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浮示范线,于2002年12月31日在上海胜利通车,路程为30千米。所谓磁悬浮,就是利用了电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构思发明的。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上海的这一磁浮列车采  相似文献   

2.
高速磁浮上海示范线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慎重决策未来中国高速地面客运交通系统,我国政府反复研究后决定在上海建设高速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以获取高速磁浮系统与高速轮轨系统技术,安全,经济性的详细对比数据,介绍了建在上海的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线的工程概况,建立进展和一些重要技术问题,着重介绍本工程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在德国TR线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技术改进,并探讨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磁浮列车用直线电动机产生牵引力.利用磁悬浮装置产生磁浮力.利用电磁力产生导向力.这样磁浮列车能在轨道上方浮起滑行。磁浮列车不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本文分析磁浮列车在电力拖动技术方面的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超导磁浮交通具有无接触摩擦磨损、运行速度高、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优点,是先进轨道交通技术的典型代表。基于钉扎效应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与以超导磁体作为车载动子的电动磁浮列车是超导磁浮交通的主要形式.文中分别详细介绍了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与电动磁浮列车各自结构原理及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这两种典型超导磁浮交通形式的主要优缺点.目前超导磁浮交通总体朝向"高速"方向发展,结合真空管道的高温超导磁浮以及利用高温超导磁体取代低温超导磁体的电动磁浮将是未来高速交通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国外直线电机驱动新产品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进化,涵盖了关于直线电机的种类、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优点、成功的要点等内容,简述了日本及欧美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新产品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以规划中的株洲段磁浮跨湘江大桥为背景,推导出磁浮列车系统的总势能,根据弹性系统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对号入座法则,建立磁浮列车—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方程。基于Fortran语言编制计算程序,对中低速磁浮列车—大跨度桥梁的耦合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变磁浮列车—桥梁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参数,包括行车速度、列车载重、车道数及轨道不平顺,分析各参数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规律,并综合采用狄克曼指标和Sperling指标对磁浮列车的行车舒适性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桥梁振动舒适性良好,动力参数分析所得结论可为磁浮桥梁设计施工、日常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滑动单元,使用弹簧阻尼磁浮力模型,推导了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系统的滑动单元的刚度矩阵.在有限元OpenSees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二维平面内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以TR08磁浮列车和上海Emsland磁浮轨道梁为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了磁浮列车与桥梁的动力响应及其振动规律.通过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结果的可靠性,改进后的滑动单元可用来研究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系统的车桥耦合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磁浮列车是21世纪极具竞争力的无接触地面轨道交通工具,研究磁浮交通线路技术,对线路选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德国技术资料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行驶动力学理论,考虑工程技术条件,对平、竖缓和曲线长度及参数匹配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结合线路条件的合理匹配取值,可为完善高速磁浮线路设计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中低速磁浮列车在U型梁上的走行性能,建立了考虑比例?积分?微分(PID)反馈控制的磁浮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轨排和梁高1.7 m、跨度25 m的U型轨道梁有限元模型。利用开发的磁浮交通分布式协同仿真平台,计算了20~100 km·h-1速度下磁浮车?轨?桥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U型梁跨中挠度、电磁铁悬浮间隙变化量、车体和U型梁梁体的竖向加速度随车速提高变化不大,U型梁跨中挠度不超过3.00 mm,跨中F型导轨最大竖向位移约3.81 mm,悬浮间隙波动量小于1.00 mm,车体质心最大竖向加速度为0.13 m·s-2;梁端和跨中接缝处轨排的竖向加速度随车速提高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加速度达到5.0g。中低速磁浮列车在U型轨道梁上能够稳定悬浮和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上海磁浮线在经过9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和列车试运行后,今天起正式投入营运.首列上海磁浮列车冠名权被上海新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090万元拍得,昨天,冠名"新湖明珠号"的磁浮列车进行了首发"处女行".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V型轨道的电磁悬浮(electro-magneticsuspension,EMS)型磁浮列车结构,该结构采用一套车载磁体及地面长定子线圈实现悬浮导向和牵引功能.首先,建立该结构列车平面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其含悬浮、导向和滚动运动在内的开环系统是不稳定的,但均可控.其次,根据其悬浮运动独立,而导向和滚动运动相互耦合的特性,提出独立设计悬浮控制器、导向和滚动控制器的控制策略.最后,针对某设计例构造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悬浮、导向及滚动运动都可实现稳定控制,同时验证了基于V型轨道由一套磁体同时实现悬浮导向和牵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问题,对偏心对电磁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建立电机偏心电磁力以及不平衡磁拉力模型,分析静动态偏心对电磁力的影响,得出静动态偏心会增加±1阶电磁力成分,并分别产生0Hz和f/p的不平衡磁拉力,且不平衡磁拉力成分随偏心率呈线性变化.这就为分析电动车用电机的振动和噪声激励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汽车全电驱动特性,为提高其制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直线执行器的全新线控制动单元——直驱电液制动单元.介绍了该制动单元的结构和原理,以某型制动器为基础,完成了样件改装和试制工作,并基于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建立了制动单元控制和驱动系统,同时设计了双闭环抗干扰控制算法调控其制动力.试验结果表明,直驱电液制动单元响应迅速,能够准确调控制动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平面感应电机是一种新结构电机。本文利用电磁场方程研究其性能,得到了电机次级电磁力矩、电磁功率、效率和功率因数的函数式,为平面感应电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开拓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运用瞬时空间电压矢量理论研制的磁浮车直线电机牵引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非零空间电压矢量的输出,使电动机气隙磁通沿准圆形轨迹运行;通过对准圆形轨迹上的零电压矢量的控制,改变逆变器的平均电压和平均频率。为消除单边直线电机垂直力的影响,采用恒定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由8098单片机实现,并进行了电机小功率运行实验  相似文献   

16.
往复式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的效率最大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直线压缩机的效率,在对一台往复式开关磁阻直线电机驱动的直线压缩机进行运动特性分析、损耗(尤其是铁耗)分析以及驱动参数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黄金分割算法为重要组成的电机效率最大化综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具有不依赖系统的模型和参数、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尤其适用对参数变化和模型复杂难以确定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该控制策略不仅能对电机的行程和平衡位置进行控制,而且能在线快速搜索最大效率工作点,进而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是正确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控制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芬 《科技信息》2010,(3):40-40,25
文中对目前应用于直线感应电机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对电机的法向力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恒电流恒滑差频率控制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直线感应电机的控制方式,消除法向力对列车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n the high-speed maglev system, accurate real-time information of the train position is essential for stable, safe and efficient train operation. To detec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high-speed maglev train from a reference position, a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long stator slot detection was proposed. Besides, a prototype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its working principle was described. Moreover, a subdivisio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pole location angle signal was elucidat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The technical indexes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The relative position sensing system can be put in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的建模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电磁悬浮系统产生的不参与列车牵引做功的大量悬浮能耗,系统中加入了永磁体,构成了混合悬浮系统,由永磁力抵消。一部分负载力,电磁系统实施快速调节保证动子稳定悬浮,基于等效法建立了混合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出混合悬浮系统的悬浮力,其值远大于计算得到的纯电磁系统的悬浮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基本一致,由此验证了所建立混合悬浮系统模型的正确性,说明混合悬浮系统具有小电磁电流和低悬浮能耗的优越特性。  相似文献   

20.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纯电动汽车车载电动机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下开发了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仿真软件系统。基于此软件系统选取三款不同动力特性的车载电动机与三组变速箱组合进行了仿真测试,对车载电动机额定转矩、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对汽车最高车速、爬坡性能以及加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首次以方程形式建立了准确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