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海水小球藻分别与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合进行培养,测量混合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和菌的生长情况,分析藻和菌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小球藻持续增长,增殖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各组,培养到第7天时,密度达到4. 134×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为30. 2%;小球藻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培养,前5天对小球藻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第6天后小球藻的增长均受到抑制;小球藻与菌混合培养和菌单独培养这两种条件下菌的增殖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菌藻混合培养中,光合细菌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在前期不影响小球藻生长,但是在后期培养中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混合培养对益生菌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志 《科技资讯》2009,(10):152-152
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恶劣的污水,以其氨氮和COD浓度高而著称,如何高效处理垃圾渗滤液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本文即通过在MBR中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考察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生物处理法和物化方法 ,不是难以达标就是运行费用高。作者引进日本新技术 :木屑 -微生物系统对渗滤液处理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处理系统由 3个好氧消化槽和 1个反应槽构成 ,将按一定粒度大小比例组合的经处理的木质碎粒投放于消化槽和反应槽中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消化槽中经反复的好氧厌氧分解 ,达到去处的目的。试验通过改变进水速率和不同的曝气方式 ,观测生物系统的变化和处理效果的变化 ,以寻求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的工况参数。试验表明 ,该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 ,特别对氨氮的去除较高 ,BOD的去除率达90 %以上 ,基本可达垃圾渗滤液二级到三级排放标准。但BOD的负荷最高一般不应超过 4kg m3·d ,否则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分析和水质监测,研究了安顺市生活垃圾组成及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安顺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成分主要分为9大类,分别是煤渣、塑料、纸类、木材、玻璃、金属、有机物、布类和其它垃圾。煤渣是比重最大的成分。填埋场渗滤液经处理后其COD基本达标排放;pH在限值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温度的高低与外界的气候变化相一致,进出污水处理场的渗滤液温度不变;污泥沉降比基本在正常值20%~30%内,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总体看,垃圾填埋场对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因为垃圾渗滤液独特的水质特点决定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其次,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其中,生物法是主要的处理工艺。重点阐述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强化原有的厌氧-好氧处理技术,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治理新技术如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高浓度COD和氨氮的污水。本实验针对渗滤液的特点,研究了磷酸铵镁沉淀-SBR组合工艺处理渗滤液的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NH4+、Mg2+、PO43-的投配比m(NH4+∶Mg2+∶PO43-)为1∶0.4∶0.4的时实验结果最佳,运行稳定后SBR对COD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75%、90%和70%左右。其中,CODCr去除率与活性污泥有机负荷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η=-233.29Fw+169.17。  相似文献   

7.
从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其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正在开发和研究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针对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结合将是未来渗滤液处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垃圾渗滤液总氮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高浓度废水,氨氮浓度高是垃圾渗滤液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增大的重要原因.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物质消解处理的影响因素.垃圾渗滤液样品100 mL,加5 mL浓磷酸作消解剂,加8 g K2SO4作增温剂,消解时间从沸腾开始加热维持30 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消解处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蒸馏,用1 mol/L的盐酸吸收形成铵根离子.结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了垃圾渗滤液总氮含量的测定,是基于在1×10-2 mol/L NaOH溶液的碱性条件下,N-溴代丁二酰亚胺在二氯荧光素作为能量转移剂的增敏作用下氧化氯化铵,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NBS的优化浓度为3×10-3mol/L,二氯荧光素的优化浓度为2×10-5mol/L.本化学发光体系的检出限(3σ)为3×109 g/mL,测定的线性范围为7.0×10-9~9.0×10-6g/mL(r=0.9964,n=7).使用本法测定垃圾渗滤液样品总氮含量为8.2×10-3g/mL,回收率大于92.5%,RSD范围为2.9%~4.2%.本法分析结果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能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产电的装置。着重研究了MFC同步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和其产电能力。实验在典型双室MFC装置中进行,其中以碳毡为电极材料,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铁氰化钾溶液为阴极液。MFC驯化6个周期后产电达到稳定,此时以垃圾渗滤液和污泥作为阳极液,检测了电池的产电性能及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比使用未驯化的电极对照组提高了22倍,达到了439.1 m W/m~2,电池内阻约为1 kΩ。同时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由典型的球菌和杆菌组成的生物膜。电池运行15 d,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9.05%±1.40%)、(68.95%±1.07%)、(73.54%±0.91%)。本研究为同步产能及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南宁市情况 ,提出粪渣污泥综合利用及粪渣废水、填埋场渗滤液混合治理对策 ,脱水粪渣和污水治理剩余污泥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法处理 ,生产优质肥料 ,粪渣污泥脱水上清液和城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混合处理 ,采用UASB +活性污泥法 +多级串联氧化塘工艺处理 ,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倒置A2/O工艺同步处理渗滤液、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脱氮除碳.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最显著影响因素,廷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混合污水除污效果的最为筒捷有效手段;当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和城市污水混合比为0.2∶1∶400、水温为22~30℃、泥龄为20 d时,最优运行参数为HRT-11 h、DO=3 mg/L、R=80...  相似文献   

12.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活性炭和涂膜炭为填充电极的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电解奈件为:电流密度57.1mA/cm^2,曝气量0.2m^3/h,Fe(Ⅱ)投加量1.0mmol/L,初始pH为4.0.在此条件下电解180min后,COD、氨氮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0.8%、55.2%和98.6%,BOD5/COD由0.125提高至0.486由GC—MS分析结果可知,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芳烃、烷烃、羧酸和酯类等有机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能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13.
Fenton及Photo-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enton高级氧化方法对宜昌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厂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氧化降解处理,考察了Fe2 、H2O2的用量和pH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引入可见光的情况下加入C2O4-2与Fe2 的比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在pH=3.0,H2O2的量为2.0×10-2mol/L,Fe2 的量为2.3×10-3mol/L的条件下,可使垃圾渗透液的COD去除率达70.0%,在加入一定量的草酸根离子(C2O4-2/Fe2 为0.67)的可见光协助下和引入紫外光都能够极大地提高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的氧化降解的效果,并比较了在不同条件及光源下Photo-Fenton对此垃圾渗滤液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4.
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新型复合工艺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实验表明,在渗滤液进水CODCr和NH4 -N浓度范围分别为6000-14500mg/L和880-15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浓度低于400mm/L,NH4 -N浓度低于10mg/L;CODCr、NH4 -N和TI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7.3%和84.1%左右.系统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4h.系统中高游离氨浓度没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造成影响.采用GC/MS对低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另一方面系统中生物量大,生物种类丰富,含有短杆菌、长杆菌和球菌等.该系统在渗滤液没有经过预处理、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能实现高污染物去除率,证明其处理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且生态风险大,其处理处置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基于大量文献分析,综述了中转站、焚烧厂、填埋场等各类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及污染特性;结合当前固废处理政策展望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以及原生垃圾零填埋等政策的实施可从“量与质”双方面缓解渗滤液处理难题,未来中国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对象是中老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技术模式是处理渗滤液的有效手段。垃圾分类背景下,未来前处理阶段主要关注各工艺的局部优化;生物处理阶段,开发低碳源和无碳源脱氮工艺对增效降耗具有积极意义;深度处理阶段,关注非膜法全量化处理工艺可解决浓缩液问题并去除痕量有机物,有助于更全面地管控渗滤液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生物—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臭氧氧化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垃圾渗滤液的CODCr;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随之增大;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pH值越高,CODCr去除效率越高.采用BOD5/CODCr来表征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研究了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变化规律,表明臭氧氧化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采用色谱-质谱法对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前后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这些物质多为长链烷烃;臭氧氧化使废水中的部分物质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这些物质多为可降解物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危害。根据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地介绍了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几种工艺方法。随着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工艺将是膜集成工艺。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沥出来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拉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电絮凝技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当电絮凝时间、电流密度、PH不同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也不同。当电解时间为10min,电流密度为12A/dm2,PH=8.1时,渗滤液中COD去除率为77.8%,电解后渗滤液水质能达到污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沥出来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拉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电絮凝技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当电絮凝时间、电流密度、PH不同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也不同。当电解时间为10min,电流密度为12A/dm2,PH=8.1时,渗滤液中COD去除率为77.8%,电解后渗滤液水质能达到污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Fenton试剂法在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Fenton试剂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是当渗滤液的pH值为8.06时,H2O2投加量为20mL/L,FeSO4.7H2O投加量为500mg/L,反应时间为60min,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81.7%,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