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一种新型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一种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改动较小,易于实现,钍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作了比较,对7种不同制冷工质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循环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循环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温冰箱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混合循环的节能原理,同时推导了混合制冷循环的理想制冷系数.理论计算表明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效率比简单制冷循环的高. 相似文献
3.
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提出一种新的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以回收膨胀过程中的一部分动能,降低压缩机工作压比,达到节能的目的。针对这种新的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比较,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跨临界CO2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双温冰箱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跃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28(1):115-121
喷射器的性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能否成功地应用于双温冰箱的关键.本文对小型喷射器的设计计算及加工方案和混合循环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了喷射器的增压作用和混合循环的节能作用;同时,说明了小型喷射器的简化加工方案是可行的,两个蒸发器串联设计的混合循环制冷系统是一种变工况适应能力强、运行更稳定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双元工质喷射制冷循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双元非共沸工质喷射制冷循环做了可行性分析,利用PR方程对两种双元工质RC318/R123和RC318/R141b进行了热力循环计算,对双元工质RC318/R141b进行了喷冷循环实验,并与单元工程质R141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双元工质,在喷冷系统中不但可以提高其制冷品质,亦能同时提高制冷循环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6.
针对废弃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入研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内部结构,对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系统中主要工作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引入蒸汽压缩制冷原理,设计一个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对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在不同现实需求下的改进优化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提高低品味的热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太阳能,并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增加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过冷度,通过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双温冰箱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Yong分析阐明了混合循环的节能原理,同时推导了混合制冷循环的理想制冷系数。理论计算表明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Yong效率比简单制冷循环的高。 相似文献
9.
依据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和状态参量的变化,对教学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喷射制冷循环.该循环系统是在常规喷射制冷循环的喷射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一个液体-气体射流泵,通过该射流泵可以降低喷射器的背压,提高喷射器的喷射系数,进而改善循环性能.针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常规喷射系统做了比较,重点讨论了工质R134a发生温度和背压改变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新循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使其比常规循环提高1倍以上.尽管新循环消耗的泵功会有所增加,但从的角度分析,新循环可以节约10%~24%的输入,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L12378圆形射流冲击和浸没冷却传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最新微电子设备冷却剂L12378为工质,首次试验研究了用圆形自由射流冲击模式电子芯片的局部对流换热的情况,测定了驻点换热系数的径向分布,发现驻点换热随射流Re数和热流密度的增加及喷嘴直么和喷距的减小而增强,自然对流数据表明小尺寸换热率比预算值高出3倍,严格按照沸腾传热试验程序得到了过冷度为24K时的池沸腾传热曲线。 相似文献
12.
实际叶型前缘冲击冷却换热的液晶显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液晶显示技术,对两种实际叶型的前缘凹面的模拟表面在大冲距范围内进行了射流冲击热实验,并与半圆凹面的换热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冲击距时,随着冲击面曲率的增大,滞止区内的换热较之半圆面有所增强;在实验参数范围内,两实际叶型表面的Nus比半圆面约高12%;对于相对喷嘴间距为227的情况,所研究的3种曲面的Nus随相对冲距的变化存在一个极值点;对于相对喷嘴间距为135的情况,未发现有极值点.此外,还给出了换热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对喷射条件下的电子芯片在FC-72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研究,并和同工况下的光滑芯片作了对比.实验选取的工况如下:过冷度为25、35℃;横流速度Vc为0.5、1、1.5m/s;喷射速度Vj为0、1、2m/s.实验采用的硅片尺寸为10mm×10mm×0.5mm,通过干腐蚀技术在其表面加工出30μm×120μm、50μm×120μm的方柱微结构.实验表明,所有芯片的换热性能都随过冷度和流速的增加而提高,方柱微结构能明显地强化芯片换热,而射流冲击进一步提高了芯片在高热流密度下的换热性能.同一横流速度下,喷射速度越大,换热性能越好,尤其是Vc=0.5m/s、Vj=2m/s时,强化效果最显著.随着横流速度的增加,射流冲击的强化效果减弱,临界热流密度值增幅减小. 相似文献
14.
池桂兴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4)
本文讨论了火焰炉内的总热交换量。论证冲击喷流是强化炉内对流传热的一种有效措施,被加热物料的黑度越小,它在强化传热中的作用越大。冲击喷流条件下的对流给热系数决定于Re准数和几何参数S/d、H/d。工业炉应用喷流换热,不但可增加炉子产量,而且可以降低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15.
射流冲击冷却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冲击射流流场较为复杂,为准确描述其流动和换热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分别采用κ-ε模型(Standard,RNG和Realizable)、κ-ω模型(Standard和SST)和低雷诺数模型(AB,AKN,CHC,YS,LB,LS和YS)进行对比计算.对于壁面区域,考察了标准壁面函数、尺度化壁面函数、非平衡壁面函数和增强型壁面函数的影响.探讨了速度场和湍动能场的分布规律,获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为今后活塞底部喷油冷却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特厚钢板射流淬火试验装置,研究了15~35℃水温、1.0~3.0 m/min辊速对特厚钢板厚向冷速的影响,分析钢板在不同温降区间内的厚向温降、温度梯度和冷速影响因素.利用导热微分方程,采用反传热法计算钢板淬火温度场和冷速.结果表明:采用射流冲击淬火方式时,160 mm钢板心部冷速大于1.2℃/s;水温和辊速除影响钢板表面平均传热系数和换热形式外,还通过改变厚向温度梯度分布影响厚向冷速;水温或辊速升高,钢板厚向冷速降低,降低幅度与冷却强度、淬火时间以及钢板内部导热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由于红枣收获后品质快速下降,探讨适合红枣的加工方法以便延长红枣的保藏期非常重要。探究了干制条件对红枣气体射流干燥特性的影响,以便提高干制红枣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获取干燥活化能,优选干燥模型。选用自制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设备干制红枣,研究风速(8.5、10.0、12.0m/s)、风温{60、65、70℃,变量[70℃(5h)+65℃(8h)+55℃]}对红枣水分比和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的影响,通过DPS数据统计软件对8个干燥模型(Lewis、Page、Modified Page、Wang & Singh、Henderson & Pabis、Approximation of diffusion、Logarithmic、Simplified Fick''s diffusion)进行拟合筛选。与大多数食品材料的干燥特性一致,红枣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干燥。温度对整个干燥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分扩散越快,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高。最高有效扩散系数为1.22133×10-9m2/s,所需最小活化能为10.39kJ/mol。使用8个模型进行拟合,研究发现Logarithmic模型的参数系数(R2)值为0.999801,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002913,卡方值(χ2)为9.332000×10-6,该模型为描述红枣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最优模型。温度与风速均对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有影响,在温度70℃(5h)+65℃(8h)+55℃,风速12.0m/s的条件下干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汽泡生成状态对沸腾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常规沸腾下的汽泡生成状态对沸腾传热强弱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诱发传热表面上汽泡的成核可使沸腾换热强化,相反,沸腾传热减弱. 相似文献
19.
实际叶片前缘冲击冷却流动和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射流孔径对燃汽轮机透平叶片前缘内部冲击冷却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采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11.0求解稳态可压时均N-S方程,且SST κ-ω湍流模型的总体求解精度为二阶.以某典型燃汽轮机透平叶片前缘中截面拉伸的曲面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了相同射流量下的4种不同射流孔径的影响,经研究表明:在计算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王长宏;朱冬生;涂娟;周孑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了旋转冲击射流的换热过程,分析了换热过程中喷射孔径、喷射间距、旋转角速度以及流场分布特性对射流冲击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与平均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mm孔径的平均换热效果要强于相同Re数下6mm孔径,而且,大孔径射流时的平均传热系数受角速度的影响要比小孔径时大。角速度的增加使换热板上最大换热系数减小且由驻点向外偏移,加入旋转可以使板上的换热更加均匀,表现为角速度越高,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曲线越平坦。以上规律为旋转冲击射流在高密度电子芯片散热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