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职业女子足球训练中“心理韧性”的概念进行梳理,讨论具有心理韧性的运动员的主要特点并总结了训练方法要点,并结合江苏女子足球队的训练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心理韧性对职业女子足球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教练员应该将心理韧性训练贯穿在运动员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影响煤矿员工心理韧性的因素,从煤矿工人自身、工作、组织管理3个方面构建矿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3层阶梯结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得到了影响矿工心理韧性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心理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最表层因素集中于矿工自身层面,包括情感情绪、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中层因素包括工作年限、适应能力、工作强度、同事关系、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最深层因素全部集中于组织层面,包括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心理安全教育。其中组织公平、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心理安全教育、组织支持是矿工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明确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关键,为提高矿工心理韧性预防安全事故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城市韧性理念以城市本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城市在承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与辨析;文献调研表明,学界对城市韧性的概念定义、属性特征等基本问题逐渐达成共识,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转入韧性框架、评价体系、提升策略等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提出城市韧性研究应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拓展,并从系统性、实效性、制度性3个层面提出中国城市韧性研究的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城市韧性;防灾减灾;韧性框架  相似文献   

4.
特瑞莎.阿玛拜尔因对创造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独特贡献,闻名于国际心理学界和创造学界。本研究从其理论基础、理论支柱、理论核心、理论模型、理论作用框架等方面对Amabile的创造力理论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心理韧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韧性的因素,探索培养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途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职业意识教育、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引入导师制、调动社会支持等途径,逐步培养护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机制,受社会、学校、就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提升策略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学校适应对心理韧性与学业投入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作用,考察心理韧性通过学校适应对学习投入的中介过程是否受到学业情绪的调节.方法:使用目标抽样法,采用学习投入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问卷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对4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韧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学校适应在心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沿海和内地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沿海学生在目标专注和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内地学生;2)男女生的心理韧性在总分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目标专注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高;4)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和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山东、重庆两地的735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拖延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城镇高于农村;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源地差异不显著;拖延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生源地会影响初中生的拖延行为,但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三个维度对初中生拖延行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大学生中围绕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开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情况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且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职大学生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预测效果,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培养出较强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0.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