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核桃形状不规则,壳仁间隙小,常用的碾搓、挤压、撞击的破壳方法对不同尺寸的核桃适应性差,需要人工按尺寸分级,且碎仁率高。基于球体核桃模型提出可适应不同尺寸及壳厚核桃的切割式剥壳方案。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传输机构将若干核桃等间距,沿直线排列并送入装卡位置。针式自适应夹具将不同大小的核桃同时夹紧后,沿直线往复运动一次。上下对置的可伸缩切割刀具沿核桃轮廓切割两次,夹具复位后打开落料,完成一次循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光电式枣品质在线分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实现大小、颜色、外部缺陷等枣外观品质指标的分级。包括辊杠去杂列队系统、枣定向系统、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分级系统。辊杠去杂列队系统利用辊杠的间隙初步去除一些杂质和不适合作为商品果销售的枣,并使枣列队向前运输;枣定向系统通过运输滚轮的自转和运输段的倾斜,使枣的腰径方向和运输方向相同,便于计算机视觉检测和下果;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可检测枣的表面积和枣的颜色,并以此为依据对枣进行分级,结合旋转编码器给出的位置信息,通过控制模块传送给分级执行机构,实现枣品质的在线分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回归正交实验方法,在小型去草梳毛机上模拟真实加工条件,对除草装置的主要工艺参数:除草刀与莫雷尔辊(或开毛辊)之间隔距,除草刀表面线速度.除草刀罩壳前、后开口高度进行了优化。得出,①除草刀与开毛辊或莫雷尔辊之间的隔距越小,除草率和落毛率越高。②除草刀罩壳的前开口高度越大,落毛率越高。但当取小隔距时,前开口高度越大,除草率越高。③除草率与线速度比V_1/V_2成正比(指除草刀与开毛辊或莫雷尔辊之间线速度比);而落毛率则与其为负指数关系。当线速度比大于6时除草率较高同时落毛率较小.④加大除草刀罩壳的后开口高度,可提高除草率并减少落毛率。实验结果与作者提出的除草刀作用数学模型分析一致。此外,还优选出上述几个除草作用区的工艺参数调节范围。使除草效率分别提高32~5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于纤维碳化过程中控制张力大小的自动调节装置。由张力检测辊测得的纤维带张力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张力大小;同时根据纤维带的张力控制张力调节辊上下移动,使张力基本保持恒定,从保证碳纤维强力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新型交流大电流测量标准装置装置基于交流比较仪原理,采用多通道开口级联技术,用于在线测试及校验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优于0.04%,开口重复性误差小于0.007%,防磁能力大于0.01T.  相似文献   

6.
本文模拟板轧机的现场条件,通过试验对一种辊式板形检测仪的标定装置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它可对辊式板形仪进行测前标定.  相似文献   

7.
《辽宁科技参考》2007,(9):F0004-F0004
本项目通过高刚度滚动轴承轧机技术。对原有树脂瓦轧机进行改造,开发出新式轧机。新式轧机采用半闭式机架、四列短圆柱辊子轴承、十字轴万向联轴器、螺栓联杆式轴向调整、插装式自平衡热监控轴承箱等技术,提高机架刚性和轧制精度,成材率提高2%,电能节省9%,水耗减少10%,缩短换辊时间,提高作业率12%,并使轧辊辊径使用范围增大,辊耗减小.为开发新品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籽棉清理装置是梳齿式采棉机的关键部件之一,针对目前梳齿式采棉机工作性能不稳定,清杂后籽棉含杂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梳齿式采棉机配套使用的籽棉清理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参数优选的田间性能试验,得出影响籽棉清理装置性能指标的主次因素为:锯齿辊转速刷棉辊转速刺钉辊转速2刺钉辊转速1,各参数最优组合为:刺钉辊1转速393 r/min,刺钉辊2转速365 r/min,锯齿辊转速328 r/min,刷棉辊转速668 r/min,在此条件下籽棉含杂率降低至12.8%。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型交流大电流测量标准装置,装置基于交流比较仪原理,采用多通道开口级联技术,用于在线测试及校验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优于0.04%,开口重复性误差小于0.007%,防磁能力大于0.01T。  相似文献   

10.
潘绍进 《广东科技》2012,21(7):159-159
小型对辊破碎机(后文简称对辊机),又叫双辊式破碎机,是水泥、化工、电力、矿山、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煤矿等行业的化学实验室制样工艺中常用到的机械。它的用途是将脆性块状物料进行粗,中级破碎。其工作特点入料粒度大,出料粒度可调,可对抗压强度≤160MPa的物料进行破碎。对辊式破碎机主要由辊轮组成、辊轮支撑轴承、压紧和调节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块状物料通过两个由电机驱动皮  相似文献   

11.
二灰碎石的抗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拉强度是二灰碎石的主要力学性能之一,研究表明,集料级配、集料最大粒径、养生条件和龄期对二灰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有很大影响。最大粒径愈小、颗粒愈细,二灰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就越高;二灰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随养生温度的提高或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A380铝合金进行了挤压铸造成型和传统重力铸造成型,并制得试样.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定量金相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在不同压力下挤压铸造A380铝合金的铸造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力在0~75MPa范围内时,随着压力的增加,一次枝晶臂尺寸和气孔率得到大幅下降,共晶组织体积分数增加;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针状富铁β-Al5FeSi相尺寸大幅度减小,同时有部分汉字状α-Al8(Fe,Mn)3Si2相生成.当压力在75~100MPa范围内时,压力继续增加对合金组织细化、第二相形貌改善和力学性能提高的作用不明显.挤压铸造试件与重力铸造试件相比,气孔率减小,显微组织细化,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压力为75MPa时,挤压铸造A380铝合金的铸态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比重力铸造提高19%和65%.  相似文献   

13.
作为核桃加工的副产物,核桃青皮所含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组成不同,为了分级利用核桃青皮资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核桃青皮酚类物质提取工艺,制备核桃青皮多酚粗提物,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水、石油醚、二氯甲烷以及乙酸乙酯分级萃取其中不同极性的酚类物质,收集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水层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核桃青皮酚类物质粗提物的组成,用高分辨质谱对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水层部分的多酚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层样品中含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丁香酸、鞣花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皮树脂醇、蓟黄素衍生物及三酰基葡萄糖;而水层样品中含有没食子酸酰葡萄糖、皮树脂醇以及短叶苏木酚羧酸。总的来说,核桃青皮含有的不同极性多酚类物质组成各异,可根据其组成特点进行分级利用,广泛用于各类食品或添加剂领域。  相似文献   

14.
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在级配设计中的不同是由于RAP的掺入对混合料的影响,特别是RAP在回收过程中的高变异性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RAP的原样筛分和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添加一定比例新集料进行级配设计,然后采用贝雷法的级配设计理论,基于粗集料骨架嵌挤,细集料逐级填充的设计思路进行级配检验,在满足[CA]、[FAc]、[FAf]3个参数的要求后,反算贝雷法设计密度,分析了RAP的掺入对贝雷法设计密度及3参数的影响,同时依据混合料的低温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和间接拉伸疲劳寿命来评价两种级配混合料的性能,最后给出合理的贝雷法设计密度及应按照RAP的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来调整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相似文献   

15.
间接挤压铸造Al-Cu-Mn支架的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大型支架“以铝代铁”的轻量化要求,设计了铝合金支架间接挤压铸造系统,完成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及工艺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模具.采用Al-Cu-Mn合金材料,对支架进行了间接挤压铸造试制,分析了试制铸件缺陷形成的原因,并对T5热处理后的支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缩短循环时间、减少脱模剂水分等工艺改进措施,可以消除间接挤压铸造件的气孔和夹渣缺陷,获得质量良好的铸件;支架铸件各部位的平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388 MPa和8.7%,且力学性能分布较均匀;铸件微观组织致密,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小于0.08 mm,说明了所设计的间接挤压铸造系统和所选用的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车载热成像行人检测RoI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成像适合低照度行人检测,车载热成像背景灰度分布变化大,行人目标易与背景干扰物混淆,捕捉远距离行人困难,以双阈值分割方法提取RoI(region of interest)很难满足系统召回率和虚警率要求.针对车载热成像行人检测,提出新的RoI提取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RoI提取和后处理.设计膨胀最大值滤波器进行图像增强;利用Haar-like特征来改进自适应双阈值分割法进行RoI提取,设计增量计算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设计目标时序特性和空间对称性过滤器来排除虚假RoI.与基准方法相比,当虚警率不高于40时,本文方法提高召回率49%,且RoI提取速率不低于18帧/s.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吸附剂处理水中的Mn2+,研究固体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为50g/L;最佳吸附时间为90min;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0.32—2.17mg/L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水中Mn2+的去除率也增加;pH值为7—9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核桃壳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这说明初始阶段核桃壳对Mn2+的吸附受界面扩散控制,之后吸附受粒子内扩散控制。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比其他的等温线模型要好,这表明发生的是物理吸附。而且对于Freundlich常数n,1/n<1,说明吸附过程较易进行,对于Mn2+来说核桃壳是一种适宜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别对不同配比的重塑淤泥质砂土试样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以进行淤泥质砂土抗液化性能的研究,探究砂颗粒粒径、颗粒级配和淤泥含量对淤泥质砂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径单一时,其抗液化性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为两种以上颗粒级配时,颗粒粒径跨度较大的级配不利于抗液化,连续的颗粒级配有利于抗液化;淤泥含量为影响其抗液化性能的重要因素,10%左右淤泥含量时抗液化能力最差,在此基础上增大或减小淤泥含量均增强其抗液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给超薄磨耗层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通过优化级配并以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研制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借鉴SAC( stone asphalt concrete)级配设计方法,以8 mm为集料最大粒径,改变4.75 mm筛孔通过率得到骨架嵌挤程度不同的3种SAC-7级配。通过室内试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级配、沥青用量、压实度、粉胶比等对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嵌挤程度≥90%,油石比在7.3%~7.9%,粉胶比在0.8~1.2时,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优。采用SAC设计方法设计的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超薄磨耗层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能够满足高等级道路养护需求。  相似文献   

20.
J E Mittler  R E Lenski 《Nature》1992,356(6368):446-448
The directed mutation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some mutations occur more often when selectively advantageous than when neutral or disadvantageous, challenging the principle that the selective value of a mut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rate of its occurrence. Mutations in the bgl operon of Escherichia coli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 case of directed mutation. E. coli K12 strains chi342LD cannot grow on salicin but derivatives with two mutations in the bgl operon, an excision of IS150 (formally called IS103) from bglF and a point mutation or insertion in bflR, grow rapidly on this sugar. When chi342LD is grown on a medium containing salicin, bglF excision mutants accumulate to a frequency of greater than 1%, even though these mutants are reportedly unable to grown on salicin, and Sal+ double mutants subsequently attain a high frequency. Comparable accumulations of excision mutants and Sal+ double mutants are not observed in the absence of salicin. As salicin is not mutagenic,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xcision mutations in bglF might serve only to create the potential for a secondary selectively advantageous mutation. We show here, however, that these double mutant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spontaneous mutation to intermediate genotypes in non-growing populations, coupled with slow growth of some of these intermediates on salicin, which enables their populations to reach a size where secondary mutations allowing rapid growth on salicin become comm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