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 mol/L NaCI溶液),应用多核(1H和51V)多维(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bpV)与4,41-联吡啶(简写为bipy)的相互作用.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溶液中既有6配位的过氧钒物种[OV(O2)2(bipy)]-的生成,还有[(OV(O2)2>2(bipy)]2-(6配位)的存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3-21 G*水平下计算表明,bipy和bpV生成[OV(O2)2(bipy)]-和[(OV(O2)2)2(bipy)]2的AG分别为-53.35和-55.85kJ/mol,较好地支持了实验结果.图5,参11.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和51V)多维(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bpV)与4,4'-联吡啶(简写为bipy)的相互作用.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溶液中既有6配位的过氧钒物种[OV(O2)(2bipy)]-的生成,还有([OV(O2)2)(2bipy)]2(-6配位)的存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3-21 G*水平下计算表明,bipy和bpV生成[OV(O2)(2bipy)]-和([OV(O2)2)(2bipy)]2-的ΔG分别为-53.35和-55.85kJ/mol,较好地支持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取代基团和杂环类型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 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NMR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NH4[OV(O)2(2picolinamide)].H2O(简写为bpV(picamd),其中picamd为皮考林酰胺)与唑系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bpV(picamd)与有机配体有较强的的反应性,其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咪唑2-甲基咪唑吡唑≈3-甲基吡唑,这说明咪唑类配体的配位能力强于吡唑类,咪唑环上2位取代基影响反应,而吡唑环上3位取代基团不影响反应;竞争配位导致一系列新的6配位过氧钒物种[OV(O)22L]-(L=唑系配体)生成.  相似文献   

4.
用Becke三参数混合泛函B3LYP和3-21G*基组,对双质子化4,4′-联吡啶阳离子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得到的键长和键角等几何参数和单品结构测定值接近。但是联吡啶中的两个吡啶环之间的二面角与单晶结构测定的结果不同,DFT计算的二面角θ=51.48°,而实验测定值θ=0°,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合成了4,4′-联吡啶(bipy)、2-羟基-3-萘甲酸(HL)与稀土(RE=La,Nd,Sm,Tb)的三元固体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为REL3bipy.nH2O(n=2,3).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 Ni( Cl O4) 2 · 6H2 O和 Co( Cl O4) 2 · 6H2 O分别与 4 ,4′-联吡啶、1 ,4 ,7-三氮杂环壬烷 ( tacn)反应 ,得到两种配合物 [Ni( 4,4′-bpy) 3( H2 O) 2 ]( 4,4′-bpy) ( OH) ( CH3OH) ( Cl O4) ( 1 )与 [Co( 4,4′-bpy) 3( H2 O) 2 ]( 4,4′-bpy) ( OH)( CH3OH) 2 ( Cl O4) ( 2 ) ( 4,4′-bpy:4 ,4′-联吡啶 )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 .单晶结构数据表明 ,晶体 ( 1 )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a=1 .7990 ( 9) nm,b=1 .1 4 2 ( 6) nm,c=2 .4 433( 1 2 ) nm,β=91 .936( 1 0 )°,V=5 .0 1 7nm3,Z=4 ,该配合物由 4 ,4′-联吡啶桥联过渡金属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单齿配位的吡啶环上的未配位氮原子与配位水形成了氢键 ,将链连接成二维铁轨型结构 .此结构再通过未配位 4 ,4′-联吡啶、配位水、氢氧根之间形成的氢键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未配位的 4 ,4′-联吡啶、甲醇、氢氧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被包合在这种网络中 ,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此外 ,未配位的 4 ,4′-联吡啶的吡啶环与配位的 4 ,4′-联吡啶的吡啶环之间存在 π-π相互作用 .晶体 ( 2 )与晶体 ( 1 )有相同的结构特性 ,晶体也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a=1 .790 1( 1 7) nm,b=1 .1 5 0 7( 1 1 ) nm,c=2 .4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灾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8.
9.
以2,2′-联吡啶为耦合单元,用*CH2,HNO*NH和*O四种自由基为自旋中心,设计出五种体系的分子.采用AM1-CI方法对其双自由基体系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双自由基连接的位置不同对体系耦合作用的影响符合双自由基之间磁性耦合的拓扑规则,即共轭体系中,两个自由基之间以偶数碳(或氮)原子耦合,体系具有低自旋基态,表现为反铁磁耦合;两个自由基之间以奇数碳(或氮)原子耦合,体系具有高自旋基态,表现为铁磁耦合.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及其与铕三元配合物的1H和13CNMR谱,报道了该三元配合物在DMSO-d6中的1H和13CNMR化学位移数据.  相似文献   

11.
4,4’-联吡啶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ESR谱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4,4’-联吡啶与β-二酮合铜(Ⅱ)配合物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配合物Cu2(TTA)4(4,4'-bipy)(TTA为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4’-bipy为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从电子自族共振谱得到该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参数.变温磁化率的数值表明,配合物的磁性遵从居里定律.还讨论了4,4’-联吡啶传递磁交换的性能.4,4’-联吡啶作桥基难以有效地传递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以2,4,6-三甲基苯甲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双核分子结构配合物[La(L)3(L′)]2(L=2,4,6-三甲基苯甲酸根,L′=5,5′-二甲基-2,2′-联吡啶).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分子通过配体分子之间微弱的π-π堆积作用分别形成一维链状和二维面状结构.TG-DTG/DSC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讨论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NL-INT)和Starink法得到配合物第1步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变化关系,计算了该步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
用量热滴定法以甲醇—水混和溶剂为体系(φ甲醇=0.86),测定了羟基乙酸稀土[La(Ⅲ),Ce(Ⅲ)]与2,2′-联吡啶在25℃时配位作用.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热焓.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随稀土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并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羟基乙酸稀土[La(Ⅲ)]与不同含氮配体的配位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bpy)2(CH3COO)]·(CH3COO)·5(H2O),并制得了单晶,采用单色MoKα (λ=0.071 073 nm)射线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其晶胞参数为a=1.094 5(2) nm, b=1.605 6(3) nm,c=1.445 5(2) nm.β=101.974(3)°,V=2.485 0(7) nm3,Z=4,Dc=1.549 g/cm3,μ= 0.753 mm-1,F(000)=1 212.2个2,2′-联吡啶提供4个氮原子参与配位,醋酸根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该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α-萘甲酰呋喃甲酰甲烷合铕与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稀土元素(RE=Tb,Eu,Sm)与对硝基苯乙酸(HL)、2,2′-联吡啶(bipy)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bipy.2H2O,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体以-COO-的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同时这一点也被自由配体和配合物的UV谱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双功能螯合剂的合成需要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来分析,因此设计了采用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来分析螯合剂中间体4,4′-二澳-6,6′-二氨甲基-二乙羰基-2,2′-联吡啶的合成路线。以4,4′-二硝基-6,6′-二甲基-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为原料,经过乙酰溴溴化、脱氧、NBS澳化、胺解四步合成了该化合物。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20.
本报道了新型稀土饵(Ⅲ)离子与2,2′-联吡啶形成配合物得制备经过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r(bipy)2(H2O)4Cl3(bipy:2,2′-联吡啶),并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光谱(1H NMR)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此配合物的可能的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