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吉育35在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降低.施氮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施氮对单株荚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为220000株·hm-2、施氮量为9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作物密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大量资料,分析了作物密度和产量的关系,提出非效应密度、效应密度、非效应产量、效应产量、临界密度和临界产量等新概念。总结出作物效应产量定律:(1)作物的个体效应产量随效应密度递增而递减;(2)以临界密度为转折点,作物的群体效应产量随效应密度递增而先递增后递减;(3)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群体临界产量随临界密度递增而递增。它们对于确定作物适宜密度,增加产量具有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最佳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配置方案,以台农71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0,120,180,240,300 kg/hm2),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12.50万,16.67万,25.0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对菜用甘薯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菜用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量增加一直增加,其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氮肥用量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其他指标最高值出现在18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种植密度对菜用甘薯茎尖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茎尖粗和叶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产量、节间长、叶柄长和叶长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茎尖产量、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合理氮...  相似文献   

5.
对庄浪县玉米全膜沟播种植密度研究的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大于零时,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等于零时,玉米产量最高;种植密度的边际产量小于零时,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玉米的穗粒数、双穗率、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拟合方程可知全膜玉米最高产量的适宜密度为6.096万株/hm2,最适宜宽行距为70cm,株距30cm或宽行距60cm,株距33cm。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通蓖7号、通蓖9号两品种进行了5个种植密度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品种667m2产量及全株籽粒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先增加后减小,且呈抛物线变化;通过各自的回归方程得出通蓖7号、通蓖9号667m2最高产量时的密度分别为1594、1588株/667m2;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两品种籽粒含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随种植密度的提高,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含量先降后增,其产量明显增加,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和产量及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和产量以中密度为最高,密度对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无氮浸出物、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显著提高,而干物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先降后增,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先升后降,而粗纤维含量逐步下降,粗灰分含量较为稳定。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以高密度施氮100kg/hm2、中密度施氮100kg/hm2、低密度施氮400kg/hm2、高密度施氮300kg/hm2时最高,高密度施氮500kg/hm2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可消化总养分等的产量及无氮浸出物含量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9.
针对裂缝性潜山稠油油藏存在应力敏感以及稠油流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门限,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和稠油可流动性的产能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产能影响因素。以渤海东部海域某区块为例油井产能随黏度的增加成指数减小;油井产量随裂缝开度和裂缝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裂缝开度较大时,产量随开度成指数增长;裂缝密度对产能的影响与开度有关。开度较小时,密度影响也较小,随着开度的增大,密度影响大幅度增加。基质孔隙内原油的可流动性可利用启动压力梯度判定,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日产量越小;若裂缝性油藏基质原油不可流动,则油井产量下降很快,产量很小,因此充分考虑基质原油的可流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相同行距(15cm)不同株距(10cm、15cm、20cm、25cm)和相同株距(15cm)不同行距(10cm、15cm、20cm、25cm)的二种种植方式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豆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15cm×15cm时,产量最高,密度再增加(15cm×10cm或10cm×15cm),产量反而下降;瓜尔豆的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植株的叶片数、株高、单株有效花序数、单株产量等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当降到行株距为15cm×20cm或20cm×15cm时,这些指标均达最大值,当种植密度进一步降低,达到行株距为15cm×25cm或25cm×15cm时,这些指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种植密度对中麦30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450,600和750万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中麦30总茎数动态、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60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植密度,但不同种植密度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无显著变化,说明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单位面积穗数而影响籽粒产量。3个种植密度下,中麦30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氮素积累贡献率及籽粒蛋白质量分数以60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最大。3个种植密度相比较,中麦30在冀东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在该密度下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能实现高产目标,并通过促进氮素的积累和转运实现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栽培上与产量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品种、密度、施肥水平。为了探索紧凑型玉米在我县的适宜种植密度,特设置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即667m^2栽6500株〉4800〉4000株〉3700株。  相似文献   

13.
地膜春小麦不同密度与施肥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与施肥的配合是影响地膜春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证明密度和施肥具有显著的互效作用。在同一适宜密度条件下,小麦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达到一定量时,又呈下降趋势,只有密度与施肥统筹兼顾,才能保证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种密度对株型紧凑的矮秆蓖麻(CSR6.181、06矮蓖1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产量减小,群体籽粒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密度处理间群体籽粒产量呈显著性差异,两品种均在39798株/hm2的密度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0.05 kg/hm2和2278.83kg/hm2,主穗和一级分枝穗对群体籽粒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冀南平原生态条件下 ,通过大田实验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掖单 19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 ,玉米花后果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Chl)、光合速率 (Pn)、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增大 ,实测产量结果 ,以 6 0株 m2 密度下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豫西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配施及其产量和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以确定该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丹参平均增产率为32%,氮肥肥效优于磷肥和钾肥.立黄土丹参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0 kg/hm2、 75 kg/hm2、 90 kg/hm2,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36:0.43,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6.27 kg丹参,产投比为4.15,每公顷净利润为33 604元.红黄土丹参施肥量分别为199 kg /hm2、 116 kg /hm2、 92 kg /hm2,产量为5 257 kg/hm2,净利润为20 696元,投产比2.9,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5 kg产品,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58:0.46.  相似文献   

17.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密度为4500株/667m2时,产量高;而普通玉米密度为5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产量表现为高油玉米大于普通玉米;经济产量表现为普通玉米大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8.
以苦荞通荞一号(T1)和甜荞通荞二号(T2)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种密度(60、90、120 kg/hm~2)和4个施氮水平(0、90、270、36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荞麦花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究一个提高荞麦产量的最优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平衡点,为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显著影响荞麦的籽粒产量,两者之间存在互作效应.荞麦在花期的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提高荞麦的光合速率能增加籽粒产量.该实验条件下,通荞一号和通荞二号适宜的播种密度均为90 kg/hm~2,适宜的施氮量为270 kg/hm~2.因此,在荞麦的高产培育中,可通过调节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提高植株的光合从而获得籽粒产量的高产.  相似文献   

19.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定向培育大径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经营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进程的比较分析可知,在相同年龄下,杉木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且密度小的林分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的时间推迟2~4 a,林木生长的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呈现出较强的生长后劲.密度管理是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在10 a前后,并且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以适当增加立木中大径木所占比例,促进大径木成材.保留密度以1 2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大径材种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