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和艺人访谈,对青海藏族民间音乐的吹奏乐器——鹰骨笛的特征及演奏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青海藏族人民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藏族大学生闲暇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了青海省高校藏族大学生闲暇体育的现状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海高校藏族大学生闲暇体育的看法.对今后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闲暇体育,培养藏族大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巴族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与其他17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100名门巴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甘肃藏族,云南丽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陕西、河南、山东汉族等17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了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门巴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128,-B=0.2523,-O=0.4681,AB=0.0638),基因频率r>q>p(r=0.6770,q=0.1742,p=0.1488),符合我国ABO血型系统分布规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门巴族与珞巴族距离较近(0.0851),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0.0943)和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最后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回、蒙古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门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以青海牧区六州城镇16岁以上藏民族居民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的基础上,发现:青海牧区城镇藏民族居民的体育人口率为9.4%: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上以长走跑步、篮排足球类和藏族舞蹈为主,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是主要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平均每5700人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相似文献   

5.
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效果.文章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对藏族女性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结果:现阶段玉树州藏族女性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不稳定状态.根据教育可持续发展特征,提出对教育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扩大提高青海藏族女性受教育范围与受教育程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藏族传统古籍文献中的科技文献,对藏族传统科技文献的收藏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藏族传统科技文献主要收藏在国家图书馆、西藏、四省区(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藏医院的资料室、部分民族院校的图书馆、藏传佛教寺院的印经院、藏书阁,少部分散存在民间。收藏在国家图书馆、藏医院资料室及高校图书馆的藏族传统科技文献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由专人管理。而收藏于寺院、县级藏医院和民间的藏族传统科技文献虽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有些文献由于年代久远、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破损、字迹模糊等。对这部分藏族传统科技文献进行深挖掘、整理、修复、研究和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在大数据时代构建藏族传统科技文献数据库,使藏族传统科技文献不仅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藏族部落习惯法很少以成文大的形式存在,但藏区人民在处理日常事务及解决纠纷时却井然有序,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发现藏族口承文化丰富,谚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了调处各种纠纷的准则,教育人们的训条,衡量是非的尺度,惩恶扬善的利器。本文以谚语为视角展现了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  相似文献   

8.
宋金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由于安多藏族本土从未遭受西藏灭佛运动的影响、广泛的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基础、藏传佛教信仰多神教徒不持戒的信仰方式,以及藏族蕃僧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特权、中原王朝利用蕃部佞佛而实施羁縻政策,导致了佛教的繁荣和兴盛。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藏族ABO血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300名藏族人群进行了ABO血型的随机抽样,其中男女各半,试图了解青海这一藏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和藏族族源.调查结果为:(1)藏族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0.67%、B型占22.33%、O型占48.33%、AB型占8.67%|,特征是:O>B>A>AB,基因频率是p=0.1575、q=0.1673、r=0.6752,特征为r>q>p.(2)藏族ABO血型分布的民族指数为0.9991.此次调查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藏族人群具有较高的O基因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结构特征,说明藏族与南方诸多民族有着族源关系.调查结果基本上与以往的文献资料相符,且符合我国省区血型频数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陈庆英研究员陈庆英男,汉族,1941年10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64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曾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中学和民族师范学校任教员,1978年至198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古藏文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做研究工作,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有(包含合著):《元朝帝师八思巴》、《中国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人《塔尔寺概况》、《蒙藏关系史略》、《吐着货普赤德松赞传略》、《西藏历史文化辞典》等,…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青海三所高校藏、汉族大学生120名,对他们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藏族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好于汉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好于藏族女大学生.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按照藏、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有效增强藏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中,藏族回族学生较多,其他民族占比例较小,为此,做了以上两个民族和汉族学生三个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比较研究,以研究三个人数最多的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异.本研究运用测试法和数据分析法,结果显示,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明显高于汉族和回族,汉族学生体重高于回族;三民族大学生营养状况不佳,其中70%回族男学生和56%的回族女学生体重较低,明显低于藏族、汉族学生营养状况;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立定跳远、藏族男大学生的握力明显高于均值;三个民族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指数比较中,汉族学生明显高于均值,藏族女生明显低于均值和回族女生;三民族大学生中,藏族男大学生目前体质总分明显高于均值,其他民族男女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均值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青海涉藏地区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非遗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青海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反映不同时期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等,随着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青海涉藏地区人民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研究发现:青海涉藏地区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非遗文化产业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提供生态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挥非遗传承人带头作用,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乡村文化自信;提供多种增收途径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等。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非遗产业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创新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限制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帮助宣传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品牌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司法管辖,是研究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处理时,必须认真考察的问题。在青海藏区,由于生产方式、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涉藏案件的司法管辖权体现出许多民族地方的特点。同时,由于涉藏案件主要涉及藏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冲突解决,也使得青海藏区司法管辖权分配更为独特。在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全面施治过程中,在"农牧分治"的总原则下,清王朝结合地方特点,不仅设置了专门的管辖机构,而且在分管区域内,又结合冲突主体、地域、原因等分别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这有效保障了涉藏刑事案件的及时解决,也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巩固和藏区的秩序安定。  相似文献   

15.
母爱的姿势     
<正>青海玉树地震中,救援者从废墟中挖出一个藏族女子,女子怀里抱着9个月大的孩子。人们看到她抱着孩子的手抓得紧紧的,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砸在她的后脑。母亲遇难了,怀里的孩子还活着,她用母爱的姿势,换来了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人类是否因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而造成视觉识别敏度的差异,采用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对青海部分藏族学生进行了视觉识别敏度的测试,经统计分析并与汉族和维吾尔族同年学生比较结果表明:(1)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对藏族视觉识别敏度的影响不是太大.(2)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图像识别反应时间具有明显的性别上的差异.(3)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黑白正像图形与斜像图形的识别反应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4)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黑白和彩色图像识别反应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8.
在党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广大藏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藏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从培训到待遇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该文对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包括小学,普通中学,民族中学等教师)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权状况全面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年度为1991年至1996年5个年度。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境内少数民族中藏族占有较大比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独特的生活习俗决定着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表明,青海藏族地区居民寿命低于同一地区汉族居民,笔者选择这一研究,对藏区牧民生活习俗进行,调查,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民族地区民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上的科学依据,使我们也尽快步入健康国家的行列,增强全民族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撒拉族的祖先来自土库曼斯坦的一个叫做"撒勒尔(SALYR)的部落,如今这个古代中亚的撒勒尔部落早已作为土库曼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但迁移到中国的一部分撒勒尔部落人又与青海的藏族、甘肃、青海的回族、蒙古族、汉族通过交往、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他们已经大大不同于古代的撒勒尔部落了。撒拉族中的韩姓多为根子姓氏,马、沈、兰、何、刘、王等20多个姓都是后来与撒拉族融合为一族后的外族的姓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