约了作业费用。对配汽量、注汽速率及喷嘴结构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带有可视石英玻璃窗的高压汽液相平衡装置,测定了压力0.5~25MPa、温度265.15~333.15K条件下CO2异丙醚体系的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用Peng-Robinson(PR)状态方程对CO2-异丙醚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进行关联,得到该方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小,可采用PR方程对CO2-异丙醚二组分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油田采油燃煤注汽锅炉及其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科技资讯》2009,(20):116-116
分析了蒸汽驱采油和燃煤注汽锅炉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影响注汽锅炉蒸汽压力和蒸汽干度两个主要工艺参数的因素,并对注汽锅炉控削系统的控制要求进行分析,提出注汽锅炉控制系统的要求和需实现的指标,为燃煤注汽锅炉控制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馨 《科技信息》2010,(23):J0404-J0404
对汽动风机机组开机前排汽压力降不下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并加以解决,一方面缩短了开机前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保证机组的排汽压力和温度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模糊控制在废汽压力控制过程中的一种应用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该方法有效快的动态响应和较精确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蒸汽吞吐注汽管鞋放置在完井段顶部(模式A)和底部(模式B)两种模式,通过分析完井段水蒸气的变质量流特征建立了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随注入时间延长油层加热范围扩大对径向导热造成的影响,对时间函数进行了修正。以胜利油区单家寺油藏参数为基础,研究完井段蒸汽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管鞋模式A条件下,蒸汽流经完井段截面积突然增大以及变质量流动,会使汽液分离作用增大,重力效应增强,完井段的蒸汽参数变化比井筒的大;管鞋模式A完井段压力和蒸汽干度变化幅度比管鞋模式B的大,两种管鞋模式蒸汽干度变化方向相反,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吞吐周期轮回改变管鞋下入深度,以改变完井段吸汽剖面;随完井段长度增加,射孔段顶底的蒸汽压差和干度差增大,注汽速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注汽设备工作条件、油层破裂压力和油层的吸汽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力学有关理论,在考虑相交驰豫现象的基础上,推导出汽液两相介质中音速的简便计算式,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压力、汽隙率、相变系数等对音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驰豫现象的存在对音速的大小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γ=0时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油井汽窜产生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区块在稠油注蒸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层注汽技术——分层恒量配汽工艺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技术原理、特点、使用方法以及现场试验结论。该技术克服油井原来各吸汽剖面同时注汽时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问题,实现了不同层系同时注汽同时吸汽,减少了层间干扰,达到了各层同时注汽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稠油注汽汽窜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恒温热重法测定离子液体蒸气压和汽化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蒸气压和汽化焓是离子液体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不可或缺知识。然而,离子液体饱和蒸气压极低,常规测定蒸气压的方法基本不再适用.热重分析法是最近几年开发的直接实验测定离子液体饱和蒸气压新方法,它具有样品用量少,测量时间短,精度较高的优点.简要叙述了热重分析法测定离子液体蒸气压和蒸发焓原理;简述了基于统计热力学计算离子液体气相和液相热容差的Verevkin方法,应用这个热容差数据可将实验测定的平均温度汽化焓ΔglHom(Tav)转换成参考温度298 K的值ΔglHom(298);同时,根据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理论,提出了利用汽化焓数据预测计离子液体极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站的w-e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w-e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趋近于1,拟合程度较高。此回归方程为不具有探空条件的气象站点提供了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水汽总量的简便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Ni/AC催化剂,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CO分压、CH3I含量、催化剂镍负载量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并且考察了水蒸汽对羰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以及产物选择性影响较大。当n(CH3OH)/n(H2O)=3.06时,副产物二甲醚的选择性由不加水的28.4%下降至25.8%,乙酸的选择性由2.5%提高到4.4%,羰基化产物收率增加了1.8%。水蒸汽的引入不仅抑制甲醇脱水产物二甲醚的产生,而且促进了目的产物乙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将油船各个液货舱气相区作为节点置于液货气相管网中,构建一个大系统。在对液货气相管网采用管网有限元方法进行稳态建模和对油船所有液货舱气相区作为变质量系统实行动态建模的基础上,采用预报校正法来离散一阶非线性方程组,并根据工况特征来选择时间步长实现实时仿真各种液货作业中涉及船舶安全的液货舱气相区和气体管网系统中压力、温度、烃气浓度和氧浓度等舱气物性参数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并通过实测数据得到了验证。仿真研究为油船液货舱气相区乃至整个液货舱的状态控制和液货作业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套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混合剂高分子溶液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个样品池增加溶剂吸收量、利用汽相pVT数据测量值并结合物料衡算求得平衡时的汽液相组成的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汽液相的误差小于5%。用该装置测定了丁酮/甲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丁酮/丙酮/PMMA两个三元系在308.15K下的汽液平衡数据。结果显示,由于甲苯的加入,丁酮在PMMA中的溶解性有了提高,而丁酮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增加静压对液体蒸气压的影响,用一种与常见方法不同的新方法导出了外压与蒸气压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以固有频率为分子结构描述符,建立链烷烃蒸气压随温度和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模型,用Antoine方程计算不同分子在相同温度下的蒸气压,并用于不同分子的蒸气压与分结构固有频率(基频和总频)及分子中甲基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分析,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7;再用不同分子的结构固有频率系数以温度T的二次幂函数模型进行QSPR分析,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由此得到的链烷烃蒸气压估算方程用于蒸气压的预测,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图2,表3,参7.  相似文献   

18.
用非平衡热力学耦合模型首次获得了由CH4/CO2体系化学气相淀积金刚石的相图。该相图与用经典平衡热力学得 结果不同,相图中出现了1个金刚石的生长区,相图中的金刚石生长区是实现金刚石气相生长的热力学基础,它的存在体现了超平衡氢原子等激活粒子对石墨的激活和对金刚石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循环式平衡釜测定了叔戊醇-异丁醇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所测定的数据满足热力学一致性。用Wilson方程进行了关联实验数据,计算值与测定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接可视化方法和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对低温垂直管道中液氮-汽两相流的流型判别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采集实验管路上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信号,对其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并由此推断两相流的流型,同时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流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常温汽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应用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低温两相流的流型判别.通过改变热流密度发现,对于不同的热流密度工况,都可以使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判断管内低温两相流的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