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失重法、静态与动态(DMTA)力学性能测试和IR分析,研究了其热氧老化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热氧老化条件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失重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服从指数规律;其弯曲强度保留率在25℃热氧老化条件下与老化时间无关,而在100和150℃条件下则随时间呈指数规律衰减,并且温度越高,其弯曲强度保留率下降越快;DMTA与IR分析结果一致,25和100℃的条件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老化形式为物理老化,而在150℃的条件下,则既有物理老化,又有化学老化。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蒙脱土(原土、OMMT1、OMMT2)与聚丙烯分别熔融插层复合.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3种蒙脱土均与聚丙烯成功插层复合,制备出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重点研究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聚丙烯材料中,添加少量蒙脱土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明显改善材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对3种PP/MMT复合材料热氧老化样品进行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和表面形貌观察,发现蒙脱土片层在聚丙烯中插层复合越充分(乃至剥离),其抗热氧老化效果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黎蒴栲/PVC复合材料湿热氧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箱设置温湿度交变的循化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湿热氧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稳定剂对黎蒴栲/PVC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湿热氧老化后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大幅度下降;拉伸断裂伸长率和冲击韧性,添加了受阻胺和UV300的稍有上升外,其余的稍有下降;并通过FTIR谱图分析湿热氧老化前后基团的变化,得出湿热氧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抗氧剂对再生聚乙烯塑料的抗老化性能影响,测试了材料的氧化诱导期和热氧老化性能反应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YKR-415的加入使再生聚乙烯塑料获得优良抗老化性能; YKR-415加入0. 35%时,氧化诱导期为57min,老化后拉伸强度变化率为-10. 82%,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为-14. 77%。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多种不同聚乙烯接枝马来酸盐离聚体中不同金属离子、不同中和摩尔比、不同羧基含量随时间变化对离聚体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离聚体的性能表征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候箱设置温湿度交变的循化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湿热氧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稳定剂对黎蒴栲/PVC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湿热氧老化后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大幅度下降;拉伸断裂伸长率和冲击韧性,添加了受阻胺和UV300的稍有上升外,其余的稍有下降;并通过FTIR谱图分析湿热氧老化前后基团的变化,得出湿热氧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120℃温度下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硫酸钠(Na2SO4)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热失重分析(TG)、差示热量热分析(DSC)、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模型(Jeziorny方程)以及热降解动力学模型(Kissinger方程、Flynn-Wall-Ozawa方程、Coats-Redfern方程)等表征方式分析了添加抗氧化剂1010前、后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对HDPE/Na2SO4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降解动力学、结晶动力学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增加,HDPE/Na2SO4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均下降(复合体系失效方式是HDPE/Na2SO4复合材料内部开裂所致),添加抗氧化剂1010后,同一老化时间下,HDPE/Na2SO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结晶速率和结...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热氧老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估干式变压器的寿命 ,必须研究环氧树脂的老化机理。介绍了环氧树脂样品的热氧老化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文中试品采用 60 mm× 1 5mm× 6mm的长方体。用热质量损失作为描述老化特性的性能指标。通过加速寿命实验研究 ,求得在设定温度为 1 70℃及 1 55℃条件下 ,样品热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的关系曲线 ,及求得质量损失达到 3.4%时 ,老化时间分别为 360 0 h和 2 80 0 0 h,温度指数为 1 60℃。并发现 ,在同一暴露时间 ,热质量损失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100℃加速热老化前后的性能。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熔融性能均存在明显的影响,氢氧化钠碱处理纤维及使用界面增容剂均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熔融峰温度。然而,热老化将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变熔融状态及结构形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氧老化前后的拉伸试验和黏度试验评价高韧性环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通过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及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考察热氧老化对高韧性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与美国环氧沥青和日本环氧沥青作对比。结果表明,热氧老化对三种环氧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均不显著,老化后仍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其中,高韧性环氧沥青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施工容留时间分别损失了8. 9%、11. 2%和4. 8%;其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低温破坏应变和疲劳寿命分别下降了6. 6%、5. 7%、8. 2%、8. 1%。高韧性环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略逊于美国环氧沥青,而优于日本环氧沥青。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模压成型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PET)废纤/竹原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研究纤维梳理方式及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纤维比例、不同纤维梳理方式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无显著差异;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显著高于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纤维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耐水性能优于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动态机械热分析显示:复合材料储能模量随竹原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PET纤维含量的增加使复合材料阻尼效应增加。复合材料吸水动力学表明:水分在竹原纤维比例高且分别梳理的复合材料内部的扩散符合Fick定律;而水分在竹原纤维比例低且纤维混合梳理的复合材料内部的扩散行为不符合Fick定律。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吸水膨胀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温浸泡、60℃水浴、沸水煮沸3种试验处理手段对木塑复合材料尺寸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就各个方向的变化进行了量化比较,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结果表明,板材不同方向上的吸水膨胀尺寸变化规律为:宽度方向>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在处理时间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条件下不同方向吸水膨胀尺寸比值的平均值约为:宽度/长度=2.31,厚度/长度=1.87,宽度/厚度=1.34.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然老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海水浸泡-阳光暴晒循环老化的方法来模拟海洋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实际工作环境,分别评价手糊和真空成型两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通过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轴向拉伸强度和面内剪切强度的分析,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湖北武汉和海南三亚70d的自然循环老化,增质量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干燥试件强度大于湿态试件剩余强度,武汉试件老化剩余强度大于三亚试件剩余强度,手糊和真空成型2种工艺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老化规律和失效类型.  相似文献   

14.
运用DS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种基体合金化的亚微米Al2O3P/Al-Cu-Mg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Al-Cu-Mg合金中时效过程明显,改变Cu、Mg元素含量抑制了时效析出过程。复合材料中,添加亚微米Al2O3颗粒使得G.P.区受到完全抑制,亚稳相的时效析出变得困难;提高Cu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复合材料的时效析出。  相似文献   

15.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气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表面沉积法制备HDPE/NiS和HDPE/Fe_xS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光电流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方法对其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经测量HDPE/NiS表面电阻率可达10 ̄1Ω左右;HDPE/Fe_xS表面电阻率可小至10 ̄2Ω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塑炼混合法,在碳黑及其它辅助填料的含量一定时,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模压压力、温度、时间及模压后样品冷却时间对HDPE/CB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的影响,发现模压温度、模压时间和冷却时间都对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影响显著。在最佳模压条件(模压压力为10Mpa,模压温度155℃,模压时间20min,模压后样品冷却到室温的时间40min)下得到HDPE/CB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为0.6n·m,PTC强度达8.41,电阻率负温度系数(NTC)效应仅为0.2.  相似文献   

18.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冷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