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合肥市崔岗村在政府扶持政策、特色自然环境等优势条件下,通过艺术创意发展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省艺术村建设的标杆.但在崔岗村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出现了文化底蕴不足、模式不完善、特色不明确、利益不均衡、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因此在艺术村后续建设过程中,相关组织要结合艺术...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海口市美社村近10年聚落景观的变化,揭示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在旅游发展下的变化动因及变化机制,认为其主要在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同时,总结了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即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其具体表现就在道路、建筑、庭院、绿化等景观方面;此外,分析了景观变化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利弊,提出只有在正确规划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才能使乡村聚落景观越变越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了重塑乡村原有活力和风貌,以六衖村为典型案例,在充分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对触媒理论指导下的村落更新策略展开了探索。通过触媒元素的识别与提取、触媒载体的塑造与激活、触媒效应的控制与指导,构建包含建筑、景观、公共空间和文化4个层面在内的触媒要素更新框架,从提升建筑群体、景观复合构建、优化公共空间、传承历史文脉4个方面提出触媒设计策略。研究表明:触媒理论与村落空间更新具有高度的适配性,为新时期乡村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浪潮中乡村特色逐渐丧失的问题,以山东省葫芦套村旅游规划设计为例,从文化资源视角探索乡村旅游特色塑造的方法,并从挖掘文化资源、提取文化主线、确立空间布局、打造实体景观和策划旅游项目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塑造葫芦套村的旅游特色,从而提供一种乡村旅游特色塑造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注与研究乡村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霞街村为例,对乡村的"三生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1)利用霞街村的影像数据辨识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2)依据土地承载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霞街村三生空间对应的分类标准及评价体系,完成对霞街村"三生空间"的识别.(3)利用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三生空间"承载的农户行为特点,采用满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户对"三生空间"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霞街村的生态空间面积生产空间面积生活空间面积;生产空间承载较少农户的生产行为,生活(生产)空间承载较多农户的生活行为;满意度调查中农户对乡村的生产空间最满意,对生态空间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班前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示化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解读班前村自建村以来聚落建筑演变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看,班前村的聚落空间以团状发展,其聚集程度不断降低,具有扩散趋势,两个寺院组团作为原始组团,引导着居住组团沿着玛可河由南至北逐步向上游扩张;从空间形态上看,班前村建筑斑块形状简单,寺院组团相对于民居组团而言具有更大规模,且内部布局紧凑;就景观格局上而言,耕地作为村域内的优势斑块,与林地、草场、水域等景观类型组成了班前村“山-水-田-居”的景观风貌.最后,通过对班前村现状格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统筹发展、遵循图式、适度更新,以及建筑分类保护等针对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72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分别对乡村旅游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依照“推荐条件-文献梳理-模拟探测-定量分析”的思路,运用缓冲区分析、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乡村旅游特色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平均最近邻指数为0.654,呈现集聚分布特征;豫北和豫南地区为“多核心”集聚分布,豫中和豫西地区为“链状”集聚分布;空间分布上具有“依山、傍水、沿路、环城、近景”的特点.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社会经济对乡村旅游特色村空间分布影响最强,自然环境次之,区位交通最弱;影响因素两两交互结果均为增强关系,其中海拔高度与旅游收入的交互影响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空间、祈雨实践下的仪式空间、物质设施集聚的景观空间三个不同空间场域,分析论述民间传说对乡村社会场景的建构作用,揭示传说在乡村场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建设中常见的政府、国企和乡村社区合作治理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南京市黄龙岘村为例,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此类乡村振兴模式的地方重构特点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岘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延续原有空间肌理、茶叶种植功能、社会关系网络的同时,通过无地方景观碎片拼装和地方营销强化“茶村”地方特色,将种植茶叶的村庄建成“金陵茶文化旅游村”,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和村民参与获利水平,增强了村民与地方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联系,实现地方意义的强化。(2)政-企-村三方合作治理是黄龙岘村地方建造得以将当地的传统与环境以新的规划和建设方式进行诠释,并强化黄龙岘村作为“茶村”独特性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通过社区赋权和项目精准投放,为地方特质延续奠定基础;国企通过地方营销与社区赋能,增强了黄龙岘村的“茶村”特色;社区通过参与治理和村民日常实践,助力“茶村”特质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的演变深受村域经济发展形式和水平的影响,作为乡村经济振兴重要途径之一的特色种植同样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以河南省宁陵县特色果树种植率不同的村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相关指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村域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果树种植年限较长,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庄,村内居民点布局较为集中,居民点斑块平均用地规模较大.(2)个案分析显示,果树种植率较高的村,村庄用地规模增长较慢、村内居民点布局集聚度较高,以填充紧凑扩展为主;果树种植率极低的村,村庄用地规模扩展明显,居民点斑块形态偏离规则形状的速度较快,以分散外迁扩展为主.利用ArcGIS 10.2和Eviews 9.0软件对影响以上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面积的果树种植对村庄面积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到新增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色种植通过促进村域交通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倾斜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此外,人口密度、经济收入等其他因素对村域居民点分布格局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选址、布局、宅院建筑以及村落植物等方面对海南传统乡村——美社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美社村传统和谐的人居环境,并利用SWMM模型分析了其关键空间,模拟了美社村在进行"海绵乡村"改造前后于强降雨天气下的地表径流以及排水管网承载能力的大小,同时对改造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提出了雨水链景观系统设计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用以指导乡村绿道建设,探讨适用于乡村绿道建设前的场地景观特征评估过程,并提出评估结果在乡村绿道网络选线与乡村绿道景观优化两方面的应用路径.同时,选取杭嘉湖平原腹地崇福镇为研究样本,实例分析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乡村绿道选线及优化方法,以期从区域空间角度为解决中国乡村绿道建设同质化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传统老村落已逐步边缘化,或成为生活条件落后的“空村”,面临着发展与建设的重要问题。老村落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通过有效的手段改善乡村环境品质,提升乡村文化形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建立紧密联系。该课题以后宅村为例,探索该村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设计方式,希望能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老村落的历史与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梅江区乡村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挖掘乡村资源、科学构建乡村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对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梅江区村域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村域的实地调查,从人口经济、产业、文化、生态、教育和区位联系6个层面科学构建梅江区村域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在"一村一规划"思路下,将梅江区村域类型划分为:城镇共融带动型、休闲旅游发展型及特色农业发展型三类,并针对三类乡村提出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广东省259个文旅特色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2)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多核心集聚发展态势,可分为珠三角双核心区与粤东单核心区,3大集聚区均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珠三角双核心区已形成连绵发展态势;(3)在地形、水文、交通、人口密度等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现出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杨小东 《甘肃科技》2021,(2):1-2,49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会宁县侯家川为例,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黄土高原贫困山区村域产业推进和村庄保护,提出重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升优质旱作农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特色养殖新优势;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开放空间系统和社会交流格局、村道网络和社区联系格局、民居和单体建筑...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乡村旅游为例,从旅游拉力动机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维度及其与游客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乡村娱乐项目、乡村体验项目、乡村民俗、乡村文化、乡村景观共同构成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维度,各拉力动机之间存在强度差异;乡村民俗和乡村文化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乡村体验项目和乡村景观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有影响但不显著,乡村娱乐项目拉力动机则与游客满意度、忠诚度呈负相关关系;中等强度的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最大,而随着拉力动机强度的增强或下降,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则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首届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发展论坛于2009年11月在孝感学院举行.会议由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研究中心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孝感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与会专家与代表就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审规范、建设保护、开发利用与营销推广作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与代表认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对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李凌子  简子菡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19,37(8):1359-1367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河南省荥阳市刘沟村为案例区,采用实地调研、调查问卷与深入访谈的方法,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淘宝村的形成过程与集聚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过程可分为2007年之前的初始积累、2008—2013年的异军突起、2014—2017年全面辐射、2018年以来的多元带动四个时期.②从集聚机理看,生产要素包括气候、土壤等为淘宝村的形成提供可能;需求条件为淘宝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推动作用;能人带动在淘宝村形成初期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并驱动淘宝店铺的进一步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作为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降低了村民的创业成本;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淘宝村店铺的迅速集聚提供了有力支撑;电商环境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因素,为传统专业村向淘宝专业村升级提供了外在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