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信息研究法与文献资料法,在对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政策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依据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执行路径,研究发现:美国通过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目标层次、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和标准以及投入学校、社会双重保障的政策资源等,构建了多元合作、协同共进的政策网络执行主体,并运用多样化的执行方式,提升青少年目标群体的认识路径,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执行可借鉴美国经验和教训,在保障学校主体执行地位的同时,重新认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大力宣扬"青少年身体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观点,打破封闭的政策网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和加强藏羌走廊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探讨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60名四川省藏、羌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和民族的中小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性(p<0.05),近30%的中小学生不能够规律性地从事体质健康行为,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受社会资本影响较大,运动行为高分与低分者在家庭经济、师生交往、体育政策、体育场馆、亲朋互动与社会信任上存在差异性(p<0.05).建议紧扣藏羌走廊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实施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机制;重视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性关键作用,提升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完善社区开展民族体育运行机制,加大藏、羌族传统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庆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的分析,查找出影响中小学体质健康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全国第四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为进一步掌握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我市于1995年5月组成体质调研工作组,对兰州市城乡7—18岁中小学生共计5760名学生的形态、机能、素质及健康检查等四方面进行了检测。现将我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谭文斌  李明柱 《科技信息》2011,(11):198-198,17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几年关于中小学生自然环境与体质健康的研究从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作了回顾,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状况方面呈上升趋势,但身体素质方面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卢艳梅 《科技信息》2011,(36):292-29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体质不容乐观,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健康体质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老化及教师队伍较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探究了高职院校健康课程体系的组成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咸宁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分析与建议.建立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标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近5a学生的体质下降尤为明显.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银川市,也同全国一样.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对银川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睡眠及饮食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背景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对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体质等级的学生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参加体育锻炼、吸烟和家族病史等家庭背景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体质优生的家庭背景优于体质差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韶关市1 160名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经分析认为,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在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少,但根本原因在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其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予以解决,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2):110-11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1 080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分析,确定了3套身体运动功能干预方案,在体育课上进行了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这3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身体运动功能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规律,为今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提供了新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同时也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入基层学校做试验推广,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镇江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分析法,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寻找小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特点。给予发育期的学生正确的指导,以达到科学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白俊伟 《科技信息》2012,(33):I0182-I0183
体质弱势大学生是高校普遍又特殊的心理障碍高发群体,社会、个人和学校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体质弱势大学生的健康。健康促进理论的提出,对体质弱势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媒体的教育传播功能来构建综合的健康教育体系,从理论、观念上提高体质弱势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效果、增进其身心健康的认识.将是促进体质弱势大学生健康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以苏北地区五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对测试数据分析,梳理出苏北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的一般特点,为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身高、BMI等客观身体指标的现状、特点以及它们与身体自我的关系.方法:用黄希庭编制的身体自我量表测试615名初中生,同时测量其身高、体重.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身高、体重满意度及身体自我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身高与身高满意度、运动特征、身材特征得分正相关(P0.01),高矮两组学生身高满意度、运动特征、身材特征均值差异显著(P0.01);初中生BMI与体重满意度、身材特征负相关(P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学生体重满意度、运动、身材特征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高、BMI影响初中生身体自我,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自我意识,进而健全初中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 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地震灾区中学生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偏执和人际关系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影响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主要因素为心理辅导、体育锻炼、异地疗养、社会援助和自我调节.以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在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法实验》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根据新的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教法实验》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师范生的综合实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用俞国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在不同的抽样阶段分别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有效问卷4170份。结果: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高到低呈下降趋势。伴随年级因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年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一定联系,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上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韦画世 《科技信息》2012,(1):306-307
本文针对学校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找到适合于学生身心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发挥体育原有的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使传统的身体素质教学变得有活力,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有生机,使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使身体素质练习达到育体、育心功能,丰富生活,调剂情绪,交流情感,融洽群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快乐体育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