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垂直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长气泡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EKTPRO 1000高速动态分析仪对弹状流中长气流的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无干扰流场的测量数据,给出了气泡形状及其上升速度的实验结果,根据长气泡的流动条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倾斜管内低温气液两相流中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的分布规律,采用高速相机对以液氮为工质的6种竖直倾角和4种内径下的管内弹状流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并对管路漏热进行了详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弹状气泡平均初始生成位置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分布的离散程度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在倾角为20°~45°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其分布变为集中;竖直管路内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离散程度随管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倾斜上升气液两相弹状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等效弹单元思想,发展了一组方程,以此来预测生趣及近垂直倾斜上升管中充分发展气液弹状流的流动特性,模型中考虑了界面切应力对液膜运动的影响;并在液弹空隙度预测中引入临界气体夹速度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弹状流中在在气泡尾部的混合特性,本文提出的模型这径对液弹空隙度的影响,弹状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到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弹状流液膜区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一维形式的双流体模型用于水平管弹状流的液膜区,导出液膜区截面含液率随距离而变的控制方程,讨论了方程的封闭性并提出壁面和界面阻力的计算方法.对液膜区平均截面含液率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平均截面含液率的因素.通过对截面含液率、液相流速和气相流速沿长度变化的计算分析,首次提出液膜和气弹都是连续波.  相似文献   

5.
应用分流层的平衡液膜理论和有限振幅界面波的势流理论,以不稳定界面波生长至波幅可跨接水平管上管壁为液弹形成的充分条件,导出了水平管弹状流液弹频率的计算模型.应用电导探针在内径24mm、长度与内径之比大于600的水平管中测量了水-空气弹状流的液弹频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将延迟修正QUICK格式应用于数值传热学经典问题进行验证性计算,应用流体体积模型,将延迟修正QUICK格式及界面移动施主-受主格式与SIMPLEC算法相结合,计算了垂直管内弹状流泰勒气泡周围的流动特性。通过计算,得到了满足气泡内部压力恒定要求的泰勒气泡形状及其周围流场分布,以及泰勒气泡周围液膜厚度距离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导原理对气-液两相弹状流中的弹状气泡速度、液塞速度、弹状气泡长度和液塞长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各自随表观气速或表观液速的变化规律.并对弹状气泡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弹状气泡长度在显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气液两相弹状流动中气弹及其尾流气泡参数的瞬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因气弹周围液膜加速、减速所致的波动差压,实验测量了气弹速度、气弹长度以及气弹尾流作用长度等参数,并利用气弹尾流气泡群在尾流瞬变压力激励下所辐射的声波及其频谱,对尾流气泡群的最可几尺寸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表明,该测量方法比传统方法在无流场干扰、测量结果多样性等方面显示出较强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化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与传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型——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根据该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气液两相传热实验,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的温度场分布,并研究了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顺流或逆流,在空气流速一定时,传热系数都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液幕顶部是传热效果最佳的位置,可以组织多层液幕来降低工业成本.得到的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联式为工程设计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PDA测试浮选柱液-气两相流中气泡的流速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DA两相流测速技术,对LHJ浮选柱下导管内液-气两相流中气泡的流速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浮选柱内液气两相流中气泡沿径向和轴向的湍流速度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证实了LHJ浮选柱内形成泡沫流时,下导管内气泡运动处于强烈的脉动状态,该结果为揭示其矿化作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及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和光纤含气率测量仪,研究了垂直上升管内油-气-水三相弹状流流动特征的规律.实验表明,短时域内平均截面含气率是判断三相流流型的有效方法.通过改变三相流系统中的体积含水率,研究了它对液弹内平均截面含气率的影响;最后,用高速动态分析仪可视化测定了各个工况下的平均液弹长度.  相似文献   

12.
对垂直下降中高粘液体两相流的流型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液膜高度的测量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气、水为工质,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对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分层流的液膜高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实验段,其一为有机玻璃矩形管;其二为内径为50mm的有机玻璃圆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维双流体模型给出了两相分层流界面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均分网格的对流项差分格式优化QUICK格式,对数值传热学经典问题进行了验证性计算,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应用这种优化QUICK格式结合SIMPLEC算法,计算了垂直上升管中弹状流泰勒气泡周围的流场.在此基础上求解修正动量积分方程,从而修正气泡的形状,以满足对气泡内部压力恒定的要求,并选出合理的气泡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5.
浓密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IPSAR算法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浓密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并考虑了颗粒湍流强度梯度传输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竖直上升管中浓密液固两相流动分别采用IPSAR和DIPSAR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DIPSAR算法能更有效地预测浓密液固两相流动.  相似文献   

16.
垂直管内气液两相逆向流动中界面波特性及液泛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水为工质,对内径50mm的垂直管内气液两相逆向流动中的液泛现象和界面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的液泛是由于气液界面产生大的振幅波而后失稳造成的.研究了液泛产生前、后界面波特征及其速度、频率和波长随气液两相流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垂直及倾斜上升弹状流的实验研究——下降液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直及倾斜上升弹状流中下降液膜的流动特性。方法 采用EKTAPRO1000型高速动态分析仪测量垂直及倾斜上升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下降液膜运动速度及其厚度沿Taylor气泡的变化情况。结果 获得了有关下降液膜流动特性的无干扰流场测量数据。结论 液膜的流动特性与管倾角、气液流速以及Taylor气流长度有关,其中气泡长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高混合物流速下,流动趋于轴对称,此时可忽略倾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平管气液段塞流液塞长度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空气为工质,在内径50mm、长27m的水平管中实验研究了段塞流液塞长度的统计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塞长度受气液混合速度的影响很小,主要与管内径相关.以Taitel和Barnea提出的段塞流跟踪模型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加速压降的影响,建立了新的段塞流跟踪模型,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编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实现了数值跟踪。计算结果表明,液塞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大气泡尾波控制,与气体膨胀关系不大;模型对液塞长度的预测结果基本不受入口平均值和分布形状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说明统计液塞长度较好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管道中的U型弯头阻碍液塞充分发展,但对于较长液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燃气射流气固两相流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颗粒的燃气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燃气射流中颗粒在发动机喷管内外的物理特性、颗粒的形状与尺寸特性、燃气与颗粒的相互作用等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气固两相流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气固两相燃气射流中的颗粒脉动现象,得到与实验性质一致的结果;由于颗粒与燃气的相间作用,颗粒在追随燃气运动的同时,对燃气运动发生阻滞和传热作用,影响两相燃气射流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