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边 《科技潮》1998,(2):51-51
人究竟能活多久?带着这一问题,来自世界各国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最近聚会德国柏林,举行了名为"衰老的分子观"的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的最新结论颇令人鼓舞。从理论上讲,人类寿命应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这样人类寿命是100~175岁。按细胞学的研究成果推算,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其个体细胞一生分裂72~114次,寿命可达250岁,鸡细胞一生分裂15~35次,寿命可达30年,人类细胞一生可分裂50次左右,寿命至少达120岁。无论在生物工程实验室,遗传工程研究所或是老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钟玉昆 《广东科技》2001,(12):53-54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正常寿命应为120~150岁,而且这还不是她的极限,这一论断已被科学家证实。根据动物学家的大量科学实验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包括人类)的寿命与其发育期和成熟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自然寿命与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全市人口11857478人,其中百岁老人72人,占0.615/10万。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平均101.6岁。女性61人,男性11人,性比0.16。父母双方或一方寿命等于和超过70岁的41人,占70.7%,不足70岁的17人,占29.3%,其余的不详。说明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因素控制。72名百岁老人共生育子女314人,现已自然死亡242人,其寿命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寿命也是一种性状,由于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彼此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所以寿命是一种数量性状。据此,作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人类的寿命受多基因(即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又受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性格类型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影响。每对等位基因都由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完全的显性基因组成,但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作用;各显性基因的单独作用是微小的,但彼此相等,而它们对寿命的共同作用是累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在性格温和、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一个人带有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数越多,其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全市人口11857478人,其中百岁老人72人,占0.615/10万.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平均101.6岁.女性61人,男性11人,性比0.16.父母双方或一方寿命等于和超过70岁的41人,占70.7%,不足70岁的17人,占29.3%,其余的不详.说明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因素控制.72名百岁老人共生育子女314人,现已自然死亡242人,其寿命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寿命也是一种性状,由于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彼此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所以寿命是一种数量性状.据此,作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人类的寿命受多基因(即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又受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性格类型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影响.每对等位基因都由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完全的显性基因组成,但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作用;各显性基因的单独作用是微小的,但彼此相等,而它们对寿命的共同作用是累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在性格温和、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一个人带有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数越多,其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5.
语录     
正"我们国家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人均医疗卫生费用还不到11 0美金;美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8900美金,他们的人均医学寿命是76到78岁;欧洲人均医学寿命78岁到80岁,他们的医疗卫生费用是一万美金。——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未来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抗衰老产业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抗衰老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需求,按照生物学原理,人的寿命最短是100岁,最长可达175岁,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而现实却是我国的平均寿命只有67.8岁,日本的平均寿命87.6岁,相差20年。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本应该活到120岁以上的寿命减少40-50岁。科学研究证实,提前患  相似文献   

7.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8,(3):10-11
1人类寿命与身高已达到极限【美】《新闻周刊》2018年1月19日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人类已在寿命、运动能力和身高方面达到极限,即使未来医学、科学和营养水平继续提高,这些能力依旧无法随之继续增长。该研究团队收集了120年来人类在寿命、运动能力及身高等方面的数据,并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由于20世纪以来工业、科技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在这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一位科学家称,有望在近期内破解阻止人类老化的秘诀,到时活到1000岁可能不再是梦想。奥布雷德格雷博士是一名生物学方面的理论家,毕业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他是美国加州"人工可忽略衰老策略"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官。德格雷称,他在现有的再生医学治疗的基础上研究了一项新型疗法。他将人的身体比作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五普和六普的数据资料,编制了一套分性别、分城乡的完全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2010年我国总体平均预期寿命为77.9岁,女性大于男性,城乡之间的差距大于镇乡和城镇的差距,与2000年相比,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5.48岁,男女性预期寿命差距增大,城乡差距由6.11岁缩短为5.97岁;平均剩余寿命方面,男女性平均剩余寿命差距缩短了1岁,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为0~6岁;平均预期寿命矛盾现象消失;60~90岁组死亡率降低对0岁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最大,均在55%左右,女性高龄者居多.  相似文献   

10.
寿命极限研究的人口学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生物个体都是有一定寿命的。我们可以假定生物具有特征性的寿命极限是老年医学和衰老生物学理论的基础;而对寿命极限本身的研究则是生物学的一个重大课题。Fries认为,影响寿命的因素比较复杂,但是每个个体的最大寿命是由遗传决定的。如果一个个体幸免各种可能导致早亡的危险生存下来,其生命将由衰老决定,并以自然死亡告终。也就是说,环境条件的改良,只能减少早亡的发生,但不能延缓衰老死亡。事实上,能够活到生理上允许的最大寿命的个体是很少的。那么,是否存在遗传上决定的寿命极限?人的寿命极限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3):54-54
想知道你能活多久吗?据英国《太阳报》2月6日消息,美国的科学家珀尔通过研究各种对人体有益的举止和对身体不利的行为,并根据医学方面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计算大致寿命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3):12-12
抗抑郁剂"米安色林"能延长寿命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MichaelPetrascheck等对线虫体内能够延长寿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筛选,结果令人吃惊:一种用作人类抗抑郁症药物的化合物"米安色林",能将线虫3个星期的寿命延长近1/3。用不同突变体所做的试验表明,该药物延长寿命的效应所涉及的机制与通过节制饮食来延长寿命的机制类似。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米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寿命随着社会、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现简述影响人类寿命的多种因素和人类衰老的学说,以及人类寿命工程给生命科学带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飞机服役年限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军一批退出现役飞机服役年限的统计资料入手,并借鉴外军几型飞机的使用情况,提出应均衡配置飞机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合理确定飞机服役年限。并对经济寿命的延长,从数学上作了分析。指出:在机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远比飞机平台快的形势下,延长飞机服役年限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装备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一共调查分析了贵州39个县市区113个点391位60岁以上老人及其父祖两代共1487人的寿命与性别,寿命与遗传,以及居住环境,职业,吸烟,喝酒等环境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所大学里的一只5岁的老鼠死了,这相当于人200岁的寿命。科学家还使软体虫的生命延长了1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把果蝇的寿命延长到71天,它们通常只能活37天。全世界人的平均年龄至今还未超越70岁这个界线,为何科学家不能找到使青春永驻的秘方呢?俄罗斯科学家就此对几个青春永驻的话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本世纪末,有两项伟大的科学贡献,其一是核弹;另一是螺旋藻。而就对人类的益处说,后者远远超过前者”。——摘自克里门特博士的医学报告。螺旋藻——佳里姆人均寿命90岁的根源。非洲乍得的佳里姆族人和中美洲墨西哥等地的居民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18.
寿命反比式     
汪玉华 《科技潮》2001,(11):84-84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腹便便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常受大腹便便之累。尽管有人称之为“福态”、“发福”,其实这不是什么好现象。瑞典医学专家对腰围与寿命的关系进了20年的观察和研究,他们认为,不论男女,腰围的粗细和寿命长短之间有直接关系。他们分别对85名男子和1462名妇女,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研究,将全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后发现,50岁左右的男子如果身体较瘦,但却腰较粗者,他们其中的29%的人活不到70岁。但是,他们之中身体较胖,但腰围却比较细的人,却有95%的人可活到70岁以上。至于他们之中腰围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性别、职业和谱系,并绘制了57个完整的寿命谱系图,其中男性10名(占总数的17.5%),女性47名(占82.5%)。男性中脑力劳动者4名(占男性总数的40%),体力劳动者6名(占60%);女性中脑力劳动者1人(占女性总数的2.1%),体力劳动者3人(占6.4%),操持家务者43人(占91.5%)。有长寿家族史者40人(占寿命家族史清楚者的70.2%),无长寿家族史者17人(占29.8%)。百岁老人配偶寿长≥70岁者,其已故子女的平均寿命高于配偶<70岁的。作者认为长寿是遗传的,并着重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女寿星数明显多于男寿星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过去对冷聚变争论的风波,实质上是一场误会.本文指出冷聚变不是传统观念的核与核聚变,而是可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能进行的新型聚变.文中论述杨介甫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双中子态理论模型;讨论双中子态的产生方式;估算双中子态寿命并论证它的稳定性;给出可与实验比较的冷聚变率和骤发中子能谱;预言冷聚变产物中有氚、中子、银、及长寿命放射性钯107的存在;解释钯中含氘率高和氚与中子产额比高的原因.最后指出"死后热"现象也可用双中子态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