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民众艺术 ,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所  反映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以及它在我国民间 ,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实用性进行探讨 ,以说  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塞民间剪纸的特色王晓时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产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剪纸艺术,无论从艺术风格、艺术内涵以及其它方面都保持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理和审美情趣,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在哲学、美学、...  相似文献   

3.
分析民间信仰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信仰变迁对传统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意趣的影响,提出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环境下,应寻找适合现代民众的信仰需求,保留传统信仰文化的情感气质,将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艺术载体,进而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使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环境下依然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菏包是民间刺绣工艺品,它是实用的艺术,也是爱情的信物。荷包工艺的题材内容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它的抒情手法是以图象为媒体,但又和古代民歌中的比兴寓意修辞方法一脉相承。它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孪生姊妹,民间荷包工艺集中体现着民间美术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5.
王琦 《科技信息》2007,(15):191
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明,在传播信息和交流感情中,有其特殊的价值所在为民间民俗活动广泛接受,在实践中约定俗成,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被广泛的接受和识别,理性地应用于特定的民俗活动中,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剪纸艺术。我们通过这些剪纸纹样符号,不仅可以认识剪纸艺术自身,还可以了解它所涵盖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林燕  陈翔 《甘肃科技》2005,21(6):190-191
陇中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陇中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民间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今天,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陇中民间剪纸正面临着消失的现状。因此,对其变迁和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民间剪纸本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剪纸可谓是一枝最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温度的花朵,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散发着远古文明的气息。陕西本土民间剪纸艺术孕含着华夏民族精神和地方文化,在剪纸内容和题材方面彰显着地域特点,制作手法延续了成熟的传统技术。为了继承优秀的剪纸艺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剪纸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幼儿园任教时能完成剪纸的早期教育,做好从娃娃抓起的工作,使我们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燕小英 《科技信息》2010,(33):I0261-I0261
当代剪纸艺术的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适合时代需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作品。把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的中国古老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文化,用民间美术理论指导剪纸创作,追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即钟情于民间剪纸风格,注重弘扬时代作为精神。  相似文献   

9.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剪纸因为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受到人们欢迎。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都市设计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久被遗忘的民间剪纸艺术被融入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剪纸艺术以其自身古老的原始稚拙之美而显示出其视觉的张力,它们那独特的原始美常常让现代都市人为之留恋往返。民间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美而受到了现代都市设计人和普通大众的青睐,也渐渐通过设计人的传承、交融、变异等手法融入到都市文化生活之中,它们被作为当下时尚设计的新元素和新素材而广被拓展和创新。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推广中对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的提炼和展示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在现代都市设计文化的发展中既顾及到保护和传承又顾及到发展和创新,文章对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在现代都市文化中实际使用的层面和渠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具普遍性、广泛性、象征性的一种艺术形态,吉祥剪纸是一种观念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俗生活的实现.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用剪纸的方式把一些文化内涵流传到了现代,因而剪纸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动物图形寓意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题材,它的存在反映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和意识.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所包含的寓意是通过象征、比喻、谐音等形式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2.
剪纸是中国早期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延续几千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底蕴和恢弘气度。河南地处中原,河南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古老的中原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古老视觉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慢慢地再演化,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法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表象上看,这种艺术形式正在消亡,实则不然,只是它的发展角度和深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怎样继承和发展河南民间剪纸,将是中原艺术形式整体发展的必备环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是皖西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同时也折射出皖西地域皋陶、庐剧文化及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卖场展示空间作为服装终端销售的载体,是服装品牌体验的重要场地,其展示空间的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对传播皖西红地文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其自身,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民间剪纸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的价值为研究对象,以山西民间剪纸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归纳总结了民间剪纸艺术在承载民俗文化内涵,发挥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中的价值。通过研究,旨在提高世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皖西民歌在艺术形式、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其内在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皖西民歌地域特质、社会功能和发展手法上的剖析,探析出它蕴含于内的文化品格和本质精髓。此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独具韵律的皖西民歌文化属性有所裨益,还将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性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童丽云 《科技信息》2011,(13):633-633
1教学目标1.1欣赏不同的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1.2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从而感受到剪纸中蕴藏的民间文化。1.3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2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同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3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4教学过程4.1导人4.1.1认识“剪花娘子”库激兰(1)简介“剪花娘子”库淑兰:原名叫桃儿,  相似文献   

17.
民间剪纸,包括“刻”的形式在内。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并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每逢过年过节、婚嫁、喜庆都要用上它。剪纸教学,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以及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学中都当作一门重要的内容来上。由于剪纸的材料与制作较为简单易行,加上民间到处易见,所以学生对剪纸课极感兴趣。剪纸教学可以成为农村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收集和学习民间剪纸不仅能加强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在剪纸教学中如何把民间剪纸结合起来。本人几年来作了如下的尝试。一、搜集民间剪纸并进行归类:通过学生广…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石雕装饰图案是万事万物与人、精神情感与物象的完美结合。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实现建筑地域风格在技术、艺术、人文等和谐统一。应用雕刻技艺七法在图案不受自然物象结构、透视、比例、虚实等束缚下,将不同时代的思想、习俗、审美趣味延续在石构件上。闽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受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影响,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赋予古厝生命和灵魂。雕刻在石构件上的文化思想在闽民间推崇至今。关注闽地域建筑历史与文化特色,既要注重保持多样性的人文环境特征,也要重视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精髓,只有将优秀的装饰图案文化发展并延续下去,才能使传统装饰图案文化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和林格尔剪纸具有深厚而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在内蒙古地区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剪纸文化体系中,它是草原文明的艺术升华、群众生活与社会制度的社会再现,同时,也体现着"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精神构建。  相似文献   

20.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空间图景于革命叙事之中。在《少年飘泊者》《咆哮了的土地》《乡情》等革命小说和诗歌中,呈现了大量皖西山川风物、民间风俗以及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凸显。这些畅销的诗文既广泛宣传了革命思想,也扩充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题材领域,并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皖西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