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大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前来投资的台资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化,而台商对大陆投资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和广东两省,研究台商在这两地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发现引资环境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吸引台商对大陆的进一步投资,对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7-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男同性恋网络社交数据和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迁移、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与男同性恋人口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解释了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男同性恋人口重心向南移动,主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空间聚集模式以分布于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低-低聚集模式为主,其他聚集模式零星分布;交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是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增强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梳理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录,借助地统计与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从省、市2个尺度对众创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定量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众创空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南北方向上扩散的地带特征,区际间差异较大且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2)在市域尺度下,众创空间的分布具有正的自相关特征,高高集聚与高低集聚明显;(3)城市的综合社会经济条件对众创空间的数量有一定影响,其中科技、教育条件影响众创空间的增长速度,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对众创空间的分布影响较大;(4)政策、区位、功能定位、综合环境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众创空间集聚,但各因素在不同城市、某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后, 台商对外投资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赴大陆投资也呈现新的特点。在这种新形势下, 本文提出, 作为具有独特对台区位优势的厦门特区, 要充分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 调整引进台资的重点, 因势利导, 采取有力对策, 把引进台资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GIS的空间统计工具为技术手段,以安徽省2009~2016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经济热点区位于皖江示范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和沿江地区,经济热点区县域数量逐年增多,方向上呈现沿长江自东向西扩展,冷点区空间位置基本不变,主要分布在皖西北的阜阳市。安徽省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随机分布,局部集聚不明显,皖中地区增长率略大。最后,从区位、物质积累、政策、市场发育水平、人才五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历子从华南(闽、粤)向全国扩散的过程。1990年以前,台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由于这两个省与台湾的传统联系相当深厚,而且台资进入时往往与港资相结合,因此华南地区就成为台资进入内地的首选目标。1990年以后,由于台湾方面实行对外投资的“南下战略”以及中国大陆发生的“北京风波”影响,台资进入内地的势头稍有紧缩,但其增长率仍高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府开放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双变量Moran's I指数、多中心性评估模型(MCA)等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多业态商业空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4年间五种类型商服设施年度增量遵循"倒U型"曲线变化过程,空间上遵循由"分散"向"多核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加,但是设施数量的年度增速趋势及业态间集聚特征变化、集聚强度上存在明显业态差异;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基准地价水平以及交通网络中心性对商业空间布局影响显著,但不同业态商业受不同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批发零售业的分布与人口密度间的相关性最强,金融保险业受人口密度的影响最小,同时多分布在基准地价高的区域,文体娱乐业多分布在基准地价低的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比对金融保险业和文体娱乐业更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沿海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作为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查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其次是对外开放度对经济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运输效率对中西部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影响,是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主要着力点;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1997—2011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人口和经济集聚特征,人口与经济耦合类型,并在Geoda软件支持下对各区县人口与经济耦合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将三峡库区重庆段22个区县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等3种划分类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1997—2011年研究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具有较高空间集聚特征但呈下降趋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局域集聚程度也较高,并且空间集聚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和研究区东北部。重庆主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口集聚程度高;研究区东北部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故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口集聚程度低。为了降低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向研究区东北区域倾斜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回流;并且研究区东北区域也应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可采取改善重庆主城至研究区东北区域的交通条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众创空间在各地大量涌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新的空间经济景观,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以全国2 46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地理探测器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 众创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但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 研究时段内众创空间的核密度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的弓型格局,且密度差异显著,时间变化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态势;3) 分形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集聚主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展开;4) 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府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市场以及科教文娱投入对众创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桥 《科技与经济》2018,31(1):96-100
对2005—201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业、科研技术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整体上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各分行业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3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为数据基础,运用集中度、信息熵、空间自相关等揭示我国展览业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展览业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华东、华南、华北和西南地区展览业水平较高,且形成以上海、广州、北京、重庆为核心的东、南、北、西四大展览经济带;2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高低集聚态势明显,总体发展不均衡;3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展览业空间分布,其中城市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城市产业、交通可达性、城市经济外向度和城市公共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2013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为数据基础,运用集中度、信息熵、空间自相关等揭示我国展览业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①展览业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华东、华南、华北和西南地区展览业水平较高,且形成以上海、广州、北京、重庆为核心的东、南、北、西四大展览经济带;②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高低集聚态势明显,总体发展不均衡;③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展览业空间分布,其中城市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城市产业、交通可达性、城市经济外向度和城市公共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利用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对比传统上市企业与新兴上市企业空间分布区位特征,并厘清其区位分异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新兴上市企业较传统上市企业近邻分布效应更强;传统上市企业区位选择空间尺度范围广于新兴上市企业;各行业集聚强度和规模具有明显差异性,传统上市企业集聚规模较大,而集聚强度上不及新兴上市企业。2)新兴上市企业较传统上市企业在我国东南方向上优势显著,且空间分布差异更为显著;传统上市企业形成明显的"三足鼎立"状空间格局,新兴上市企业呈"单核"分布态势;对比发现长三角上市企业集聚最为显著,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传统上市企业较新兴上市企业集聚程度高,传统上市企业低值区范围较新兴上市企业更为广阔。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示新兴上市企业更依赖于投资、科教及信息化水平,传统上市企业则倾向于人口密度及工业集聚区位要素,且各因素对不同地区传统上市企业与新兴上市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9个经济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为样本,抓取了这些城市在美食团购网上的35 797条消费记录,同时结合菜谱数据,挖掘出每个城市消费的菜品中的辣味菜品的比例;在ArcGIS、数据库软件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食辣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食辣度与日照、湿度、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食辣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在整体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在局部空间上存在3个明显的集聚区,分别是以重庆、成都和贵阳为中心的西部高辣集聚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的两湖高辣集聚区,以及以温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低辣集聚区。日照和地理位置是造成中国食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可能影响了食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王鹏 《厦门科技》2001,(5):25-26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厦台两地的经贸合作,对台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然而,在台商掀起第三波投资大陆热潮的同时,近年来台商对厦门的投资项目却出现了低增长,协议台资与实际利用台资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 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 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 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 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9 个经济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为样本,抓取了这些城市在美食团购网上的 35797 条消费记录,同时结合菜谱数据,挖掘出每个城市消费的菜品中的辣味菜品的比例;在 ArcGIS、数据库软件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食辣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食辣度与日照、湿度、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食辣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在整体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在局部空间上存在三个显著的集聚区,分别是以重庆、成都和贵阳为中心的西部高辣集聚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的两湖高辣集聚区,以及以温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低辣集聚区;日照和地理位置是造成中国食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认为,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可能影响了食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