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辛 《科学通报》1957,2(14):434-434
2,2-二巯基丙醉(BAL)(Ⅰ)对砷銻等金属具有解毒作用,因此前人想像它的环状銻硫醇盐(Ⅲ)毒性可能較低,用在血吸虫病实驗治疗时曾証明有一定疗效。1,2-二巯基丙醇(Ⅱ)对若干重金屬的解毒作用較Ⅰ为优,它的环状銻硫醇盐即2,5-二羟基-1,3-二间硫-2-銻杂六圜(Ⅳ)的毒性以及对血吸虫病的疗效似应值得研究。本文报导这个銻衍生物的化学合  相似文献   

2.
徐海新 《科学通报》1986,31(13):1028-1028
3,4-二羟基苯乙酮(DHAP)是从秃毛冬青叶中分离的有效成分。临床试用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汪钟等观察到DHAP在体内或体外都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DHAP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3.
胥彬 《科学通报》1959,4(22):761-761
我們在寻找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曾系統地篩选了一些銻化合物,发現二种銻胺羧螯合物Sb-57(Ⅰ)和Sb-71(Ⅱ)对实驗肿瘤有显著疗效。在文献中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的作用至今仍未見有記載。本文即介紹我們試驗的主要結果。  相似文献   

4.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7,32(3):188-188
2,3,3-三甲基-3H-吲哚盐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文献报道较少。其高氯酸盐(Ⅰ)与取代查耳酮经麦克尔加成、环化和芳构化可生成10,10-二甲基-6-苯基-8-(4-取代苯基)-10H-吡啶并[1,2-a]吲哚高氯酸盐(Ⅱ),后者可用作染料,荧光增白剂或有机光导增感剂。为寻求优异性能的Ⅱ型化合物,我们试验了Ⅰ与1-苯基-3-取代呋喃基-2-丙烯-1-酮(Ⅲ)的反  相似文献   

5.
1,18-十八烯-(9)-二酸是某些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合成塑料、涂料及香料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由于该酸有一个不饱和双键,所以用化学合成法获得该α,ω-二酸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株Candida tropicalts多倍体突变种能选择性地氧化十八烯-(9)-一酸的甲基末端,生成1,18-十八烯-(9)-二酸。经过试验,发酵120小时后,加硫酸酸化至pH 1~2,用乙醚提取得1,18-十八烯-(9)-二酸  相似文献   

6.
王林生  陈佩度 《科学通报》2008,53(20):2493-2499
大赖草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将大赖草赤霉病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对拓宽小麦赤霉病抗性基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获得抗赤霉病普通小麦-大赖草异附加系基础上,采用1200R60Co-γ射线处理小麦-大赖草单体附加系MA7Lr花粉,授予已去雄的绵阳85-45.经分子细胞学鉴定,从M1中得到了大赖草7Lr#1S端体植株,从其自交后代中选育出一对7Lr#1S端着丝粒染色体代换了1对7A染色体的端二体代换系.筛选出共显性EST-SSR分子标记-CINAU31.对该代换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进行分子原位杂交和染色体配对分析,MⅠ的染色体构型为17.50IIW 2.19IIW 0.42II7Lr#1S 1.08Ⅰ7Lr#1S 0.69ⅠW,2条端着丝粒染色体在MⅠ配成二价体的花粉母细胞PMC占观察总数的59.7%.在后期Ⅰ和末期Ⅰ端着丝粒染色体7Lr#1S常出现特殊的染色体行为,可观察到2条端着丝粒染色体移向一极、端着丝粒染色体落后、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方式,从而产生了3种不同类型的四分体,且在一些四分体中有数目不等的微核出现.但由于端二体代换系产生的7Lr#1S雌雄配子有较高的传递率,保证了该端二体代换系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其自交后代中84%的植株为端二体代换.两年大田、温室赤霉病接种鉴定,对赤霉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表明该端着丝粒染色体携有赤霉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因此,端二体代换系可作为外源基因定位、功能分析、端体细胞学行为研究的良好材料,同时也可作为进一步创造小片段易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森 《科学通报》1986,31(22):1708-1708
环辛二烯-1,5(Ⅰ)在醇或酸介质中和Pd(Ⅱ)反应都生成跨环产物:双环[3,3,0]辛烷的衍生物~([1])。解释是:由于分子中两个烯键在空间很靠近,反应是通过六元环状中间体(Ⅱ,R=Et;Ac)进行的,但Stille曾报道(Ⅰ)与氯化钯在碱性水介质中形成的络合物(Ⅱ,R=H)在  相似文献   

8.
孙存济 《科学通报》1957,2(17):533-533
对磺酰氨基苯(月弟)酸(Ⅰ)对曼氏血吸虫病的疗效虽有文献記載,在我所比較带有各种不同取代基团的磺酰氨基苯(月弟)酸的疗效时,却發現它們的毒性很高,而且与临床应用磺胺药物的毒性相似。本工作中合成了一些带有氨基酸侧链的苯(月弟)酸,氨基酸与体內組  相似文献   

9.
李钧 《科学通报》1964,9(7):620-620
氯化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吡啶嗡盐(Ⅰ)在吡啶中于室温通入硫化氢,或与用硫化氢饱和的硫氢化钠溶液反应,都得到了3-甲硫基-5-巯基-6-甲基-1,2,4-三嗪(Ⅱ),熔点178—179℃;于较高温度通入硫化氢进行反应,得3,5-二巯基-6-甲基-1,2,4-三嗪,熔点217—218℃。二者均可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与碘甲烷作用,得到3,5-二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熔点78—79℃。化合物(Ⅰ)在吡啶水溶液中与邻甲苯酚、苯酚、邻  相似文献   

10.
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85,30(4):266-266
羟肟类化合物萃取铜与电极工艺相结合是近十年来溶剂萃取应用的重大进展。2-HO-5-C_9H_(19)-C_6H_3C(NOH)CH_3(SME-529)是对铜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这类化合物的萃取机理虽有报道,但其萃合物的晶体结构尚未见记载。研究这类羟肟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对进一步确定萃取机理及研制高效萃取剂均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邻羟基苯乙酮肟为模型化合物,并由它制得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Cu(C_8H_8NO_2)_2]。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这个萃合物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文魁 《科学通报》1957,2(1):13-13
4,4′-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Ⅰ)与硫酸亞碘醯(Ⅱ)在濃硫酸中作用后,倾入水中,加入碘化鉀溶液(含少量亞硫酸氫鈉),析出3,6-二-[二甲氨基]-二苯并碘六圜碘化物(Ⅲa)的二氫碘酸鹽,产率77%,熔点179—181°(分解)(自85%甲酸中結晶)。分析C_(17)H_(20)N_2I_2·2HI計算值%:C,26.79;H,2.91;N,3.67,  相似文献   

12.
王流芳 《科学通报》1989,34(8):595-595
在研究荧光素衍生物的合成工作中,我们原想通过苯磺酰氯与荧光素反应以获得荧光索苯磺酰酯,意外地得到题目化合物(Ⅰ),并获得单晶。通过四圆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获得了(Ⅰ)的结晶学参数。(Ⅰ)的结构式如右。 与此同时,还观察了3,6-二氯荧烷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L_(1210))的抑制增殖和杀伤作用以及对人胃瘤细胞(SGC-7901)集落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任云峰 《科学通报》1980,25(4):189-189
乙双哌嗪二酮(Ⅰ,乙亚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抗癌药。其毒性较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抗瘤作用,并能阻止肿瘤四周的血管形成,防止癌细胞的转移,但其水溶性太小,口服吸收不佳,临床疗效不很理想。为了寻找临床有用的抗癌药,乃将Ⅰ的结构进行改变。鉴于哌嗪二酮类化合物中酰亚胺氮上的氢原子若以烷基取代,可以增加化合物的水溶性;又鉴  相似文献   

14.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66,11(9):410-410
本文扼要报导新的含硼烯类单体,2-甲基丙烯酸(对-硼酸(艹卡))酯的合成及聚合反应的研究结果。 2-甲基丙烯酸(对-硼酸(艹卡))酯(Ⅴ)是以对溴甲苯(Ⅰ)为起始原料,通过下列四步反应合成的。其步骤如下:对甲苯硼酸酚(111)是参照washbum等所用制备苯  相似文献   

15.
纪育澧 《科学通报》1957,2(2):50-50
为了寻找防治血吸虫病藥物,研究合成了一些在苯环上带有SbO基团的化合物。据作者了解,二苯砜的苯环上在对泣、邻位或间位上具有SbO的化合物过去尚未有过。氧化4,4’-二苯砜-二睇(Ⅲ)的制备方法如下:对位氯代硝基苯与二硫化鈉反应得4,4’-二硝基二苯硫醚,把它氧化即成4,4’-二硝基二苯砜。  相似文献   

16.
夏宗芗 《科学通报》1980,25(1):23-23
一、引言双(1-二乙膦基-2-二苯膦基乙烷)-双(分子氮)钼(O),Mo(N_2)_2(Ph_2CH_2CH_2PEt_2)_2,是由陈家碧等合成的过渡金属Mo的一种新的分子氮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四种酯类生物碱,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国内近期的药理研究表明,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四种酯碱中以脱氧三尖杉酯碱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它在植物中的含量甚少,因  相似文献   

18.
张景龄 《科学通报》1986,31(6):432-432
曾以2-(N_2-苯基)肼基苯并噻唑与六烷基亚磷酰胺作用制得了三稠环系三唑磷茂啉的茂第一个系列化合物:1-苯基-5-N,N-二烷基胺基苯并噻唑并[2,3,C]-△~2-1,2,4,5-三唑磷啉[Ⅰ]:  相似文献   

19.
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由位于光合膜上具有特定的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所推动的.其中PSⅠ是一个具有极高效率的太阳能转化系统,其量子转化效率几乎为100%,但其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结构基础尚不清楚.从高等植物碗豆的叶片提取了高纯度的光系统Ⅰ-捕光天线Ⅰ(PSⅠ-LHCⅠ)色素蛋白超分子复合物,并制备和解析了其2.8?的晶体结构[1].PSⅠ-LHCⅠ超分子复合物由16个蛋白亚基组成,总分子量约600 k D.本结构全面解析了高等植物PSⅠ-LHCⅠ的精细结构,揭示了PSⅠ-LHCⅠ的4个不同的捕光天线(Lhca1,Lhca2,Lhca3,Lhca4)在与PSⅠ核心复合物结合状态下的结构和它们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LHCⅠ全新的色素网络系统,辨别了叶绿素a和b的不同位置,并阐明了4对红叶绿素(red Chls)和13个类胡萝卜素的结合位点和结构.根据所解析的结构,提出了由LHCⅠ向PSⅠ核心复合物能量传递的4条重要的可能途径.这些结果为揭示高等植物PSⅠ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机理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基础.本文将介绍所解析的高等植物PSⅠ-LHCⅠ的精细结构,并讨论PSⅠ-LHCⅠ能量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20.
第1、第2代计算机 在第1代著名的计算机中还有UNIVAC-Ⅰ型计算机,它是1951年6月在艾克特与莫奇利主持下研制而成的。1952年11月美国举行总统选举时,曾利用一台UNIVAC-Ⅰ型机来抽样分析5%的选票。在选举结束后的45分钟内,UNIVAC-Ⅰ型机很快预测出艾森豪威尔将当选为总统。最后的选举结果表明,预测完全正确。于是,人们对“无以伦比的原子大脑”所具有的神奇功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随后的第1代计算机,只是在内存贮器方面有所改进,例如,哈佛大学的“马克3号”计算机首先采用磁鼓作为数据与指令的存贮器。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