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学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应该属于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新学派 ,基本属于文化学范畴 ;而人类学领域内的文学人类学 ,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人类学目前存在更多的是问题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够”。首先 ,人类学界对文学人类学的关注不够 ;其自然结果就是投入不够 (指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              力 ) ;其三是理论建构不够 ,本土的和西方理论介绍均着力不够。  相似文献   

2.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比较文学第十届学术年会上首次成为专场会议之一。此次专场会议展示了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1.关于人类学转向问题的理论研讨;2.对文学人类学元话语和方法论的思考;3.有关文学人类学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是文学学科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而人类学则是整个人文社会学科中真正能够全面体现出开放性特色的一个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的梳理,说明了二者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表明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文学人类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文学人类学本质上是诗与形象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从19世纪的“世界文学”理念,到20-21世纪的文学人类学理念,表明文学观的一场重要变革,从西方第一世界贵族化的文学观到涵盖全球第四世界诸多原住民的文学观,变革的核心在于学术伦理的大转向:从殖民时代的霸权到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公正与平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艺本体论讨论与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不仅推动了文艺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而且还促进了"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认识分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文学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路向及研究格局.仅仅把注意力投向方法论革新,以及主体性精神生长等方面去探究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发生的原因,很容易忽视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建构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有什么合理之处,又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等.  相似文献   

8.
文学人类学将文学视为不同文学存在样态的文学共同体,该文学架构内的诸文学形式处于互动状态。此种立体网络的文学理念为文学人类学本科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使得文学人类学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关于教学内容与课题内涵的理解出由此出现新转向。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文学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人类学在世纪之交的时期出现,既是对社会变迁的学术呼应,又是学者们在重构知识体制思维下的自主选择。文学人类学出现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它宣告一个新学科的诞生,而在于它为新时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号召打破学术陈规,以务实、求真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贵阳花溪举行。文章从人类学对传统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学范式看人文社科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研究或文学创作、质疑和反思等四方面介绍本次与会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和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近年来颇受学术界青睐,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国内学术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文学人类学的另一种类别和形式的“人类学文学”则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这种写作能体现学科的综合和打通优势,值得提倡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N级编码理论将知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视野引入文学批评,不仅文学史获得了一个更宏大的背景,文学文本也成为潜意识与意识、历史与当下、神话与现实的交叉点,从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阐释空间。N级编码是对文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相对于以往启蒙立场上的寻根指向,打破了以往二元划分的条块和界限,从而勾勒出一幅更为完整的人类精神图景。经由这种视角,我们得以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审视文学乃至文化符号,这也正是文学人类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弗雷泽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知识贮备为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新人文学开辟出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中国学者将中国的学问传统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全球化视野相联结,逐渐走向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相结合的跨学科方向——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在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观(文学观),也就是将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无文字民族的多元活态文学提升到大传统的地位,用多重证据法来实现具体研究操作与理论建构的统一性。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凸显了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2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类学对比较文学视野的开拓:一、比较文学的人类学转向: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多样性及地方性问题;二、文学人类学的追问:文学的概念和功能究竞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22日至23日,文学人类学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结合研讨会主题及文学人类学近期研究动向,综观研讨会全程,可归纳为超越文字限制的跨学科范式,N级编码理论,玉石文化,神话(兼原型)、族群(兼民族)、仪式(兼民俗)、生态、宗教信仰等文学人类学研究热点以及文学的人类学批评等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因网络平台这一特殊载体,在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作方式、创作主体、文本形式、阅读方式和读者群体等方面的改变,特别是读者借助网络平台广泛的参与到了网络文学的活动中,而网络文学由于自身的数字化、交互性等特性,使得读者介入到文学领域之后必然对文学创作形成一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创作与阅读的群体性、主受体的双重肯定性、关系模式的变动性、生产与消费的自由性、创作的合作性等多元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