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凶神恶煞?霸气外露?2012年伊始,《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刚上市,便引来众多议论。引起争议的是票面上金色团龙那双眼圆睁、张着大嘴的造型,有人认为这种形象看起来"不善",霸气逼人,像是在"向谁发威"。更有人担心:这条"凶神恶煞"的龙会不会显得太招摇?"龙的传人"用这样的龙形象代表中国,会不会又被西方舆论当做抨击中国的把柄?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中国威胁论"的升温,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  相似文献   

2.
杨媛 《安徽科技》2009,(10):42-44
本文分析归纳了中国传统武将门神画中武将服饰的中国元素,并对中国、日本、韩国的MMORPG游戏中武将角色的服饰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MMORPG游戏武将角色的服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信息化》2006,(4):36-36
《一骑当千》是以中国三国历史为背景的MMORPG游戏。游戏中共有包括武士,弓箭手、五行师、八卦师,刺客,医仙等六个角色。《一骑当千》中加入了很多崭新系统.游戏主要任务情结.给玩家以一己之力横扫千军的感受。游戏中大量表现如格斗游戏般的动作性和打斗感.内政、攻城战等战略要素.增加了游戏性和策略性.带领玩家穿越时空,回到三国鼎立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4.
杨媛 《科技信息》2009,(20):I0355-I0356
近年来网路游戏市场势头强劲,成为目前全球开发最多的游戏类型。游戏角色作为游戏的主导者,贯穿于游戏三维动画的始终,可谓游戏的灵魂。本文通过回顾网络游戏女性角色发展特征的演变,对网络游戏中的女性角色表现风格进行归纳,通过对韩国人气MMORPG游戏中的女性角色特征的分析总结,提出网络游戏女性角色形象设计应适应网络游戏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通过提升网络游戏中的女性角色形象价值进而拓宽其在网络游戏产业中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杨媛 《安徽科技》2010,(9):52-53
近年来,怪诞风格的角色设计较多地出现在西方数字媒体设计中,特别是3D数字动画、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荒诞怪异的角色形象。相比之下,中国的数字角色开发风格还是以追求传统意义上的视觉美为主,对“美”和“丑”的审美标准有着明显的界定。本文通过对“怪诞”的相关理论性调查和对国内外数字角色设计中怪诞风格的分析归纳.深入探讨了怪诞风格运用在中国MMORPG角色设计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湘涛 《大自然》2012,(2):78-8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龙的形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各种造型艺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作为器物的立体艺术造型和作为器物上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8.
从服装的造型、色彩和装饰三方面出发,对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设计审美观念作比较论述,阐述了中、西方服装设计审美观念“道化”和“人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介绍了公元2~4世纪和公元4~6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代表服饰,以及相应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比东西方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以及功能性,分析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东西方服饰发展开始分离的萌芽期是在公元2~6世纪;东方服饰等级制度要比西方早1000余年.认为功能性是这一时期服装的特点,也是服装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王充作《论衡·龙虚篇》以前,已经有很多关于龙的记载与传说。《论衡·龙虚篇》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否定了雷为天取龙说、龙之神性说而立龙之物性说,对龙进行了重新界定。王充《论衡·龙虚篇》对后世志怪、奇幻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为:龙王居水中、物之长者为精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以及当代奇幻文学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角色作为游戏的灵魂,贯穿游戏的情节始终,是玩家关注的焦点。游戏角色不仅成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且进一步以其衍生品的开发和拓展形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庞大的游戏产业。游戏角色设计就像拍电影、做动画一样,除了技术方面,它们必须顾及美观和玩家的欣赏心理。劳拉、比卡丘、尤娜,这些年轻人喜爱和熟悉的游戏角色,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证明了它们的创造者的成功。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游戏角色设计实例,探讨了影响游戏角色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竞妍  胡胜  黄祥平 《科技信息》2009,(16):125-125
角色作为游戏的灵魂,贯穿游戏的情节始终,是玩家关注的焦点。游戏角色不仅成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且进一步以其衍生品的开发和拓展形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庞大的游戏产业。游戏角色设计就像拍电影、做动画一样,除了技术方面,它们必须顾及美观和玩家的欣赏心理。劳拉、比卡丘、尤娜,这些年轻人喜爱和熟悉的游戏角色,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证明了它们的创造者的成功。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游戏角色设计实例,探讨了影响游戏角色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杨玥  闫光耀 《科技资讯》2012,(10):18-18
随着网络科技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风行于全球,我国游戏设计也随着三维动画方向飞速的发展。随着网络游戏产品越来越多,参与网络游戏的玩家也随之疯涨。然而,随着游戏经验的丰富,游戏玩家对游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在游戏中渴望感受到的刺激感和新鲜感也越强烈。游戏角色的设计是网络游戏的关键元素,角色的个性化和独特化才能吸引游戏玩家的眼球,让玩家尽情游戏。因此,在三维游戏中,角色需要精心策划和设计,以达到游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Turbine发行了也许是游戏史上最优秀的3D在线RPG游戏——《亚瑟龙的召唤》,直到今天,它已经经历了超过一年的演变和成长。在大型网络RPG游戏层出不穷的今天,《亚瑟龙的召唤》在欧美仍然拥有它自己忠实而坚定的玩家群,这大概要归功于游戏以故事线为核心的任务、开放式的角色培养系统、以及整个不停变化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鳍龙类是中生代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类群之一。中国关于鳍龙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在2个阶段内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华南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鳍龙类的新材料,对以往学界关于鳍龙类的起源、分布以及谱系演化研究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并提出了很多新的科学问题。文章基于对中国的鳍龙类化石和地层信息的概览并与世界其他地方对比,认为鳍龙类可能起源于东特提斯区,且肿肋龙的单系性及其谱系发育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定量古生物学、CT和骨组织学等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也将对中国鳍龙类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翠 《科技信息》2012,(6):312-312
绘画作品的语言是指构成画面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表现手段,色彩语言是其中一个基本因素,由于在绘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东西方绘画中都备受关注。东方绘画以中国画(水墨画)为代表,西方绘画以西洋画(油画)为代表,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绘画在色彩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东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差异,希望通过了解这些不同点,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何谐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2):52-54,47
16世纪以后,带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大批西方传教士离别故土,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这些来华传教士成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17—18世纪间,法国耶稣会士成为在华传教的主角。他们致力于对中国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进而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本文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入手,论证了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即刺激了欧洲本土对中国的研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在法国汉学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奠定了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西方视野中较有代表性的三者——新闻媒体、电影以及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主体对中国形象的描述与看法,来观察中国形象在西方眼中的改变,进而探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