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奇点人"呼之欲出。可以由大历史观大致描述其轮廓,预测其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4.0     
区块链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技术前沿。本文从尚未成型的"通证经济学"入手,梳理关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区块链将推进良币驱逐劣币。区块链4. 0可能是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现实世界中的国家之争,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与未来世界之争,可能会影响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途径和未来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基于职业安全视角的高危行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趋势,提高农民工职业安全保障,借助演化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农民工群体与高危行业企业群体之间的支付矩阵。考虑农民工博弈谈判能力弱,增加政府安全监管进一步改进模型。研究发现:无约束条件下,市场路径演化收敛于农民工进入,高危行业企业不坚持安全投入,系统进入不良"闭锁"状态。改进模型中,高危行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路径演化系统收敛于两种模式:一种为理想状态,即农民工选择进入,高危行业企业选择坚持安全投入;一种为不良"锁定"状态,即农民工拒绝进入,高危行业企业选择不坚持安全投入。通过参数的调节可以使系统跳出不良"锁定"状态,优化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术语,更是一个时间节点;它不仅仅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标定了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特定技术背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这一特定技术基础,既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进行治理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可能路径,也奠定了其进行创新的可行性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以它颠覆性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必然改变社会的治理方式。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服务的辅助性功能,同时防止技术垄断可能形成的技术新贵对人民的控制和奴役,在推行智能化治理时我们应该倡导共建共治与共享这三项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智能化治理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隐忧。基于技术发展可能形成的公共安全挑战与不平等加剧的威胁,政府既要积极推动智能化治理,充分挖掘智能化技术在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又要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同时坚守共建共治共享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李曙华 《系统科学学报》2002,10(4):15-20,24
非线性科学与易经是两种不同的探索世界生成及其复杂性的体系。它们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但它们通过不同途径所得到的生成演化规律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法,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和科学的源头,而且是人类最早探索世界生成演化规律及其信息的渊源。目前,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及当代科学接轨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与切入口,加强、推动两者的对话,互释,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实验建模~1以其独特的"上帝视角",正广泛地影响着传统经济和金融学研究.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计算实验建模与这些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不断突破.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本体论研究、计算实验模型校准、投资者行为建模、监管科技应用等方面,计算实验建模均展示出了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独特优势.从大数据本体论考虑,计算实验是运用金融大数据本体论建模来刻画金融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研究其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从人工智能角度考虑,人工智能为个体的精细化建模和行为演化建模提供了基础,计算实验为算法交易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从监管科技角度考虑,计算实验模型在发展过程中推动形成了"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新思想,从而为"监管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撑.本文认为,计算实验能够与金融科技的基础支撑技术相融合,为计算实验建模的发展和金融科技中监管创新提供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知识(包括哲学和科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某种追求完满智能的上帝情怀。上帝情怀是一种追求完满理想化、追求无限永恒性、追求绝对终极性的具有简单性、极端化色彩的思维范式。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人们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去追求美好和完善。然而,这种思维范式的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因为世界的存在和演化都是复杂的,其间充满了多维、多层、多向度的交织、互动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它并不只是一架数的计算的机器。  相似文献   

8.
整个生命界是大自然千百万年不断演化发展的成果,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大自然中生态系统的演化由自在走向自觉成为可能;自觉生态系统的关键性要素是人;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谋求的生态文明的实质内容;有利于人类的现时和长远的生存发展,是自觉生态的基本功能特征。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是新式的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作为广义自然的一部分,只能在遵循自然整体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存在和发展;相对于宇宙整体运行的无限造化,人类的所谓无限创造力仅仅是一个无限小量;从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方面来看,成熟形态的劳动、语言和意识使人成了一个具有新质的自然存在物,使人类社会成了“人化自然”的核心部分;在人类化的各种形式中具体实现着“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无论是心理模式、心理过程还是行为模式、行为过程,或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它们都是人的世界对自然世界的展示,也都是自然世界在人的世界中的实现;人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生理、心理与行为的多维存在的统一;人的遗传结构中编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体发育的信息程序:一种是保证个体最一般的基础性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第一维结构生成的决定论式程序;另一种是规定某些可能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第二维结构建构的非决定论式程序;人的本质是非决定的、开放的,人只能是一种在多维的综合中生成、建构和创造着自身本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思考在于能够超越感性生活的表象世界而对客观规律获得真知,并对于真正"好"生活进行合理构建。独立思考并非脱离客体而抽象存在,而是需要将主观观点通过语言进行"外化"获得客观肯定。运用系统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所以独立思考精神的塑造离不开现代性系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世界本原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认为,信息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信息所展示出来的"象",并提出其数学表达式,以及信息生成世界的第一法则——最大流原理,由此得到关于整体态势的演化方程。西方现代科学体系以物质、能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事物本质的简化的认识,导致了人与自然的隔离,环境问题也由此而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对更加全面和根本的世界图景的认识,与本文的信息本原整体认识论不谋而合。因此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转换西方现代科学范式,建立起一套以信息本原及最大流原理为基础、以整体为对象的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企业间合作违约惩罚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企业间合作的违约惩罚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违约金不足以抵消背叛策略带来的超额收益时,系统将进入"囚徒困境",演化至双方均背叛;当双方都背叛时的收益最小、自己合作对方背叛的收益比双方都背叛的收益大、自己背叛对方合作的收益最大时,系统演化为"鹰-鸽博弈";当双方收益能达到双赢时,系统会演化至双方均合作或均背叛的极端;而当违约金数额足够大时,违约金机制将很好地抑制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促进企业顺利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AI)与人的关系由"辅助"到"互助"和"融合"不断深化.相应地,社会调控对象向着能力不断增强的AI系统以及AI赋能的人和组织演变,社会系统将呈现"信息-物理-社会"的高度耦合,调控环境也相应转换为人机融合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一显著变化将倒逼法律体系的变革,对社会系统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相关方法的交叉融合.论文基于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发展的研判,在分析法律体系、控制论、人工智能等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制和系统控制的角度,提出将调控工程系统的控制科学与调控社会系统的法律充分结合,在系统科学框架内研究处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中的系统调控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探讨了以人为本、优势互补、系统分析、量化支撑、算法规制、博弈控制等若干调控原则和可尝试的前瞻领域,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一思路可望量化表达公平正义等法学基本问题,优化调控系统技术指标,促进人机融合社会系统实现其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和谐发展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态学之父E P奥德姆,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杰出环保主义者。他创建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以整体论为指导,借助系统论方法,通过"能流"主线,将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融为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并将其作为生态学研究对象,从而引发生态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巨大转向。奥德姆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代表作《生态学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本成功的生态学教科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知识,同时还因其对现行的人类自然观、技术观及货币资本等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而蕴含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生态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系统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过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是“真正的人类学上的自然界”,芯片(芯片业)在“人类学的自然界”中起到特别重要的基础作用。从人工自然的生态来看,半导体产业链有三个特征。(1)多方面同时并进相互交叉,不像是“链”,不存在明显的0-1与1-100这样的“纵向”关系,而是一个综合体。(2)芯片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主要是作为硬件的芯片与各色软件的关系,可以由安迪-比尔定律来理解。(3)知识前沿、密集、集成,以及资本密集,需长期积累。从人类社会三大支柱视角来看,材料、能源、信息三合一,软硬(科技)兼施,合于芯片。人与芯片双向选择,在更广的视野,是人类与人工自然的双向选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可能在不同时期会有一个或多个互相竞争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芯片是各个产业0-1-100共同之“1”,是人类“本质力量”合作之舞台。  相似文献   

16.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已成为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性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数字货币优势的同时抑制数字货币不法活动以控制风险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民众"参与"和政府"监管"数字货币的博弈模型、开展博弈演化路径分析;通过构建SD演化博弈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开展数字货币演化扩散情景模拟分析,探索博弈主体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反馈机制,厘清政府监管行为与民众参与行为关系,以寻找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策略.结果显示:数字货币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政府对数字货币的适度监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字货币相关不法活动;但政府采取强硬"监管"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民众参与私人数字货币挖掘、交易或持有行为及其相关不法活动;政府策略是否收敛于"监管"取决于政府监管所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用,对私人数字货币的严格监管可能影响私人数字货币参与合法的全球性商品贸易,最终降低"监管"的综合社会效用.经过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寻找私人数字货币的替代货币媒介,推动私人数字货币交易向法定数字货币交易过渡,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成为数字货币主流是发挥数字货币应用优势同时控制数字货币风险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介企业协同竞争的演化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企业通过提供信息,将买卖双方联系起来。当一个中介企业受买方或卖方的委托,为其寻找交易伙伴时,既可以选择自己去搜寻信息,也可以选择与拥有该信息的另一个企业合作,共同促成这桩交易。为了探究中介企业之间的这种协同竞争机制,更好地引导中介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用两个演化博弈模型描述了中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指出:①在不同的成本与收益约束下,中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会收敛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当中介企业独立促成交易能获得正的净收益时,他会选择竞争的策略;当中介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较高,独自完成交易无利可图时,才有同其他中介企业进行合作的可能。②中介市场的初始条件决定演化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8.
实验经济学中多主体博弈仿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经济学中,为了研究有限理性行为,提出构建一种基于有限自动机的多主体博弈仿真框架。在该框架中采用有限自动机表示组织和个人行为,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界面控制技术构造有限自动机,利用人工智能中的语言翻译技术把有限自动机翻译成线程,并对线程采用串行调度和并发调度的方式来实现多主体的序贯博弈、混合博弈及演化博弈。在博弈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产生新的有限自动机。最后仿真了三人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的战略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化学经济学范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量子力学统辖的世界里,时空扭成新的拓扑结构,引致许多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多维交叉性问题。但由于化学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残缺,表征为在学科链上物理经济学、神经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的相继建立,并取得巨大成功。而这种残缺,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上述交叉性学科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制约着经济问题的解决。总之,在当今实践、理论以及数哲的推动下,引出对化学经济范式建构的必然性,故为下一步化学经济发展方向定调,为进一步促进化学经济的成长,行文建构了从化学出发、从经济出发两种化学经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结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在相对均质的社会结构和市场机制下产生阶层分化的社会结构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同产生机理。在相对均质的社会结构下,当政府部门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随机性发生的冲突事件不会演化为大范围爆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市场机制导致社会阶层产生分化时,无论社会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在争夺某种稀缺性资源时都倾向于达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稳定均衡状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程度取决于社会群体的初始状态和不同社会群体获得的相对利益大小;其持续时间取决于社会群体的行为调整能力和政府部门应急处置能力。最后,运用基于Multi-agent仿真技术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