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征地与拆迁等征收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政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文旨在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着征用与征收不分、征收目的不明确、补偿范围狭窄和补偿标准偏低、土地征收程序缺失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对征收补偿的规定过于原则,因城市房屋征收引发的补偿问题,其重要原因即补偿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主要反映在立法上的不足与实践中的缺失。在补偿标准上,应在对被征收人房屋进行市场价值补偿的基础上参行生活补偿。基于补偿制度的不足,应完善征收补偿的法律体系,明确征收补偿的标准与范围,统一征收补偿程序,才能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柴璞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03-104
物业税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征收,但是我国法律中目前还没有物业税的相关规定。物业税在2003年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而在从2009年开始它再一次掀起讨论的高潮。物业税的征收问题是对税法的一个改革,就物业税征收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以及探讨目前是否适合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5.
<正>一、违法建筑的定义广义的违法建筑即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狭义的违法建筑即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但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中分别对违法建筑的征收和不动产的登记做出了规制,即行政法规也应该包括在违法建筑的"法"的范围内。所以,笔者认为违法建筑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二、违法建筑的权属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被政府征收,而征收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的一手操作加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很多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但对农地的大肆征收无疑对我国的社会安定产生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征收的条件做出严格的限定,对土地征收的条件进行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作为规范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农村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民的一系列权利,同时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做了详细的规定。《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征收拆迁公民私有财产的具体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公民财产权残遭蹂躏之现象愈演愈烈。本文拟以我国征收拆迁之法律规制及国情体制为着力点,围绕公权力与私权利之关系,探讨政府征收拆迁存在之必然性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杜超 《科技咨询导报》2012,(14):239-239
土地征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转移非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上属于公用征收。土地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土地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得以实现。土地征收作为政府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式,主要在于满足公共利益需要;对于非公共利益需要的项目用地必须采取市场方式予以配置。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对社会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地征收的现状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宪法第十三条,新增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征收征用的前提条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于何为公共利益成为了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内容,因此,我国加强对公共利益的研究和运用的规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鞍山地区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讨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确立土地征用权设立的法律依据;规定征地权只能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关征地安置保障制度;健全相关征地救济立法,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滥用征地权力的现象,征收范围过宽,征收程序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农民安置不充分,司法保护薄弱。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立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3.
军事征用的程序性规范既是提高军事征用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可靠保障,同时也是防止军事征用权力被主体滥用,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借鉴军事法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军事征用立法中的程序性规范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困难群体,在其失去土地之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害,存在权利缺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法律规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此进程中,因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征地行为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征地矛盾的突显,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影响极大的恶性事件。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相关制度政策的不完善,造成利益主体之间难以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征收中由于征收法律制度的缺失,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这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检察权去介入,平复、修复失衡的社会关系。为此,以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为视角,从农村土地征收的现实需求出发,研究检察职能作用发挥的范围、内容及方式,以期实现检察职能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化解权力与权利博弈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条文作为法律依据,分析了农村土地征用价格的构成。农村土地征用价格主要由农村土地质量价格、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及农村土地社会价值量构成。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考虑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情况,以农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占整个社会价值量的比率确定农村土地的价值,进而对农村土地征用价格进行价格评估,并以隆回县桃洪镇为例就新的评估方法做了阐述,新的评估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利益综合体,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冲突根本上就是各类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被拆迁人、拆迁人、拆迁公司和承租人等在其中的利益博弈。由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的特殊责任。即为各方利益的表达、沟通、妥协创造条件和平台,依照法定的授权和程序行使征收权和拆迁权,无论哪一种拆迁,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和价值规律对于当事人利益进行公平合理的维护。最后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比较分析,立足于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较为完善的征地补偿机制,从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分配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小股东搭便车的情况下,大股东监督的临界持股比例.通过比较侵害与不侵害两种情况下收益的效用值,得出侵害小股东利益是大股东的理性选择.通过所建的理论模型,对影响大股东侵害程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加强监督对减少大股东侵害行为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