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ξ电势是胶体体系稳定性指标,ξ电势愈大,胶体带电量愈多,胶体愈加稳定,故研究和测定胶体体系的ξ电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胶体的ξ电势都用电动法,电泳法是电动法中之一.此种方法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之一.但在所查文献中,用此法测ξ电势均未注明实验条件,或者说均忽视了测定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也由于忽视了这些问题,致使学生的实验结果五花八门,一时竟找不到产生误差的原因.笔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实验发现用此法测定胶体的ξ电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Fe(OH)_3溶胶为代表,着重从几个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如界面的清晰度,胶体的陈化时间,胶体溶液的浓度、电泳的外加电压(电势梯度)和电泳时间等对测定ξ电势作实验性的探讨,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以改进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
深圳笔架山公园土壤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深圳笔架山公园土壤的发育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对N、P等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关于施肥、林分改造等方面的建议.本次调查共挖掘了12个土壤剖面,采集了41份土壤分析样品,用环刀和小铝盒采集了各剖面表层土壤,测定容重和含水量等.对土壤分析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测定.野外调查发现,笔架山土壤主要为砂页岩赤红壤和泥页岩赤红壤,地表枯落物保存较好,但灌草层稀疏.土壤石砾含量较高,最高可达466.3 g·kg-1,土壤质地主要为壤土,土壤多呈酸性或强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64 g·kg-1,属中下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95 g·kg-1和28.79 mg·kg-1,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59 mg·kg-1,均属偏低水平.全氮、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含氮量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有机质和氮含量逐渐减小.针对笔架山公园土壤现状,作者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水平,林分改造时宜营建混交林,保护地被物,以便保持水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蓝田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的空间插值精度,根据交叉检验参数及相对误差指标探讨和比较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ing)和协同克里格法(Cokriging)的空间预测效果.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存在中等强度变异性,在土壤养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条件下,利用Cokriging方法能缩小极值误差范围、减小均方根误差,提高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精度;利用土壤多种养分属性进行Cokriging插值可提高中等区域土壤养分估值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喀斯特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村级氮含量以及影响因子研究比较缺乏的问题,文中以黔北喀斯特湄潭县抄乐乡为例,通过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测定总氮、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及酸度计测定土壤pH的方法,研究其农田土壤总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抄乐乡土壤总氮的平均含量为2.10 g/kg,变异系数为17.50%;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为208.16 mg/kg,变异系数16.60%。(2)不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总氮,水稻土的总氮含量最高为2.20 g/kg,其次是石灰土和紫色土比较接近在2.07~2.10 g/kg波动,黄壤最小为2.01 g/kg。(3)影响土壤总氮的因子有土壤有机质、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海拔高度;土壤碱解氮受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海拔高度、坡度和总氮的影响。说明抄乐乡农田土壤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等相关措施增加农田氮肥力。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宁夏引黄灌区17个有代表性的温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15cm)测定了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室土壤2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脲酶活性与其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但也有间接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而土壤养分因素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方法的改进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计划将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中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机质、土壤交换性钙镁、土壤有效硼和蔬菜中还原型维生素C总量5个实验的测定方法由原来的每个实验一个测定方法改为两个测定方法,使测定结果更精确,实验内容更充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宁德市漳湾镇12个水稻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严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农民合理施用农肥种植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用于农村土壤中测定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的一种便携式消化仪进行研制试验,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远红外技术,使其实现自动化、微型化、轻型化,并提高速测速度和测定精度,增加了土壤速测仪的实用功能,改善了消化仪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评价辽宁西北部农牧交错区土壤退化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土壤退化原因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了风沙土和草甸土土壤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评价风沙土区土壤退化指标为:有机质、全氮、全磷、沙粘比;评价草甸土区土壤退化指标为:pH值、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神农架地区土壤的基本肥力特征,在神农架进行为期20多天的野外土壤调查,采集156个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土壤砾石含量、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神农架土壤砾石含量在0~87%之间,砾石含量大于10%的土壤占65.4%.土壤pH在3.8~8.0之间,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占73.1%,没有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1.9-144.0gkg。之间,有机质丰富的占50%.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26~766、1.8~115.3和16-399mgkg-1,碱解氮丰富的土壤占67.3%,速效磷丰富的土壤不足20%,而缺乏的却占63%,速效钾丰富和缺乏各占3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的相关性最高,与速效磷的相关性最低.总之,神农架土壤具有砾质性,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丰富水平,速效磷处于缺乏水平,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引起张家港市樟树叶片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以张家港市4条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樟树的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叶片正常樟树的立地土壤为参照对象,采集0~20 cm及20~40 cm土层中的土样,对土样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并研究了黄化樟树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化樟树立地土壤pH以及HCO3-、有效磷和有效铜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正常株,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的质量分数低于正常株;土壤的pH以及HCO3-、有效磷、有效铜的质量分数与有效铁质量分数之间为负相关,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锌的质量分数与有效铁质量分数之间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江浙地区茶园土壤碱解氮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江浙地区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龙井村(108.85mg/kg)溪龙乡(101.61mg/kg)东山镇(98.02mg/kg)天目湖镇(81.08mg/kg),浙江省两个茶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江苏省的两个茶园。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分布不同:天目湖镇和龙井村为球状模型,东山镇为指数模型,溪龙乡为高斯模型。浙江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江苏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生产方式(施肥管理)是土壤碱解氮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个种植区内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偏低,偏低区域所占比例为天目湖镇85.08%、东山镇96.35%、溪龙乡91.08%和龙井村87.96%,极少区域(各地均不超过5%)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可采用分区管理的措施施加氮肥,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蔬菜大棚积盐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对内蒙古通辽市不同棚龄大棚的土壤进行取样,并测定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主要阴、阳离子以及总盐的含量.结果表明:大棚土壤中除CO32-未检出,HCO3-含量有降低趋势以外,Ca2 、Mg2 、K 、Na 、SO42-、Cl-、NO3-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并随棚龄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积累规律;大棚土壤的养分也随棚龄的增大而增加.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土壤调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SCR)和土壤影响综合指数法(SII),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憩活动增加了土壤容重、p H值及全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全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游憩活动对土壤的显著影响范围至少达到了游道外2 m区域,且越靠近游道,土壤所受的影响越大.游憩活动后,0~20 cm、20~40 cm及40~60 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所变化,其中0~20 cm层土壤变化最为明显.土壤影响综合指数(SII)由高到低依次是景区大门(4.06)、牧羊场(2.93)、甘海子(3.20)、涅磐石(2.25)、白沙沟原始森林(1.74).总的来说,目前游憩活动已经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和分析抚仙湖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土壤、抚仙湖典型沉水植物、表层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总有机碳、碳氮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探讨抚仙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抚仙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的内源输入,少部分为陆源输入,陆源输入有机质主要来源于C3植物.流域土壤有机质在经河流输入湖泊过程中存在后期改造和降解,在探究湖泊沉积物来源时需考虑.  相似文献   

16.
土壤肥力质最变异研究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利用GIS技术研究醴陵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和时间稳定性变异特征,得出如卜结论:土壤碱解氮的块金值最大;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基底效应均在25%~75%之间;土壤pH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最均提高,其中pH下降的速度和有效磷提升的速度最快;土壤pH值在时间变异稳定性研究中属于中等稳定的MⅠ级,土壤碱解氮属于中等稳定的MⅢ级,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属于不稳定的UⅢ级.  相似文献   

17.
施用氮肥是当今作物生产中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人类向全球陆地氮循环中输入了过量的氮,已引起全球氮超载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揭示土壤中全氮含量和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因盲目过量施氮肥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六镇镇、二郎口镇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为研究对象,对耕地土壤中全氮的背景值、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全氮背景值为1 068.0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67倍;水平方向上,分布较均匀,含量范围为385~2 543mg/kg,通过绘制全氮的地球化学图并结合全氮的分级标准,查明全氮较缺乏区和缺乏区的分布范围;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全氮含量逐渐减少,110cm后含量变化不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全氮与碱解氮、全氮与有机质、碱解氮与有机质、碱解氮与p H均显著相关(P0.01),且全氮、碱解氮、有机质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土壤养分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影响,选取苔草(Carex.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苔草(Phragmites communis-Carex.cinerascens)混合群落3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和pH值差异显著,表现为距湖心较近的苔草群落较高,沿湖岸分布的芦苇-苔草混合群落较低;2)土壤碳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除速效钾和有效磷外,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基本表现为苔草群落土壤高,南荻群落土壤次之,芦苇-苔草混合群落土壤最低;3)土壤颗粒组成、含水量和pH值与土壤碳氮钾等养分元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引起的植被演替将会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有机态氮是放牧牲畜粪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在粪块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对放牧生态系统氮素循环有重要影响.2008年6月-2009年9月,采用人工堆置于地表和埋入地下处理,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羊粪和牛粪分解过程中有机氮组分的变化特征.2种粪块基本类似,氨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的初始浓度较高,分解过程中呈降低趋势,分解率和分解速率明显高于酸解未知氮和非酸解未知氮.两种粪块的有机氮形态分布特征与土壤明显不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有机氮组分变化受粪块类型、堆置处理的显著影响,但无两种粪块之间的明显规律性差异.因此,在排泄入草地的第一个生长季中,两种粪块氮素矿化的主要有机氮源为氨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有机氮组分分解对草地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2种粪块的形状和在草地中排泄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别.  相似文献   

20.
秸秆炭化还田和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棉花秸秆直接还田或炭化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合理调控土壤有机氮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秸秆还田模式设对照(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D)和炭化还田(SB) 3个处理;施氮量为0、300和450 kg·hm~(-2)(N0、N300、N450)。结果表明:(1)施氮肥或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尤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作用更显著。在施氮肥条件下(N300、N450),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处理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2. 8%~33. 4%和37. 2%~38. 4%。秸秆炭化还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2)施氮肥显著增加酸解总氮、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 1%~10. 8%、20. 6%~40%和32. 3%~42. 9%,而对氨基酸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无影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2种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相比,秸秆炭化还田显著增加了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分别较秸秆直接还田增加8. 0%~16. 4%、12. 3%~16. 2%和16. 7%;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态氮含量,较炭化还田增加15. 8%~20. 5%。(3)秸秆还田和施氮肥也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组成。秸秆炭化还田增加了酸解未知态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比例;而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比例。本研究表明,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氮库,增强土壤供氮能力;又能增加非酸解氮含量和酸解未知态氮比例,提高土壤有机氮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