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服务业应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地分析了信息服务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实现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对凉山州昭觉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针对该县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川科技》1997,(4):8-10
信息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尝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与社会都在关注和重视的一件大事.成为国家发展与竞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F、我国的信息机构一个个建立.信息工程一个个实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理全国已建起1000多十信息中心、4万多个咨询机构,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全国信息咨询服务业每年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特点,是系统积累、建设专业信息资源的依据;是取得教学科研成果、学科、学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简述了21世纪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图书馆在信息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然饲草丰富,畜种繁杂,特色突出。在分析畜牧业现状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甘南州畜牧资源产业化开发体系构想和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促进信息资源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对数字内容产业的认识和理解,是其关键而举足轻重的一课。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图书馆产业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图书馆产业与图书馆产业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图书馆公益性与产业化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知识个性化需求、人才吸引等角度阐述了图书馆实现产业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粤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地域性文化资源优势如何推向市场,探讨其向商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经济价值要素,以期构建其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运行机制,发现其特色和发展趋势,研发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从而为确立粤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相互交谈、共同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法、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黄楚东 《科技资讯》2011,(10):256-256
情报工作对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情报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情报学要顺应网络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原有学科结构和成分的重大变化,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攀枝花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现攀枝花新跨越的知识性支撑,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党政机关决策和各项工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观念作风的根本转变和自身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信息收集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针对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就图书馆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产业的关系须理性界定,图书馆信息服务并不具备市场化经营的竞争优势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无法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大障碍。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学校及社会优势资源,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与此同时,还联合了在上海的、作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几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针对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优势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等途径,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