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大家苏轼在中国古代贬谪文学史的演进中有着突破性的重要地位。从贬谪文学的概念范畴出发,选取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的所作诗歌,分析此时期的诗歌特点,以探讨苏轼在此时期的心态变化。其心态变化轨迹主要为初至黄州时的苦闷心情,然后通过游玩山水、诗酒唱和、躬耕自足等方式得以自我宽慰,但整体而言,此时的苏轼始终处于苦乐交织的矛盾心态中。  相似文献   

2.
张九龄是开元贤相,又是盛唐前期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坛地位,不仅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本身,还由于他的文学交往。他执政期间曾荐引王维为右拾遗,并提拔卢象为左补阙。孟浩然曾被他辟为幕府,在荆州和他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是张九龄在开元十九年守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仕仍副知院士时的下属。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务)兼修国史,次年正月守中书令,与侍中裴耀卿同在相位,他们之间互相交往十分密切。因此,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裴耀卿等人,都是张九龄的诗友,他们都和张九龄有诗歌创作上的往来,在他们的交往诗中,都充分说明了张九龄的盛唐诗坛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诗人,贬谪使刘禹锡备尝忧患磨难,但也正是贬谪激发了他借文学创作抒发郁愤并与忧患抗争的动力和勇气。他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文学豪健雄奇、冷峻犀利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忧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贬谪文学写作的新路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曾是一些文学史家的执着追求,这以香港学者司马长风的文学史叙述最为典型。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有其合理根据,并在文学史建构中有重要意义,但现实语境并没给文学留下超然的纯洁空间。纯文学史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一样,都会显示出它们的极端性与片面性而扭曲文学史面目。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在政治上,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学上,也能自成一家,开启后人,他的文名,在当时已誉满京华,被称为“文场元帅”,“词人之冠”,受到人们普遍的尊崇。在这里,作者拟从历代诗话评述张九龄的角度,结合其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有关情况,分别从人品与诗品的关系、艺术风格及文学地位等三方面,对张九龄其人其事其诗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宋灭亡后,所形成的南北对峙两个政权即南宋与金源是处于汉文化同一发展层面上的,但现在所能见到的文学史著述并没有把同源、共时分流于北方的金代文学与南方的南宋文学视为一个整体,多数情况下二者处于分离状态.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一是受正统观和民族偏见思想的影响,二是对中原文化南北迁移问题认识不足,三是对宋金关系下文学生态缺乏深入了解.建立宋金文学史整体观,才会对这一时期文学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是历史上江南籍的第一个宰相,是开创岭南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被收入《曲江集》的有二百三十首。在他的诗作中,咏怀诗约占他的全部诗作一半多。正是这些咏怀诗,使得张九龄的诗能在中国诗歌史上蠃得了一席地位。张九龄的咏怀诗,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他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寄意,讽喻政弊。诗中虽然有颇多的感慨之词,但怨而不怒.尤其是他晚年遭贬谪后,情致深婉,感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的建构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欧梵《上海摩登》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去建构他所理解的文学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都市现代派的文学史,它的特殊意义体现在研究视角、理论支撑等诸多方面;赵园《北京:城与人》同样是探讨城市与文学关系的书,但与《上海摩登》比较,前者偏向于传统,后者偏向于现代。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以文学作品在时间上的线性发展序列为中心目标,寻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进程。其文学史观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通过史料考辨来坐实作家、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具体联系的实证主义文学史观;从语言、文体、风格等角度透视文学内在形式变迁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发展呈一元论模式的进化论文学史观;强调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尖锐对立为基础的阶级论文学史观等等。上述文学史观虽然各有偏重,但无疑都可以看出时间性向度的述史线索。而笔者在本文引入的互文性视角的文学史观,以符号系统的共时结构去取代文学史的历时性进化模式;放弃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 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属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 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