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凤 《科技资讯》2012,(16):150-150
我国于2003年起,正式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一规范的核心原则在于市场定价、竞争定价,为建筑过程提供了有关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模式,在此背景下,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工程造价的负责人员深入研究与把握。造价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上述计价规范,在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管理时,做到客观与合理。本文着重探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2.
杜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183-183
该文以现行的13清单计价规范为依据,通过分析13清单计价的特点以及13清单规范对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的影响,提出了在13清单计价模式下财政投资项目造价控制的措施,以期能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最新执行的《08计价规范》,文章阐述了《08计价规范》的特点、使用范围、计价规则、工程费用构成与变化,并就重点技术要素进行了归纳,以供造价工作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维永 《科技资讯》2010,(2):136-136
2008年12月1日起将执行新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的计价模式赋予造价控制工作新的内容。实行工程招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走向规范、完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并结合目前招投标特点,对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工程造价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可婷 《科技信息》2009,(13):292-293
国家建设部2003年出台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工程造价管理深化改革的产物。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招标方法相比.新的计价规范对招标单位、投标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03年2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一规范的出台,是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产物。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前提和必要性长期以来,建设工程发包、承包过程中,工程计价、定价是以工程的预算定额作为依据。20世纪90年的初期,为了解决工程预算定额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建设部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实行动态管理。但是,由于“控制量”仅仅体现社会平均消耗水平,  相似文献   

6.
工程量清单计价在近几年的试行过程中,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广泛推行,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计价行为有了较明确的参考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列出拟建工程的工程数量表,投标人按工程量表、招标文件要求自主报价,通过评标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形式。虽然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上只是要求招标文件中列出工程量表,但在具体计价过程中涉及到造价构成、计价依据、评标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其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包括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风险费、利润、税金、国家规定的各种规定费用等。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标后的施工行为,对工期、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项目造价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7.
王志彬 《科技信息》2010,(12):299-299
本文主要研究投资方如何运用清单计价进行项目的全过程投资控制。通过以清单计价规范为依据,运用经济,技术手段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入手贯穿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实施阶段直至竣工结算阶段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潘红 《天津科技》2007,34(4):46-4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公布,对高水平的投标报价管理提出了要求。通过介绍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确定方法,分析其对造价体系的影响,以及对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提高投标报价合理性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赖明 《广东科技》2006,(7):97-98
近几年造价咨询行业在国内市场上蓬勃发展,随着《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式施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在签订施工合同期间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建设工程的连价改革、造价管理、招标投标和投标报价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招投标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3年7月1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对于定额计价有着独特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越来越多的造价人员所接受,但在现阶段,清单计价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发,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带来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使之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2.
苏国亮 《广东科技》2011,20(18):19-20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以来,这种新的计价模式,已经在招投标和工程发承包活动中成熟应用。我国这种计价模式已经在项目投资者、工程建设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建筑工程设计、监理单位、施工企业等产生广泛的使用效果。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如何应用好计价规范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萍 《科技资讯》2008,(36):103-103
我国近几年开始推广清单计价模式,目的是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而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法诸多方面的改变,在我国清单计价模式实行的伊始,存在很多问题,加上我国建筑业市场尚不规范,计价经济管理模式影响过深,使得造价控制工作难度极大。本文在对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鲁豫同志在2002年3月12日关于贯彻《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必然要求。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建筑市场的腐败行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全面实行工程清单计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科技资讯》2009,(13):172-173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颁布实施的两个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和GB50500-2008,总结出08规范的新特点,由此提炼出对具体贯彻者——工程造价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为适应新环境造价人员应增强的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3年7月1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对于定额计价有着独特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越来越多的造价人员所接受,但在现阶段,清单计价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发,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带来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使之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7.
赵曼莉 《科技信息》2014,(8):238+240
2013年7月1日推行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该规范在计量计价方法、招标采购操作、工程合同契约、风险分担、措施费计算的细化、工程价款调整、全过程价款支付、结算与工程款清欠、争议纠纷与造价鉴定、工程造价档案管理等十大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新《规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工程造价行为,但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了使造价人员真正领会新《规范》的实质和变化之处,文章就新形势下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良章 《甘肃科技》2005,21(12):185-186
本文论述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设计阶段则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运用价值工程、引入竞争机制、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改革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等应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庆丰 《广东科技》2012,21(9):161-162
建筑行业为与国际接轨,就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也由原来的"预算定额计价"方式到2003年改革为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为完善工程量计价方式,在2008年国家又重新修订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规范》中的对项目特征的描述、工程量、价差调整、措施项目的调整上都作了明确的约定方式,使实际操作及应用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杜金凤  李英慧 《科技资讯》2008,(34):131-131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项目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前期的决策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