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今日科技》2021,(11):36-37,40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 夯实企业创新根基 高度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通过集聚资源、入库培育、完善制度、精确服务等措施,不断扎实企业创新基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实施"双倍增"实现创新资源汇集.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通过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研发费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认定奖励等优惠政策,强化"私人定制"、常态对接、动态服务,以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为路径,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9,(11):13-13
马鞍山市以组织实施创新基金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道路。10年来,全市共有3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创新基金计划。累计获得经费支持4300多万元,带动企业新增投入近3亿元,培育了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基金申报服务机构。20家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27.4%。天源科技、惊天液压、华琪环保、菲利特流体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为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创新基金从“点”到“面”扶持企业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利益驱动和投入拉动两个层面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发现R&D人员数量、经费投入、新产品产值和对外出口额对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产生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拥有专利发明数整体上看对大多数类型企业的创新推动力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广东省先后组织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和企业研发补助资金等多个专项。2016年,为加强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过程管理,及时掌握专项组织实施进展及存在问题,总结专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成长必须面对的实践问题,组织柔性与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可以为破解此实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提炼组织柔性、自主创新能力维度,通过理论分析与fsQCA组态比较研究,发现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两个前因变量不同维度组态及其形成的资源单维柔性态、技术研发单维创新态、单因二维柔性态、单因二维创新态、两因资源-技术组合态和两因全维态6种模式路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有权配置是为企业内行为主体进行权力竞争的结果,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为主体的权力竞争力状态不同,导致其权力配置结构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阶段中,股东和各类人力资本的权力竞争力动态变化,导致企业的权力安排的动态变化.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相机选择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哲辉 《创新科技》2019,19(6):61-67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各地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丰富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对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理解制造企业组织创新要素之间的互补性,本研究引入超模函数对组织创新要素的互补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组织创新要素产生的互补效应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当组织创新中的战略、结构、制度和文化4个要素均处于较低状态时,所产生的互补效应最低;当任意两者处于较高状态时,其产生的互补效应要大于各自处于较高状态时产生的效应之和;当4者共同达到较高状态时,所产生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在实际组织创新过程中,企业应将不同组织要素的变化情况统一起来考虑,以获取企业组织创新所带来的最大创新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红岩 《创新科技》2015,(11):16-18
本文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专利联盟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模式.从形成结构洞优势提升能力、构建企业文化营造环境、吸引人才造就优势三个方面分析自我创新能力的形成;从寻求多元主体协作方面实现企业协同创新;从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形式推动专利联盟创新优势的形成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经历“火炬计划”的实施和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确立两个主要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跃。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分布彰显宁波区域特色,高新技术企业数目及产值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2017以来,六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重点,聚焦难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市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抓高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分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采取梯队式动态化培育,为入库企业制定精准的培育方案,提供全程点对点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150家企业,开展精准培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泽思和斯蒂芬(Ziss&Steffern)的研发溢出模型基础上,引入一个反映企业创新成功可能性的变量即创新成功率参数,构筑一个新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证明社会资本能增进高新技术产业群内企业借助信任网络更容易合作,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群内溢出效应,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群内企业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杭州市以实施“两港三区”,加快建设“天堂硅谷”为重点的“一号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构筑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了杭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科教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杭州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贯彻落实两个1号文件,优化科技人员创业环境。继2000年杭政[2000]1号文件出台后,2001年又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新要求,进行了补充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在杭创新创业,促进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协作创新可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满足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中小企业协作创新模型。以中心企业为核心,从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网络、企业间联系(中小企业协作创新机制)和中小企业协作创新伙伴等三大组成部分介绍了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并在模型框架下,从创新产生阶段、创新转化阶段与创新实施阶段等三阶段阐述了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借鉴项目管理的思想,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实施计划分解成一系列的子项目和小活动分步实施,提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法,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过程粗分为原型、推广和制度化3个阶段,并给出了每阶段的目标体系和考评重点,为组织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进一步从组织结构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完善、激励政策的重建、共享文化的营建4个方面论述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与实施导入环境的构建。最后,分析了这种将组织学习视为投资者对学习策略的序列决策过程的思想的意义,指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法是开展组织学习期权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慷 《今日科技》2024,(2):28-29
<正>2024年,台州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重要抓手,迭代实施“两个天地”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一弓一箭”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体要实现: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对标“2027年研发投入强度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8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3%。高新产业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8,(7)
世界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全球企业管理模式发生新的变化。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努力的重心。构造一个创新型或学习型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紧迫任务和核心内容。我们北京自动化系统成套工程公司是1996年由数个国有企业合并组成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国高企"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为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数量倍增、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为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1.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  相似文献   

20.
8月6日—8月23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干部共816人,分51个调研组对全省17个市的139个县市区、1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2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特色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组织召开了138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调查了137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973家民营科技企业,分别占全省169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518家民营科技企业的81%和35%。这次调研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多,范围之广,在近年山东科技发展史上尚属首次。组织这次调研的目的是摸清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底牌,为今后制定政策和科技计划提供依据,并筛选一批科技创新的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和培育,同时,汇总出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为9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山东省企业与驻京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洽谈会和今后深入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奠定基础。省科技厅的负责同志表示,通过这次调研,广泛宣传了“科教兴鲁”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四大战略”、突出“三个亮点”的工作部署,基本摸清了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