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东区奥陶系储层低孔低渗,储层发育受沉积和岩溶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为探讨该区储层的特征及其成因,在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基础上,划分了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利用薄片观察、压汞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及储层成因。研究后认为,马五1-4亚段储层孔隙包括膏核溶孔、膏晶模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裂缝等;孔隙类型组合形式有溶孔裂缝型、孔隙型、微孔型、裂缝-孔隙-孔洞型4种;沉积微相以潮上、潮间、潮下云坪和含泥云坪为主,纵向上变化较快;膏质或含膏云坪相最有利于储层发育,潮间带云坪相稍差,含泥云坪相最差;表生期石膏、硬石膏结核的选择性溶蚀决定了孔隙规模;岩溶古地貌控制地表水的流向,使碳酸盐岩溶蚀向下延伸,影响储层分布,马五4亚段成为该区最有利的储层;鼻隆和鼻凹等微构造对物性影响较大,鼻隆和鼻凹处孔渗较高,鼻翼最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南缘,本次研究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对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类型分为:蒸发微晶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多为泥晶—微晶白云岩、含膏微晶白云岩;混合水白云岩多为粉晶—细晶级结构,主要为大气淡水、海水及咸化水混合渗透成因的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多为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常可见到压溶缝合线构造等;热水白云岩为细—粗晶白云岩。最后总结了三种白云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1-5)段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主要产层段,其勘探潜力巨大。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马五段进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苏里格东区在马五_5期为局限台地相带的潮坪亚相沉积。马五_(1-4)为含膏云坪亚相,马五5为颗粒滩相;发育含膏细-粉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_(1-5)段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2大类,其中孔隙主要为溶蚀孔、膏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包括溶蚀缝、微裂缝和构造缝等。储层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决定了多类型储层发育;马五_(1-4)层段准同生白云石化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及马五_5段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决定条件,白云石化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苏里格气田马五_(1-5)层段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不同阶段溶蚀作用(同生、表生、埋藏)而形成有利的溶孔、溶缝储层,提高了储层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矿物学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发育层位及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成因,将白云岩分为3类:(1)泥粉晶白云岩,以岩盐矿物溶蚀型孔隙为主,在含膏云坪相带呈带状分布,横向分布稳定,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2)粉-细晶白云岩,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主要发育于蒸发岩层系的短期海侵沉积期,受控于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3)中-粗晶白云岩,以残余原始粒间孔及格架孔为主,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及古隆起周边高能颗粒滩相带,并经历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奥陶系白云岩分布具有“层控性”和“相控性”,形成了现今白云岩储层多层叠合发育的特点,为奥陶系多套含气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5储层白云岩的成因争议较大,通过对该区马五5白云岩沉积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详细研究后,认为该区马五5段白云岩是以潮间潮下带沉积为主的沉积产物,主要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类型,白云石化流体是高盐度海水与粒间孔隙内海水二者并存的海源流体,形成了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模式。准同生白云岩以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有少部分粉晶白云岩,具有水平纹层、膏模孔和鸟眼构造,常与石膏晶体共生,晶粒以自形为主,有序度较差,微量元素Sr和Na含量高,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浅、高盐度及气候干燥的强蒸发环境,属于准同生白云岩成因;埋藏白云岩为粉细晶及中晶白云岩,晶粒总体较大,晶形以半自形为主,晶间孔较发育,有序度较高,与黄铁矿共生,呈团块状或不均匀状分布,微量元素Fe和Mn含量较高,δ18OPDB值偏负,反映出埋藏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属于埋藏白云岩成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段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开展对岩溶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通过岩芯、薄片观察及物性分析,明确了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建立储层的识别标准。通过测井解释,运用风化壳残余厚度图和连井剖面,解释白云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最后认为:(1)岩溶微古地貌沟槽溶蚀作用极为强烈,多发育溶蚀垮塌角砾岩,储层发育极差;岩溶高地储层相对较好;(2)岩性的差异导致白云岩储层溶蚀程度的强弱,膏质白云岩边溶蚀边垮塌,横向上延伸范围较广,垂向上可形成较深的垮塌,加剧了岩溶发育程度,含极少膏质白云岩容易发育溶孔及裂缝,有利储层发育;(3)不同白云石化作用造成储层的非均质性,准同生期发育的泥晶白云岩较为致密,粉细晶白云岩孔隙较为发育,且两者互层分布使得储层纵向上变化较大,但横向上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7.
贵州水城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有6种主要岩相类型:1.紫红、灰绿等杂色含粘土质粉砂岩、2.浅灰色(微含泥质)泥晶白云岩、3.浅灰色具膏盐假晶泥晶白云岩、4.灰黄、灰紫、紫红色含粘土质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5.灰色泥晶灰岩、6.(微含泥质)含生物屑含砂屑泥晶灰岩。划分出障壁海岸相,以及潮坪亚相、泻湖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沉积相序,指出海平面变化对该区巴东期沉积物类型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岩石组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按照岩石结构成因类型、优势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分类进行多层次划分,将晚古生代以后的孔隙型礁滩相储层分为4大类、10小类,其中细-粗粒间溶孔的残余颗粒灰岩、细-粗晶间孔的残余颗粒云岩、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的结晶碳酸盐岩是主要的优质储层类型,此种分类方法兼顾储层的地质成因模式与其自身特定的渗透性、弹性声波等物理属性,有助于改善储层类型的测井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效果,对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建模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川东黄龙组角砾岩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川东黄龙组中广泛发育的碳酸盐质角砾岩成因历来争议。较大,经作者研究认为主要有准同于化破碎、膏盐溶和古岩溶3种成因类型。各类型地质产状、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与天然气储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育最为广泛的岩溶角砾岩,它是确定和预测、评价黄龙组古溶型储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的观察以及压汞测试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和马五14亚段储层储集岩主要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物性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结合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岩孔洞缝的发育程度和组合形式、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含气饱和度、有效厚度及残丘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归类与划分,发现桃2区块的溶蚀孔洞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是储集岩的主要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洞为主,膏膜孔和微裂缝次之;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Ⅰ类(好)、Ⅱ类(较好)、Ⅲ类(中等)、Ⅳ类(非或差)四种类型,其中马五31和马五14储层较马五21和马五22好,Ⅰ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马五31和马五14亚段中,Ⅱ类储层在各亚段小层中均有分布,马五1+2和马五14亚段则主要发育Ⅳ和Ⅲ类储层。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岩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2. 86%,平均渗透率为0. 358 4 m D,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体表现为非均质性较强,且低孔、低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渤中22-1潜山构造为研究目标,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特征、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灰岩类及过渡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1%,储层主要受沉积相、裂缝作用和岩溶作用的控制.沉积微相影响溶蚀程度,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  相似文献   

12.
探讨塔中隆起鹰山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为寻找鹰山组岩性油气藏提供地质理论依据。通过岩芯、薄片观察以及物性资料分析,并结合成像测井解释,认为鹰山组碳酸盐岩为低孔低渗岩溶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裂缝及溶洞。将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孔隙型、裂缝型、溶蚀孔洞型及岩溶洞穴型等类型;精细刻画岩溶储层发育样式,讨论岩溶储层发育主控因素:(1)加里东期中期第I幕致使地层隆升为一个大的宽缓的背斜构造,碳酸盐岩地层普遍遭受顺层淋滤、溶蚀。构造活动的挤压褶皱及断裂作用可形成许多构造裂缝,从而在垂向上增加灰岩地层渗透性和水平方向连通性;(2)泥晶灰岩、含云灰岩、云质灰岩在岩溶过程中,岩性较为致密,只能沿裂缝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溶孔-扩溶缝,含灰质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具有较好孔渗,使得地表水相对更容易流经白云岩地层,形成大量溶孔;(3)白云石化作用普遍提高了白云岩地层(结构好、白云石含量高)的孔渗性能,为岩溶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鄂尔多斯东南部寒武系三山子组的薄片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岩心观察和野外剖面资料,发现三山子组的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间孔和构造裂缝等;物性方面三山子组储集岩的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局部地区发现有中孔、中-高渗段储层;储层发育主要受到中央古隆起和沉积环境,白云石化作用、岩溶(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元坝地区雷口坡组为风化壳段,原始沉积的岩性以微晶、砂屑白云岩为主,夹薄层微晶灰岩和砂屑微晶灰岩。通过对研究区8口井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阴极发光以及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和研究风化壳岩溶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在沉积后先后经历了沉积-埋藏、抬升暴露-风化剥蚀、再埋藏三个演化阶段,致使雷口坡组经受了多期次、多类型成岩作用的影响。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分析表明,元坝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基质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不具储集性,油气主要储集在裂缝及未充填溶洞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问题,以野外剖面实测、岩芯观察描述及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镜下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探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栖霞组储层沿龙门山山前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厚度在10~40 m;储层以台地边缘滩相的晶粒白云岩和少量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为主,裂缝次之;孔隙度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1.0%~4.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001~10.000 mD;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洞)型储层。栖霞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沉积古地貌、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破裂等因素控制,沉积作用提供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古地貌则控制了高能颗粒滩相的分布范围;准同生期淡水淋滤溶蚀不但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洞,还提供了白云石化流体运移的通道;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存了早期的孔洞系统;后期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则进一步连通了孔洞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近年经勘探和测试发现,川东南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气性,油气勘探前景良好。储层岩性复杂,多见“眼球”、“眼皮”状构造,孔隙与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孔(缝)、成岩收缩孔(缝)、有机质孔和裂缝。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 mD之间,具有超低孔、特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导致单一的常规测井资料难以有效评价储层有效性,为此在分析储层特征基础上,将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岩心实验分析结果、试气等资料相结合,从岩性、物性、裂缝三个方面开展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茅一段主要发育灰泥灰岩、瘤状灰泥灰岩、泥晶灰岩、瘤状泥晶灰岩四种岩性,其中优质产气层岩性为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2)储层段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物性最好,瘤状泥晶灰岩次之,泥晶灰岩最差;(3)裂缝在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中最为发育,裂缝孔隙度最大,有效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识别出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第二段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鲕粒灰岩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欠发育,以微喉为主,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率偏低的特征;砂屑云岩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发育,以缩颈喉道为主,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粉晶云岩储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以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较好,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的特征。储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分别形成于鲕滩微相、砂屑滩微相和云坪微相中的鲕粒灰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台地内次一级微地貌高地为储层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微地貌条件;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原生粒间孔保存和白云岩化作用分别是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 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 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 地貌高部位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短暂地暴露在地表, 以颗粒结构为主的灰岩在沉积后不久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 形成顺层发育的溶洞及结构选择性溶孔等。主要发育于早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 有利于孔洞的保存; 此外, 早成岩阶段的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裂缝较为发育, 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过程, 裂缝多呈封闭或充填状态, 未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中成岩阶段的热液活动以产出具波状消光和鞍形结构的白云石和黄铁矿为特征, 热液活动总体上较弱, 对先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具有轻微的充填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硅质流体及钙质流体活动部分地充填早期的孔洞, 在区域内对储层具有破坏作用; 晚成岩阶段的海西晚期及喜山期裂缝活动弱于早成岩阶段的裂缝活动, 但由于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较弱, 这些晚期裂缝多为开启状态, 在喜山期油气调整阶段具有一定的输导和储集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北和巴楚地区下丘里塔格群白云岩储层特征的差异问题,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以及压汞等资料从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孔隙结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多样;喉道主要为粗-细喉型,分选好,孔喉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此外该区构造破裂作用和岩溶作用发育,也改善了储层物性。巴楚地区以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溶蚀孔洞、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不如塔北地区,储集空间类型组合较单一;喉道多为细-微喉型,分选差,孔喉分布极不均匀,连通性差,物性较差。塔北地区白云岩储层物性好于巴楚地区,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