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真理的概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指导作用,推动我国四个现代化大业大踏步前进。但在理解与贯彻这一真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其思想与理论根源在片面地强调真理绝对性,将其教条化,而忽略于真理的相时性一面,即忽视这一真理诞生的客现时空背景与对其理解的主观差别。盲目引进,不计条件上高精尖,是背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左”的流毒。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这一指示,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2.
和谐发展观认为,正确的领导工作思路必须体现统筹兼顾、和谐协调的思想.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来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纲领.从其内涵和实质来说,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把生产力标准从实践抽象到理论的高度,是党建工作与生产力标准的高度统一.生产力标准的系统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生产力标准的多样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生产力标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要求党员干部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4.
唐永进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5(1):13-1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①。综观邓小平的言论,“关键是发展经济”表现在他的各篇谈话、文章的字里行间,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可以说,“关国是发展经济”是贯穿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根主线。“关键是发展经济”的论点,既是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正确把握,又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刻反思,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本文试对此略加论述。“关键是发展经济”是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处于大转折、大分化、大改组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结果。而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勇于解放思想,而且在理论上对“解放思想”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近,小平同志又倡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刘庆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88,(1)
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决择者的主观随意性,必然违反客观规律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失去科学性而导致空想。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起了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封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邓小平同志1988年9月5日、9月12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及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两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的发展.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预见到科学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构成因素,只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生产力下发达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对生产…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放眼世界考察当今时代特征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科学技术不仅通过生产过程实现了对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变革,而且通过宏观产业结构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的巨大牵引作用,科教兴国战略成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赢得未来的逻辑必然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放眼世界考察当今时代特征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科学技术不仅通过生产过程实现了对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变革,而且通过变革宏观产业结构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的巨大牵引作用,科教兴国战略成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赢得未来的逻辑必然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优势。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就要求理论贴近、服务的对象范围要广泛,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因此,把握大众,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2,(4):79-79
即将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是一项改革的计划,把握总体要求至关重要。该计划贯穿了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和八个方面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4)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它通过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以发明创造学习教育的形式,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最高的革命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决定作用、超前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2)
马克思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然而;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限,马克思不可能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发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同志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职业资格证书”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管彦珍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要顺利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促进...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我国及我省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强调确保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生态生产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就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视角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郑菊芬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 相似文献
20.
丁晋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2)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本文对“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党有力量的根本原因;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中而鲜明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保持并不断发展先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