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昌龄是盛唐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灸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2.
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过渡诗人,张说边塞诗和山水诗对诗歌题材深度的进一步开掘,使其起到了接通初唐与盛唐诗歌的津梁作用,进而从另一侧面加速了“盛唐之音”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王遐弟 《科技信息》2010,(2):204-206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他的送别诗在情境创设及选取物象上既沿袭了古人的大众题材又推陈出新,着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物象,将其附着上自己的感情,更加贴切地表达了分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在艺术手法上复杂多样,但紧紧围绕"情"、"景"这两个主题,要么融情入景,要么以景写情,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王昌龄的送别诗,风格黯然却不低沉,哀婉却不低调,忧郁中暗含激情。  相似文献   

4.
张说是初唐文学向盛唐文学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位居清要,工诗能文,对盛唐文学的到来做了文化上的准备,又以其创作开拓了盛唐诗歌发展的道路。张说现存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脉络:他早期的诗歌多羁旅行役、留恋山水之诗,情感率真质朴,显示出兴盛的气象,描写细致生动,以巧思丽藻见胜。中期是张说诗歌创作的高峰,题材多样,内容充实,风格清健,引人注目,体现了由初向盛唐过渡的特点。张说后期的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留恋光景之作。张说的诗歌,不仅题材丰富,艺术卓越,而且各体亦工,以其一生的工业所充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诗人作出了表率,并昭示了盛唐文学的新风貌。他事实上成为盛唐文学的一位开路人。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全诗描写了雄伟壮阔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写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全词熔写景、  相似文献   

6.
“情圣”杜甫的情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即从杜诗中对自然景物体察入微、细腻传神的描写,对自然万物怀有的由衷的亲爱之情,对自然生灵的恻隐、关爱之心等几个方面再去窥见诗人博大的仁爱主义情怀,以更全面的了解伟大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7.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8.
一代名相张九龄,被王维视为知己,二人关系密切。张九龄的山水诗可说是盛唐山水诗繁荣的前奏,对盛唐山水诗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直接推动力,深深影响了王维等盛唐一代诗人。王维对张九龄山水诗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诗歌意境等方面都有所接受和继承。  相似文献   

9.
初盛唐咏物诗以言志类为主,大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或开阔明朗的情致,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命价值;缘情类咏物诗虽然有追求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受阻带来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但其根基仍驻扎在坚强的自信力之上;闲情咏物诗在悠闲散淡中透出自适自足的生命满足感与和谐感。初盛唐咏物诗风骨文采兼备,体现了人的社会生命和个体生命和谐完美的统一,表达了唐代诗人刚健明朗、自信闲雅、自然和谐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穆旦在晚年将视角回归身处现代生活的“自我”,对自我生存进行探索。其晚期诗歌呈现了诗人在现代生活中自我不断挣扎的生命体验,表达了穆旦无法对现代性自我进行生存定位的失落之情与对现代社会的失望之情。  相似文献   

11.
谈顾况与佛教的因缘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况是历经盛唐和中唐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释道文化的因子。诗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其诗文创作中表现佛教“虚空”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的国度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李白,世人对他的研究多为诗风清雄奔放,情怀豪迈飞扬。李杜诗作构筑了唐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丰碑,创造了盛唐之音。本文则从李白悲悯的个人性情与独特的悲剧式气质的角度,浅析其诗作的文化底蕴,重点以其诗歌的核心题材来探究李诗中极具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籍此拙绎中国文化悲剧意识体现于李诗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谈顾况与佛教的因缘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况是历经盛唐和中唐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释道文化的因子。诗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其诗文创作中表现佛教“虚空”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轶晰 《广东科技》2012,21(11):42-42
盛唐边塞诗以瑰丽而奇崛的描写、浪漫的比喻遐想、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和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充分展示了盛唐文人自信、积极的精神风貌。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文学审美及诗人自身经历等方面解析盛唐边塞诗的壮美气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向华娇 《科技信息》2010,(26):159-159
唐朝,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唐诗,则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众多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唐代诗坛,真是"高山巍峨,群星闪烁"。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一位仅凭《春江花月夜》就孤篇横绝唐代诗坛以及中国文坛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6.
"北郭诗人"在文章观上坚持"明道",在诗学观上坚持"缘情",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源于他们对"道"的理解。"道"首先是天地人文、物理人情之规律,于是他们用"缘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但是"道"又有伦理道德属性,这提升了"情"的内涵,因此他们在诗歌中又有大量社会化的写实倾向。"缘情"而"节情",构成了他们诗学观的核心。而这又连接着他们的文章观:既强调儒家范畴的文道关系,又在创作实践中对"道"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对"节情"的认可,使"北郭诗人"纠正了杨维桢的"缘情"观;对"缘情"的坚持,又使得他们不能迅速适应明初"主旋律"的文风。这也构成"北郭诗人"的尴尬与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内容。2.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4堵皂学懂思亲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9.
李百药不仅是名的贞观史臣,而且是当时的名诗人。他的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反对复古的政治思想以及历史观有着密切联系。反映在《北齐书·苑传序》中的理论主张,与另外几位贞观史臣魏征、令狐德Fen、姚思廉相比,既有相同之点,更有个性差异。他对学功能的理解,表现为“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泊审美作用;对学内容的选择,从“雅以正邦,哀以亡国”的理论出发,重雅正,反淫学创伤中的交互作用。李百药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盛唐诗歌的鼎盛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人全篇使用单一成份句 ,即以大量的具体景物描绘出恋人幽会的急切、激动、欢快之情 ;更为奇妙的是 ,诗人通过对诗歌尾韵的巧意安排来象征恋人永久的心心相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