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革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空白,但是文革叙事的影响却一直延伸到新时期以后的当代文学创作.本文从"文革叙事"入手,针对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浮躁与缺乏历史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从"文革情结"分析到"文革叙事"的发展过程,重点从"文革叙事"辐射到当代叙事文学特色,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之痛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2.
英雄性格的摹绘显示了作家心灵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三位作家笔下"英雄"性格内涵的分析,在指出其平民化和世俗化等性格构成的同时,着重探讨其不足之处.主要从"罪恶感"有无的角度来探讨其道德深度,揭示人物传奇性格背后的价值遗缺,最后从普世性价值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英雄性格的美学蕴含.  相似文献   

3.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解读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却激起了波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一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批评界对卡莱尔"英雄"观的诟病有失公允.一旦我们对他的相关作品及其语境作细致的探究,就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呼唤英雄,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机械的时代.不管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模样,他呼唤英雄、抨击时弊的出发点充满了积极意义.即便我们只看卡莱尔的"英雄"观本身,也能发现不少积极意义.卡莱尔所说的"英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概念.在卡莱尔的眼中,一个人是否英雄,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首先取决于他的诚恳与否.  相似文献   

5.
包括改革-反腐、历史、军事等重大的、有轰动效应的题材在内,1958年起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大陆电视剧的英雄叙事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叙事视角从宏观向微观转换;英雄人物形象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叙事模式中凸显了编剧者及导演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转变成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该叙事在创造着消费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从摄影师、演员到导演,从《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到《英雄》,从国际电影节桂冠到票房奇迹,张艺谋的从影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传奇,而其影片本身所呈现的,同样是一部部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传奇。  相似文献   

7.
"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是在朝鲜古典叙事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型结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表层结构发生变化,但其深层结构是基本没有变化的。通过许筠的代表作《洪吉童传》中主人公行为轨迹体现出的一种隐形逻辑,分析远古神话所留下的"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与《洪吉童传》的渊源关系,总结其叙事结构是"英雄的一生"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警务类电视节目观众有独特"偏见"构成因素.其电视节目观众收视的心理主要体现在:叙事欲望的满足、偷窥本能的宣泄、英雄情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2.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花腔>的发表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花腔>的出众之处不完全在于文本作者得意、论者激赏的"先锋性"的两套叙事话语体系的设置,更在于通过调用"真"的创世与毁灭的叙事智慧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和对"红色"知识分子荒谬人生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