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小城 《世界博览》2011,(13):60-61
"幸福"实在太主观含糊。而政府以此含糊的概念来行事,将会非常麻烦。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衡量幸福正在中国流行,突然之间,幸福挂在每一名中国官员的嘴边。"事实的确如此。在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地用"幸福"与国际接轨。但舌尖上的幸福总是令人疑窦丛生。美国人曾把"幸福"一词写在《独立宣言》里,相信很多的政治宣言也是如此。但在这份宣言里,美国人也只是说要"追求幸福",而没有承诺要"实现"它。对说不清的事物,轻易做出"承诺".或许是不严谨的。"幸福"被篡改了不独在中国,进入2011年,"幸福"似乎成为全球各国的政治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李冰 《当代地方科技》2012,(10):162-162
幸福是什么?有多少人去阐释他,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幸福的内涵,我们常常把追求幸福挂在嘴边,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也许我们的追求是盲目的,也许是即兴的,特别是对于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要学习幸福,要理解幸福,因此我试图在语文教育中就幸福教育进行探索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幸福的认知、幸福评价和获得幸福的途径等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对社会的依赖性和追求幸福的灵活性以及对未来幸福的信心上独生子女大学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同时都要以责任感为前提,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依托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作为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幸福感淡化、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与立足责任生存教育和幸福感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完善的责任意识和追求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公正现象促成了各阶层人们在教育问题上的矛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教育公正思想历史的梳理,对中外教育公正观做了比较研究,阐释了教育公正的内涵,即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而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关心公正的原因,公正的含义和公正的重要性,在关心公正的同时,我们要处理好公正与平等、公正与效率、公正与分配差距的关系,明确实现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阿奎那认为人的本性在于人的理性.人性中的罪恶是人的理性违背上帝意愿的结果,社会和国家的产生是人性的必然产物.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而最高的幸福在于灵魂的拯救,分享上帝的快乐.只有上帝而不是国家才能实现人的最高幸福.教会作为上帝的代表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拥有科学合理的理性幸福观是人们能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当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被确立,数学文化的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的重任,以培养能真正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公民为目标。在高校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增强数学理性精神、挖掘数学德性内涵、提升数学审美品位等策略来帮助大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  相似文献   

10.
试论幸福     
生活于建设“四化”之际,处于改革开放之时,每个人都企求生活也现代化,企求生活幸福.岂止今人!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企求自己的生活过得美好、舒心,他们将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美其名曰“幸福”,终身不懈地去追求它,为它而奋斗.因此,古来思想家们都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本性.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幸福呢?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由于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生活经历的差别.以及由此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别,特别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解不同,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同,众说纷坛,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指出自由、平等、公正的法律精神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光谱——精神与生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上的一个最简单的真理大约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他为人民谋幸福”,因而他就可以成为人民的救星、人民顶礼膜拜的领袖。 然而,在人们为了“幸福”付出许多之后,“幸福”仍然距离人们很远。人类社会在现代的发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金婚》以新颖的编年体形式,为观众勾勒了一个长迭50年的中国婚姻状况。然而创作者表现出的性别观念是陈旧的,至少是缺乏客观、公正、平等的。在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站在客观、公正及平等的角度来塑造两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抗日战争,取得辉煌的胜利,已经四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经历了多次劫难而正趋向更紧张和不稳定的时代。复杂而动荡的国际局势,超级大国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军事集团的对峙和国际“热点”的冲突所孕育的危险,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各国人民首要的共同任务。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幸福,如何才能避免人为造成的毁坏和灾难?如何才能实现持久而公正的国际和平?我们必须作出  相似文献   

15.
伊壁鸠鲁立足理性建立了幸福观 ,他认为唯有理性才能得到快乐 ,感觉是幸福的开端 ,但不是幸福的目的 ,知足和明智是幸福的目的。他认为追求幸福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无所畏惧和崇尚正义的态度。他的幸福观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追求个人完善和社会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学生获得幸福感的途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应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幸福。关注学生的幸福不是为他们找乐,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活动状态,使他们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去感悟幸福、创造幸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生活、探究生活、群体生活和挑战生活。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包含着民主政治的一些元素,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儒家的终极理想与民主政治并不矛盾。儒家参与政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作为近乎于公民社会的政治社团的功能,儒家对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诉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为切入口,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格平等和参与平等为基础,“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发掘儒家文化的价值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教育体现出越来越违背人幸福体验并压制人性的特点,教育已经开始异化.因此,追求与人性相应的幸福成为教育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且长期的课题.基于对中小学学生幸福缺失的现实、原因及追寻的探讨,得出培养幸福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最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激发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并最终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9.
劳尔·卡斯特罗在参与和领导古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公平思想: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公正与平等,平等指的是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不平等,是剥削,牺牲了效率;社会主义既要公平也要效率,两者不可偏废;为了公平而忽视效率或为讲求效率而牺牲公平,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古巴应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以效率增进和确保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混用着平等、公正、公平等范畴,混用这些概念,是造成对公平问题认识混乱的重要原因,有必要给它们一个明确的界定。平等、公正、公平三个范畴作为人们的自觉追求都是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的,平等是公平的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平等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自发状态———阶级社会的极度不平等———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社会公约的平等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的过程;公正是一种原则,是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准则,公正原则体现了历史的制约性和相对性;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公平是在公正原则规范下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的程度和标志的一种状态,人类历史是一个从相对公平不断接近绝对公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