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科技》2014,(23):61-61
2014年“粮食科技丰声科技工程”安徽省项目区高产攻关田水稻长势良好,单产创历史新高。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镇水稻百亩连片攻关田采用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植株健壮、秆青籽黄、亩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超大、结实正常、无病虫害危害。经专家实测,百亩连片攻关田平均亩产为932.4公斤,其中最高产田亩产产量高达962.6公斤,这一产量不仅刷新了安徽省百亩连片水稻单产纪录,而且创造了超级杂交稻在低海拔地区高产新纪录。专家指出,2014年的水稻高产纪录是在水稻生产生长期间遭遇低温目照少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实现的,表明安徽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技术日臻完善,在助推水稻持续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7,(6):15-15
“十五”期间,我省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采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创造了单季稻实收亩产782公斤和双季稻年亩产1307公斤的全省水稻高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水稻抽穗后源质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粳稻武育粳3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 采用不同密肥等栽培措施, 形成成穗率不同的群体, 研究水稻抽穗后源质量与产量关系.水稻高产群体, 抽穗期LAI适宜, 有效叶面积率高, 高效叶面积率为75%~80%, 灌浆期光合势在2.1×106m2·d-1以上,势粒比(光合势与总颖花量的比值)在47cm2·d-1·粒-1以上.势粒比能反映抽穗后群体源库发展动态优劣,是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质量的较好表述.在抽穗期适宜叶面积基础上,降低抽穗后叶面积下降速率,提高势粒比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14,(21):63-63
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现场测产百亩片亩产达1 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袁隆平院士出席了测产现场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湖南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农科院、怀化市、溆浦县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测产和新闻发布会。红星村的"Y两优900"攻关示范片共102.6亩。专家组全面考察了攻关示范现场后认为,该攻关示范片生长平衡,长势长相整齐一致,后期落色好,栽培管理水平高。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7,(11):14-15
尽管淮河流域遭受50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由于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省粮食总产今年仍保持在历史高位,水稻单产则连创历史新高。继9月中旬袁隆平院士选育的超级稻“两优293”,以亩产841.6公斤刷新该省水稻单产纪录之后,近日凤台县、天长市农民种植的“新两优6号”和“扬两优6号”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分别达到843.7公斤、845.3公斤,再次改写了安徽水稻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1,(z1):62
一,借助粮丰平台,充实和丰富自身粮丰工程子课题是全椒县农技中心首次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是全椒县农业登上新台阶的技术支撑,作为课题技术实施负责人,葛道林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也更加珍惜这一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机会.5年来,葛道林同志借助这个平台,他向书本学,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向专家和同事学,汲取了专家学者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在技术集成研究和推广服务中学,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他先后参加攻关课题组的杂交中粳“Ⅲ优98”叶龄模式转盘技术、不同叶龄追施N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密度、行株距对群体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等38项田间试验,虚心向省级农科教专家学习试验设计、资料分析及论文的写作.借助粮丰这个平台,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发表了《中熟晚粳“甬优8号”亩产800公斤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等学术论文8篇,并于2009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十多年本场试种水稻的实践,探讨了高纬高寒无霜期短的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叙述了他们在旱育基础上,进行钵育摆栽取得亩产527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20公斤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9,(2):32-32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省粮食丰产工程四年增产400多万吨,增效60多亿元。水稻、小麦两大主体粮食作物主产区23个县建立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合计实施面积5013.53万亩。“三区”平均亩产525.35公斤,创造了小麦亩产648.6公斤、中稻亩产845.3公斤、双季稻亩产1306.7公斤的百亩连片全省稻麦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十多年本场试种水稻的实践,探讨了高纬高寒无霜期短的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叙述了他们在旱育基础上,进行钵育摆栽取得亩产527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20公斤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十多年本场试验种水稻的实践,探讨了高纬高寒无霜期短的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叙述了他们在旱育基础上,进行钵育摆栽取得亩产527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20公斤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胜优二号”是广东农科院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黄耀祥研究主持育成的超高产,双抗水稻新品种。1991年我所引进试种表现早熟高产。在92-93年州区试中亦表现突出,产量名列第一,亩产530.5公斤及411.5公斤,均比汕优63略有增产。94年推荐参加全省区试,在八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试验,平均亩产570.8公斤,比桂朝二号增产16.1%。  相似文献   

12.
该品种是湖南农业大车迈文举教授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出的特种水稻.是世界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江苏省灌南县于1994年引进试种.虽因客观形成的某些不利因素影中,亩产仍达550公斤.其米质和产量均明显优于普通杂交稻,一般亩产600~800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1,(Z1):14-15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是水稻生产大省之一,有3/4左右的而积是单季中稻,所以主攻单季中稻丰产高效技术符合安徽省生态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推动安徽省水稻产量提高和生产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由于安徽自然条件的限制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安徽水稻生产多年来出现单产上升缓慢、总产徘徊、效益不高的局面.研究证明,现有单季中稻的主推品种,产量潜力基本上都在亩产600公斤以上.2008年,安徽省水稻单产为415.7公斤/亩,其中单季稻为440.1公斤,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主要因为播种过早或偏迟、育秧质量差、栽插偏稀、田水过深、不烤田或推迟烤田、穗肥基本不施等栽培因素引起.因此,解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限制产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将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肥科技》2006,(3):F0004-F0004
日前,记者从省农委获悉,今年我省水稻主产区将全面启动稻米产业提升行动,力争在5年时间内,全省水稻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总产增加15亿公斤;总体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达到商品标准的优质率提高30个百分点;实现新增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迭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宜宾科技》2006,(4):4
受四川省科技厅委托,宜宾市科技局于2006年8月8日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翠屏区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第二阶段进行测产验收。该工程2006年目标任务,实施面积10万亩,模式为中稻+再生稻强化栽培技术。验收组专家们深入项目核心区牟坪镇水稻高产田,对不同户主种植的冈优188,Ⅱ优7号品种进行实地测产,拆合亩产分别达到662.00公斤和764.70公斤的高产、丰产水平,顺利通过了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17.
苏州的粮食生产已连续12年获得大丰收。1997年,在耕地面积比12年前减少15.6%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到27.98亿公斤,比12年前年均增长5.1%,稻麦相加年亩产达到877.4公斤,其中356.6万亩“当家”晚粳亩产达到581.4公斤,连续7年突破500公斤,为世界所罕见。 回顾苏州粮食连年大丰收的实践,除各级党政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外,是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必然结果。可以这么说,科技是粮食连年大丰收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杨卓 《甘肃科技》2001,17(2):32-32
经过2年多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获得了亩产达3万公斤,收获期长达10个月高产、超高产的番茄。1 品种选择 宜选用产量高、果型好、增产潜力大的毛粉802、强丰、巨丰等品种。2 整地施肥和土壤消毒 前茬蔬菜收获后立即进行施肥整地和土壤消毒。要求亩施用腐熟鸡粪或牛粪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尿素27公斤或碳酸氢铵65公斤、硫酸钾50公斤。将有机肥和化肥充分混匀撒于地表,深翻30cm,晒土一个月。然后用高锰酸钾和多菌灵对土壤和温室彻底消毒,并用辛硫磷防地下害虫。3 育苗 番茄苗龄较长,6——8月份育苗约需60天,9月—10月份育苗…  相似文献   

19.
抽穗期是与水稻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克隆调控水稻抽穗期的相关基因,对于水稻育种改良至关重要.通过将一个地方籼稻品种巴香占与粳稻品种中花11杂交,对这2个品种及其F_1代植株、F_2代群体的抽穗时间进行统计和遗传分析,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巴香占抽穗时间平均为(78.5±1.4) d,比中花11晚抽穗约14 d;巴香占晚抽穗表型受单个显性核基因控制,该目的基因被初步定位在3号染色体RM14359标记与短臂末端之间,物理距离为2.8 Mb.该研究定位了一个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为后续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富英资讯消息:1999年4月初,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召开了世界水稻大会,袁隆平院士应邀所作的“中国超级稻研究”报告,引起国际水稻界的强烈反响。各国专家认为,中国有希望成为最先实现“超级稻计划”的国家。 “超级稻计划” 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