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6,(5):45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承担的国家“十五”“863”课题“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科技部高新司验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生物质热解发电技术,该文利用ASPEN PLUS化工通用模拟软件建立等离子喷动-流化床热解生物质及合成气发电的模型。针对生物质在等离子体喷动-流化床中的氧气气化过程,模拟计算热解合成气的气体组分。以M701F型燃气轮机为模拟对象,模拟合成气发电系统并进行结果分析。分别对气化温度为400℃、500℃、600℃、700℃、800℃的气化系统和发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并计算其能量、、能量效率、效率及综合效率。研究发现,在气化剂温度从400℃上升至800℃的过程中,气化系统的效率为59%~60%,能量效率为57%~61%,气化系统的效率普遍低于相应的能量效率。合成气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为26%~28%,高于传统热解燃气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3.
小型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炜  王志伟  朱金陵  何晓峰  雷廷宙 《河南科学》2009,27(11):1405-1408
以玉米秸秆颗粒为生物质原料,以产气量为20m3/h的热解炉为气化装置,结合10kw的燃气内燃机发电系统及生物质焦油裂解装置,概述了生物质焦油的净化流程,分析了热解温度与生物质热解气成分的关系,得出生物质热解气发电的运行情况.简要总结了生物质炭的利用和小型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热解气化是农林废弃物向清洁燃气转化的关键技术,产生的合成气可替代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现燃气、热能和电能的供给。目前我国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成了民用分布式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的示范和布局,并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燃气制备和发电的产业技术基础。“十二五”期间,具有显著提高燃气质量的富氧气化、蒸汽气化、甲烷化制备Bio-SNG等技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装备设计制造的大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发电是目前国家大力支持与倡导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之一,本文拟对某大型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西门子新机型)全面性热力系统主要设计特点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李斌 《东莞科技》2004,(1):38-38
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系统”19日通过验收,这意味着已在轨正常运行119天的“创新一号”小卫星系统从此将正式转入用户试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88-88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2月27至28日,中科院高技术局在北京组织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无线传感网与微系统技术领域"项目群和"带状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攻关及世博防入侵应用示范"进行了验收。中科院高技术局、中科院微系统中心、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有关领导,验收专家组及各项目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8.
●11月2日中科院网站报道,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米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这一成果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气象、环保、国防、机场等领域。●11月3日中科院网站报道,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历时两年多研制完成的“专用同轴校正装置”在北京通过验收。该装置成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沸腾气化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在峰  刘军伟  杨树华  王志伟 《河南科学》2009,27(10):1247-1250
根据生物质高挥发分、低固定碳的特点,基于沸腾气化与高温气体燃烧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沸腾气化燃烧系统.该系统由炉体、布风板及高温气体燃烧器组成.生物质在炉体内沸腾气化,产生的高温燃气直接燃烧,生物质中的固定碳在系统内部燃烧,为生物质热解气化提供能量;高温燃气通过专用燃烧器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空气当量比、生物质含水率、二次空气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个位于海南岛的26MW大型并网风光互补电站的发电性能,其中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20MW,年总发电量为2563.1万k Wh,年总利用小时数为1281.5h;风力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6 MW,年总发电量为1154.3万k Wh,年总利用小时数为1923.8h。电站每年输出绿色能源约3800万k Wh,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站相比,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6月1日中国科学院网报道,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研究小组在三元硼碳氮单壁纳米管制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硼碳氮单壁纳米管结构的直接合成,表明已成功制备出了结构完整、硼和氮含量较高的三元共价硼碳氮单壁纳米管。●6月3日新华社记者报道,在美、俄等国科学家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声称彻底证明了庞加莱猜想。●6月6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太平洋年际与年代际海洋环流变异规律”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在太平洋热带海盆环流和副热带海盆环流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变化、热带西太平…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2日,山西省首批大型“风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平鲁5MW和右玉10MW两个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由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投资建设.填补了山西省没有大型光伏电站的空白,为山西省大规模推广“风光互补”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提供了借鉴,是山西省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07,(9):19-19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的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重污染的硝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洁净新工艺研究与开发”通过了高技术局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4.
●1月5日,中国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飞秒激光的双光子微细光成型加工、测量和三维信息存储的多功能装置。●1月6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1月6日,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在中科  相似文献   

15.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发电系统,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设备有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包括硫的回收装置),第二部分的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IGCC的工艺过程如下: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透平作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作功。IGCC技术把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与洁净的煤气化技术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IGCC发电的净效率可达43%~45%,今后可望达到更高。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二氧化硫排放在25mg/Nm3左右。(目前国家二氧化硫为1200mg/Nm3),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 ̄20%,...  相似文献   

16.
2月19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由我校华工科技总公司控股的武汉汉网公司召开了开发区第一个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实地验收评审会,汉网公司研制开发项目——“高速无线互联网系统设备”顺利通过实地验收,得到验收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汉网公司研制的“高速无线互联网系统设备”项目于1999年10月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持和推荐下获得创新基金立项,并按立项要求按期完成,这也是开发区所属创新项目中首先通过验收的项目.该系统采用了汉网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MA关键技术,能以高速、无线漫游的方式同时提供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能极大地满足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迫切的对互联网的需求.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设备的研制成功,将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肥科技》2005,(7):7-7
7月14日,中科院综合计划局会同基础科学局对安徽光机所承担的奥运科技项目“大气污染预报、预测和预警技术和设备研究——车载激光雷达”进行了验收。同时,该所的“AML-2车载式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系统”还通过了中科院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8.
吴凡 《华东科技》2011,(1):57-57
重视科技创新,助推福建棉花滩创造显著效益 2010年12月27日,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的"水轮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关键技术研究"、"棉花滩水电站机组负荷最优分配"、“棉花滩水电厂机组过流系统水能损失分析与治理研究”三项科技成果通过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2,(12):32
11月26日,由中科院电工所与河北保定高新区共同建设的保定光伏检测中心实验室在保定高新区正式落成。据介绍,这是我国最大的光伏实验室。据悉,光伏检测中心实验室是中科院电工所与保定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项目,由中科院电工所和高新区发展公司共同筹建。该项目于2010年8月29H开工,2011年5月工程通过主体验收,2011年8月内装开始施工。项目占地30亩,建筑面积14510平方米。项目投资1亿多元,其中基建投资5000多万元,设备投资5000多万元。该项目被纳人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是中科院针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研发试验等建设的国内最大的检测平台,可以进行太阳能光伏系统相关的控制器、逆变器、跟踪系统等研发试验平台建设和相关产品的室内检测。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