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云麻1号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部分实施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工业大麻高产高效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养分利用效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以中氮-低磷-中钾处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为理想;中氮-低磷-中钾配施使氮素的代谢与同化水平加强,干物质分配更合理,麻皮增厚,麻皮干物比重增加,麻皮产量较高.据此认为,氮磷钾肥料对工业大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用量及配比应综合考虑农艺指标和养分利用效率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从4个工业大麻品种不同部位叶的600块组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76株(云麻3号71株、云麻4号107株、云麻5号95株、云晚6号103株),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鉴定发现这些内生真菌分属于20个属,其中6个属普遍存在于4个品种中,炭疽菌Colletotrichum是大麻的优势菌属,在4个品种中的优势度均大于50%.大麻4个品种的内生真菌分离率在0.47~0.71之间,平均为0.63.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偏低、宿主专一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遵照毛主席关系“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我厂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试制小组,在上级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来反复试验,于1974年初步试制成功4513型回转式剥麻机。该机由六个主要机构组成,即为送麻机构、剥麻机构、回转机构、凸轮机构、变连机构、机架。麻株由人工不断加入送麻机构,送麻机构把麻株周期性地送入剥麻机构夹棍上,由回转盘上打杆把麻株中部一打两断,然后由回转盘上打杆把麻皮往下拉。为防止滑动,回转盘上钳子把麻皮随后夹住,与打秆一起把麻皮往下拉,直至剥尽。此时打秆与钳子同时缩  相似文献   

4.
漆包线生产属连续化、大长度作业,影响产品质量缺陷的因素较多,且涉及到诸多性能,其中,表面质量缺陷,如漆瘤、漆泡、麻皮等是漆包线生产中的一项共性难题,也是漆包线的最主要缺陷.由于工艺路线的特性,决定了无法彻底根除,即使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高的企业也瘤、麻皮等表面粒子缺陷.本装置由探头装置和电气控制两部分组成.探头装置由微动开关、配重滑块、轴、底座和压杆几部分组成.电气控制由探头、控制、报警、复位、指示和电源几部分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合理施肥对提高工业大麻纤维的产量和质量关系重大.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大麻品种(云麻3号、云麻4号、云麻5号)对养分的吸收,并采用离子耗竭法探索了云麻5号的养分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麻植株对Ca的吸收量最高.云麻5号(Y5)植株中各养分积累量最高,除Mn、B外,Y5与云麻3号(Y3)、云麻4号(Y4)植株中的养分积累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以及大麻根系对离子的吸收动力学参数能为工业大麻栽培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框架式双面立式动平衡机平面分离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簧杆扭转刚度与平动刚度之比 ,建立了双面立式硬支承动平衡机的平面分离的力学模型 ,分析了采用传统的静力学处理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及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改善平面分离效果的簧杆尺寸修改方法 ,及求解平面分离解算方程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框架式双面立式动平衡机平面分离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簧杆扭转刚度与平动刚度之比,建立了双面立式硬支承动平稳机的平面分离的力学模型,分析了采用传统的静力学处理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及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平面分离效果的簧杆尺寸修改方法,及求解平面分离解算方程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端固定,另一端系有集中质量的串联弹性杆的纵振动问题是一种不规范的施图姆-刘维尔本征值问题,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本征值满足的超越方程,数值计算其本征值,得到串联弹性杆纵振动的级数解,进一步讨论了集中质量质点的振动模式和系统的能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有一种暗杆式平行闸板阀U形阀杆密封的有限元分析,发现存在壳体和填料分离、壳体挤裂的隐患,而且摩擦扭矩较大,为此,提出用金属弹簧密封圈替换现有的阀杆密封,从原理上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阀杆密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遥感影像数据不可避免地受到云层的污染导致数据的失效。因此,对云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预处理步骤。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轻便的卫星被设计出来,为了在这些算力有限的微小卫星上配备遥感影像预处理模型。设计一种高精度、算力要求低的轻量化云与云阴影检测网络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Lightweight M-shaped Network,L-MNet),L-MNet网络模型是在M-Net( M-shaped Network)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设计一种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DS-Conv Block),以减小算法的复杂度及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方法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小像素级云检测的模型大小及计算量,有助于实现微小卫星在轨云检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麻皮效应对鸭儿峡油田白垩系砂砾岩油藏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压汞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和取心样品对压汞法产生麻皮效应的机理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构建J函数,计算油藏的平均毛管压力,并对毛管压力曲线的4个切点开展系统论述;分析油藏排驱压力、不同类型孔喉的进汞饱和度、麻皮效应影响区间和麻皮系数。依据麻皮系数,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校正;对校正前后的饱和度参数与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以及生产资料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麻皮系数校正后的岩心测量含油饱和度较岩心视含油饱和度低15%左右,与测井计算的饱和度和生产资料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研究区岩心基础资料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为油藏饱和度评价及资源量计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用杆轮分离法作高级齿轮连杆杆组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把杆组内某一对固结的杆和齿轮分离.并且适当地选一杆件为虚原动件.然后分别计算被分离的杆和齿轮的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令它们分别相等,则可完成高级齿轮连杆杆组的运动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云相态的反演精度,结合MODIS多通道的光谱特性,首先提出了分别针对白天和夜间的MODIS云检测方法,得到了较高精度的云检测结果,为云相态反演奠定了基础。然后,依据不同相态云在不同光谱的辐射特性,选取了合适的特征参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反演云相态,在2009年7月7日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云顶粒子相态反演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结果。结果表明:精确的云检测结果有利于提高云相态反演精度,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反演云相态是可行的,并且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用虚拟机构法求解平面高级杆组的位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平面高级连杆机构的位置分析是机构运动分析中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用“虚拟机构法”来求解平面高级杆组的位置。此法将平面高级杆组分解为两个具有同一原动件的Ⅱ级机构,把它们的同名点的距离平方作为分离函数,对分离函数求根即可解得平面高级杆组的位置。“虚拟机构法”使用简便,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文中还以双肘杆机构为例说明其计算过程,列出其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差动原理在长轴孔镗孔中的应用,所设计的镗杆结构作为镗孔机中的进给部分,实现了镗杆体与进给丝杆同心配置,并应用在非标镗孔机上,成功地镗制出长距离同心孔.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上进行岩石的高温动态断裂试验的要求设计了一个高温炉,并通过ANSYS程序对高温炉温度场进行模拟,得到了高温炉的温度场分布图。此外,还对包括试件和压杆(入射杆与透射杆)在内的试验系统温度场进行了模拟,比较了试件与压杆接触加热和分离加热两种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压杆与试件分离加热方式可使试件获得均匀温度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一种云管理系统ROS,提出了对该云管理平台的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从堡垒机部署、数据保护、定期合理性检查、防篡改措施四个方面,对此管理系统的云安全进行了解决.最后通过测试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机械设计与应用中,为了计算扇形截面杆在外力偶作用下,杆的扭转角和横截面上的剪应力,提出了一种数值计算方法.柱体扭转的基本方程为非齐次偏微分方程,在极坐标系下,利用分离变量法及特解法,求出扭转应力函数,再由边界配置法计算出满足扭转问题边界条件的待定常数,得到了扭转应力函数的近似数值解,进一步即可计算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给出了几种不同顶角的扇形截面杆的剪应力与扭转刚度,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足够的精确度,有一定实用价值.分离变量法与边界配置法的结合,简化了计算过程,适宜于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式挖坑机工作时,为实现坑距调整的要求,需要有一个控制主运动四杆机构曲柄离合器的间歇机构。本文根据“ρ曲线”的性质,建立了优化综合六杆间歇机构的一般方法,并据此设计了适用于这种挖坑机工艺要求的六杆间歇机构。本文还提出了四杆机构连杆迷度瞬心线在动、静坐标系中弯曲方向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7种不同直径的圆钢波导杆,分别在波导杆的端面圆心和圆周表面上进行断铅声信号实验。重点分析了直径为10 mm波导杆在长度为2.5 m、1.0 m时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波导杆直径和长度的变化对其所传递声信号的纵波分离、幅值、上升时间、持续时间及信号强度的影响。总结了7种不同直径的波导杆在不同长度下声信号的纵波分离和幅值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波导杆直径和长度的选取原则。分析了波导杆传递的信号时域图,计算了声信号在波导杆传播中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提出了解决因声速变化而引起信号源定位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