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雪上运动的特点,分析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因子分析得出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由运动安全认知、运动安全行为、运动危险行为、运动安全情感4个因子构成;应用AMOS 24.0得到初始模型,通过分析去除"运动安全认知"这一与运动损伤关系并不显著(P0.05)的因子,得到最终模型.结果 1)模型模拟拟合度良好,能够解释说明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运动安全行为对运动损伤为负向影响作用(β=-0.152,t=1.941,P0.001);运动安全情感对运动损伤为负向影响作用(β=-0.191,t=2.581,P0.05);运动危险行为对运动损伤为正向影响作用(β=0.257,t=3.292,P0.001); 3)3个影响因子中对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危险行为、安全情感、安全行为.结论安全情感和安全行为会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而危险行为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建议从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青少年加强教育,有利于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蚌埠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得出医学生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目标态度、情感体验因素得分较高,表现出积极的锻炼意愿,在行为意向、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因素得分较低。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比女生积极。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基本一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性别变量在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维度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881,P<0.05;F=7.546,P<0.01),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总分及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2.941,P<0.05;F=3.082,P<0.05);(2)UCLA得分与手机依赖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63,0.206,0.311,0.242,0.195;均P<0.05);(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F=7.791,P<0.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4.
梁昱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3):101-104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参与锻炼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参加锻炼的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究锻炼态度与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参与锻炼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参加锻炼的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究锻炼态度与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态度及其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体育认知得分最高,体育情感其次,而体育行为意向得分最低,但是总体上福建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相对积极.体育认知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相关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体育情感和行为意向与学生身体素质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4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个体心理健康与幽默风格的相关关系以及性别、学科类型、年级对幽默风格的影响。结果,性别上有差异的是嘲讽型幽默风格(t=-3.86,P0.01)和自贬型幽默风格(t=0.04,P0.01);亲和型幽默风格在学科类型上有显著差异(t=-2.03,P0.05);嘲讽型幽默风格在年级上有差异(F=4.595,P0.01);在心理健康得分情况上有差异的是在嘲讽型幽默风格(t=3.47,P0.01)和自贬型幽默风格(t=5.59,P0.01);亲和型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自强型、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风格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随机调查成都市温江区三所高校共300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总得分为69.49。专业、性别、年级、BMI指数等在部分健康行为及总行为得分上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结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不高,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应以健康素养教育为基础,进行健康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省蚌埠市45-60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三阶段抽样,选取蚌埠市3个农村社区和3个城市社区,采用《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对受访者开展健康信息素养状况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06份.结果对结果进行百分制归一化后,蚌埠市45-60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55.61分.年龄(β=-0.13)、文化程度(β=0.26)、职业类型(β=0.15)和家庭年均收入(β=0.19)是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蚌埠市45-60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应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信息策略和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以提高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年级大学生330名,对其发放自主设计的大学生早餐调查问卷,并收回305份有效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该校学生早餐就餐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早餐就餐行为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吸烟状况、早餐习惯、早餐认知和早餐态度.研究对象早餐质量普遍较差,仅有13.44%的学生早餐质量较好.不同性别与早餐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级、专业及吸烟程度与早餐质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校学生早餐就餐率较高,但早餐质量较差,应加强营养知识普及,提高早餐质量,膳食结构建立要科学、合理,以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5-2018级的1 8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的测量,通过数理分析法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1)不同性别学生间的网络成瘾具有显著差异,且女生网络成瘾较男生严重(x~2=13.174,P0.01).2)不同网瘾群体间的体测综合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网瘾群体间的BMI与800 m(女)/1 000 m(男)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 m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体测总分与性别、年级无关(P0.05),与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和网瘾程度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较为普遍,女生较男生问题突出;网络成瘾与体质健康综合成绩具有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网络成瘾与呼吸机能、柔韧性、速度、爆发力和肌耐力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校学生在线健康咨询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使用"问卷星"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并对成都市两所大学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在线健康咨询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问卷回收443份,回收率为88.40%,有效442份,有效率为99.77%.感知收益(β=0.368,P0.001)、网络信任(β=0.147,P0.05)和医生信任(β=0.129,P0.05)正向影响使用意愿;感知风险(β=-0.018,P0.05)、平台信任(β=0.141,P0.05)对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未得到支持;网络信任和医生信任在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的关系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感知收益与使用意愿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增加公众对网络环境和网上医生的信任以及提高患者潜在的利益是提高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使用意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健康信念模型理论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动机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健康信念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均得分为5.83分,且存在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男生高于女生(P=0.0070.01),城镇学生高于乡村(P=0.0160.05);健康动机均得分为87.19分,乡村学生强于城镇(P=0.0120.05);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具有低相关(r=0.284),健康动机与运动强度具有低相关(r=0.124)。健康行为知识是激发健康动机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并不一定能够预测或干预锻炼行为,表明健康信念模型还存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元担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SHS)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元担忧、自我妨碍、应激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元担忧是抑郁的风险因素(β=0.33,t=5.05,p0.001);2)自我妨碍对元担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β=0.13,t=2.31,p0.05);3)这种调节效应(β=0.02,t=0.48,p0.05)以应激(β=0.54,t=9.27,p0.001)为中介变量.由此得出:元担忧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自我妨碍的调节,而这一调节效应又通过应激中介实现.此发现为治疗元担忧所诱发的抑郁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太极功夫扇锻炼对绝经女性心肺功能和心血管机能相关指标的影响。通过对28名绝经女性进行7个月的太极扇运动处方锻炼,以心肺功能和心血管机能相关指标为评价参量,分析和探讨了太极功夫扇锻炼的健身价值。该组受试者HR与锻炼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111),均较锻炼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P=0.107~0.422),与锻炼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P值均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01~0.003)。7个月太极功夫扇锻炼对绝经女性心血管机能和血液流变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58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生源地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仅在专业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专业技能学习体验、专业情感体验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态度等。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上存在差异性,在锻炼频率不存在差异必;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这两个维度,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不存在差异性,而在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和学业求助量表对294名内地藏族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①内地藏族初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t=-2.421,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工具求助上存在显著差异(F=4.537,P<0.05),在执行求助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15.269,P<0.001),经多重比较表明,预科学生的工具求助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初一和初二学生的执行求助极其显著高于预科学生;②内地藏族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工具求助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73,P<0.001),对执行求助和回避求助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20,-0.321,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执行求助和回避求助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06,-0.203,P<0.001)。其结论是:内地藏族初中生的工具求助受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执行求助受年级因素影响;支持"脆弱假说",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容易表现出求助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避免求助。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为学校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体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运动场所、课外体育、体育信息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没有差异(P>0.05),而器材设施、体育教学与体育制度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学校体育环境对男生的体育行为影响程度高于女生(P<0.05);大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的了解匮乏,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不同性别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没有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大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的认知是决定其体育行为的关键因素,人和环境交互行为是决定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效应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睡眠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阐明睡眠状况与吸烟饮酒行为和运动不足的关联,可为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评估6所高校9 779名大学生睡眠状况和体力活动水平,同时调查性别、年级、户籍所在地、父母职业、营养状况、生活行为方式(吸烟、饮酒)等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嗜睡症状检出率为77.32%,失眠症状检出率为49.47%,不良睡眠质量检出率为28.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嗜睡症状与运动不足(OR=0.88,95%CI=0.80~0.97)呈负相关,失眠症状、不良睡眠质量与运动不足(是否失眠,OR=1.30,95%CI=1.19~1.41;是否睡眠质量良好,OR=1.14,95%CI=1.04~1.25)、饮酒行为(是否失眠,OR=1.39,95%CI=1.24~1.55;是否睡眠质量良好,OR=1.34,95%CI=1.18~1.52)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行为和运动不足是导致不良睡眠状况发生的危险因素,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