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可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和迁徙史诗三大类型.创世史诗歌唱的是创世神话,常有宏大、深远的绮丽想象;英雄史诗歌唱的是民族英雄,常有伸张正义、慷慨激昂的抗争意识;迁徙史诗歌唱的是迁徙的历程,常有背井离乡的隐隐哀伤.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特别是迄今依然在传唱的史诗,其特点处在不断的变迁中.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类型和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南少数民族史诗包含了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三大门类,其中创世史诗、迁徙史诗最为丰富;西北少数民族则以英雄史诗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2.
突厥语民族和蒙古族由于相同的游牧经济生活、共同的萨满文化背景、错综复杂的族源关系和频繁的历史接触,他们的英雄史诗之间具有诸多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和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规律和结构类型的比较研究,阐释了突厥英雄史诗和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特质的研究,挖掘出西方文化的基础和精神内涵;通过对宗教、战争在民族融合中的表现、影响,阐发二者在古代西方文明、文化互动、互补、整合中对文学的影响:体裁上以神话、史诗、英雄传说、英雄史诗和教会文学为主,文学的精神内核表现出世俗人本意识、宗教人本思想的特征,其合理成分——仁爱、宽恕、平等等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文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介绍彝族民间学《支格阿鲁》。提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诗。作分析了这部史诗的学艺术成就及作品所反映的彝族古代哲学思想,并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人类学和民族学价值,提出这是一部任何英雄史诗所无法代替的巨。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在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整理,全面而真实地向世人呈现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史诗),是反映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是该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因此,《格萨尔王传》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英雄史诗(史诗产生于人类的英雄时代即青年时代,故又称为…  相似文献   

7.
2012年初流传在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口传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卷)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为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通过实地考察和参加唱诵《亚鲁王》送灵仪式,理解参与者如何在言语交流中共同完成意义的生成和情感的传递,体会仪式中过去与现实的"共在"、神话岁月与传媒时代的无缝衔接。《亚鲁王》既是苗民的"圣经",又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和"族系家谱",对其整理发掘研究,将会对中国史诗学甚至国际史诗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8.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族民族之魂和伟大历史文化宝典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能够口头保存并将其世代流传是天才史诗演唱者的功绩,这些民族艺术家们在演唱史诗《玛纳斯》时,既继承了前辈史诗歌手传统的演唱内容与风格,又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成份,使得史诗在结构上进一步完善,艺术上进一步提高.本文中笔者将对乌恰县67岁的史诗歌手曼拜特·曼拜特阿勒,对他的生平、学艺过程、人生经历以及他演唱的文本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全面展现曼拜特·曼拜特阿勒德的一份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12.
英雄史诗作为表现全民族“原始民族精神”的文学体裁,其主题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环喜马拉雅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展示本民族觉醒时期的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事迹的同时,表达了不同文化类型孕育的史诗主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中国当代史诗小说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加以审视,通过具体作品阐述了这一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并以“英雄史诗”“世俗史诗”“现代史诗”概述了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蒙古英雄史诗考验婚中所叙述的英雄为岳父家驯服野生动物而作为娶其姑娘的条件这一母题是蒙古先民真实婚姻习俗之反映,与世界其他民族古老服投婚相似。英雄为岳父家驯服野生动物的考验任务与蒙古先民游牧年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民间英雄史诗。笔者对柯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作一介绍,一则,沉痛悼念《玛纳斯》演唱大师朱素普·玛玛依;二则作为学习《玛纳斯》的一份汇报;同时也是对热情帮助笔者学习柯族语言文学,多年来一直支持笔者从事柯尔克孜族工作的柯族人民的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了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形成,并从文学的角度对这部史诗作了概要性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奥音 《科技信息》2012,(7):654-654,656
《江格尔》是众多蒙古族优秀史诗中的一部,亦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其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的卫拉特蒙古人居住区域,是蒙古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蒙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从《江格尔》的文化内涵、结构体系、艺术形象、诗性语言及艺术表演等层面多角度地进行了审美探求。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的神话大熔炉,大量早期的新旧神话在此交汇衍变,促成史诗的成型。尤其是关于新旧神谱和凡世英雄的来历、地位、联系和功过的传说题材丰富多彩、脉络分明,是作者、时人以及诗中所有“角色”熟知公认的事实,其他与荷马史诗几乎同时出现的短篇史诗可以为证。这充分说明《伊利亚特》蕴含的神话传说与今人理解有不同,它们是古代初民坚信不疑的精神食粮,是英雄史诗成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贝奥武甫》和《阔布兰德》分别是日耳曼系民族和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平行比较研究的视角,还是关注女性形象的视角,都是—个比较新的话题.经过对比,不论是在坚毅赛过须眉主题下,还是在温情消解暴戾主题下关照,女性都是英雄史诗暴力嗜血语境中一股清新的力量.虽然这些女性生存于差异很大的古日耳曼海洋文化和古哈萨克草原文化背景之下,但作为英雄史诗男性主导话语权时代英雄们雄伟身躯旁的柔弱女子,她们都摆脱不了第二性、被奴役、被损害、被忽视的地位.两性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等的平等只有等到女性经济自主能力与男性对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这一过程也许还在路上.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河流中,文化是一种交流。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其他民族的记载中能够引起他者目光的魅力。将波斯英雄史诗《列王纪》与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上的影响及表现是一种新的尝试。只有认真地对两部史诗进行阐释、分析与研究,才能弄清史诗和种种文化之间的磨合过程。因此,对这两部史诗的研究,不仅能阐释其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更具有回顾过去、认清现在、展望未来的指导作用。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两部史诗,不但会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而且还能探究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