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凝剂聚丙烯酸十六酯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六酯过程中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初期,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的浓度呈半级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12.3,活化能Ea=30.12KJ/mol,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常数增大,于是聚合反应速率增大;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4种溶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常数从大到小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化碳、苯、甲苯,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受溶剂的链转移作用控制.由于聚合物分子在不同溶剂所产生的不同黏度效应,对聚合物分子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20机溶剂制定了供电子效应常数,首次将空间位阻效应定量地应用于溶剂效应,并为这些溶剂确定了供电子位阻效应常数。用这些溶剂效应参数处理了乙醇、异丙醇、叔丁醇和4-甲荃-2、6-二叔丁荃苯酚的羟荃伸缩振动波数,以及仿的C-CI键伸缩振动波数的溶剂效应,均得到了极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溶剂的极性参数Z值,E_T值,取代基常数σ_p值和物理常数(折射率、介电常数)三个方面研究了2—联苯基—5—对乙苯基噁唑光谱的溶剂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硫酸铁水合物催化下,测定了在不同溶剂中2-甲基-2-已醇脱水成烯的溶剂效应、反应活化能、活化熵;确定了等动力学常数β等于395.8K。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pK_a值的极性溶剂对不同强度的酸有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及区分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设计了溶剂法(一种更换溶剂的电导滴定法)测定固体表面酸量的强度分布。本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分子筛及硅铝催化剂等等,试样的颜色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机理提出了新的见解,即将溶剂的配位作用分为供电子作用和受电子作用两部分,并为18种有机溶剂制定了受电子效应常数。用这一套经验参数处理4类共11种底物的红外光谱和溶剂极性参数E_T(30)的溶剂效应,均得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 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 ks与 K a、Kb的关系 ;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 ,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 ;将 kw与〔H 〕、〔OH- 〕关系引入 PBE中 ,导出酸碱水溶液〔H 〕、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 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 ,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选用一个具有强、中强、弱三类酸性基团的酸-磺基水杨酸作为模拟的固休酸,类比地验证了某些极性溶剂对于固体酸表面各种强度的酸部位的区分效应和拉平效应。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 ,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在聚合反应初期 ,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的浓度呈半级反应 ,与单体呈一级反应 ;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 Aa=1 2 3.4,活化能 Ea=2 9.72 k J/mol;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4种溶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常数的次序 :Cs( CCl4) >Cs( CHCl3 ) >Cs( ( CHCl2 ) 2 ) >Cs(甲苯 )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主要是受溶剂的链转移作用控制的 .由于聚合物分子在不同溶剂所产生的不同黏度效应 ,对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ks与 Ka、Kb的关系;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将kw与〔H+〕、〔OH-〕关系引入PB E 中,导出酸碱水溶液〔H+〕、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应用固态膜铜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测定了288.15、298.15、308.15、318.15K时铜(Ⅱ)—甘氨酸在纯水及含18.18%、31.94%(w/w)1,2-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配合物的一级稳定常数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函数,计算了配合物从纯水到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迁移热力学函数和一级介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分子构型相似的偶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离子、偶极间作用是影响碱金属离子与二苯并-18-冠-6络合生成常数K_f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可以从某一溶剂中的已知K_f值来计算另一溶剂中K_f值的方法。算得的K_f值与文献中的实验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6-硝基-1,′3,′3′-三甲基吲哚啉螺苯并吡喃,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并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的光致变色性能,解释了在不同溶剂介质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并比较褪色反应速率常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溶剂效应对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溶剂效应角度对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及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Curtin-Hammett原理, 反应产物的选择性与迁移状态的自由能稳定性的不同或者是决定选择性阶段的结构有关,因此溶剂分子对酶反应的影响可以认为是由于其在迁移状态时引起了酶的构型的改变.由于酶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例如静电力、氢键、粘结压力和疏水作用等)会引起酶蛋白质的构型改变,所以文章从溶剂极性、粘结压力、疏水性3个方面选出了3种参数来描述溶剂效应,分别是表示溶剂极性的介电常数的柯克伍德参数[(-1)/(2+1)]、表示溶剂粘结压力的溶度常数的平方,和表示溶剂的疏水作用的分配系数log P.通过3参数线性回归法,得出了经验式ln =a[(-1)/(2+1)]+b2+clog P+d,这里表示产物间的比值.这个经验公式被应用到了一些关于有选择性的酶催化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中,得到了相关系数高达0925~0998线性拟和.因此,该经验式可以成为研究有选择性的非极性有机反应和酶催化反应的溶剂效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温度、溶剂、催化剂、光、电位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293±0.K时以NaClO_4为支持电解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变色酸(CTS:3,6-二磺酸钠-1,8-二羟基萘酚)的解离常数,并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和溶剂组成的变化规律。溶液离子强度的变化范围为I=0.1~4.0moLdm-3,溶剂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数为0-50%。用基于Pitzer方程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合溶剂中酸的热力学解离常数发现该常数的对数值lgK_0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的摩尔分数(x)及混合溶剂的介电常数(D)遵守下列经验公式:式中K_x、K_D、C_1和C_2皆为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正电子素与在30%(v/v)乙醇—水及20%(v/v)二氧六环—水溶剂中的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间的络合形成。描述了应用BaF_2闪烁记数器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藉助于这个新型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测量了正电子素与溶液中的氨基乙酸衍生物的络合形成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其反应速度常数值依赖于苯环的共轭效应、取代苯基的诱导效应及溶剂的性质。在反应速度常数与N—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碱性离解常数的负对数值间存在着线性自由能关系。这表明,正电子素与分子的瞬态络合形成很象通常的化学反应,遵守经典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电位pH法测定了在20.0±0.1℃温度下以NaNO_3为支持电解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Tiron的酸解离常数并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和溶剂组成的变化规律,溶液的离子强度变化范围为I=0.1-4.0mol dm~(-3)。混合溶剂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0,5,15,25,35和50wt%。用基于Pitzer方程式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合溶剂中酸的热力学解离常数。该常数的对数值logK_0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摩尔分数X以及混合溶剂介电常数D遵从下列经验关系: logK_0=k_x X+C_1 logK_0=k_D 1/D+C_2式中k_x,k_D,C_1和C_2皆为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的混合溶剂体系,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种新近合成的4-酰基吡唑啉酮类螯合萃取剂的表观电离常数。导出了表观电离常数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份含量所遵循的经验方程,由直线外推得到了螯合剂在纯水中的电离常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