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前曾报告从西贝母提得植物碱西贝素,并已确定西贝素的碳架及其功能基的性质。Fragner 及Boit 曾报告从德国柏林附近所产的一种贝母,学名为 Fritillaria imperialis L.,提得一种植物碱,命名为 Imperialin。我们根据这两种植物碱本身及其衍生物的实验式和性质颇多相似之处,猜测共可能系同一物质。兹列表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子清 《科学通报》1957,2(1):13-13
自甘肃岷县出产的貝母中,提得兩种新植物鹼。主要的一种命名为岷貝素甲(Minpeimine),产量約0.001%,熔点210—212°,其硫氰酸鹽熔点206°,分析結果,初步决定其实驗式为C_(27)H)(43)O_2N,紫外吸收光譜示知含有羰基。次要的一种命名为岷貝素乙(Minpeiminine),产量約0.0001%,熔点215—216°,其硫氰酸鹽熔点164—166°(分解),分析数据尚未齐备。  相似文献   

3.
前曾报告貝母素甲及乙具有下列部分骨架(Ⅰ、Ⅱ)。但此二部分在貝母素甲或乙中,究系如何联結,为一饒有兴趣的問題,尚無解答。今将貝母素甲在340—350℃直接用硒脱氫,得鹼性結晶产物一种,由其元  相似文献   

4.
貝母素甲(C_(27)H_(45)O_3N)及貝母素乙(C_(27)H_(42)O_3N)的三个氧原子,其中两个氧原子的功能是已肯定了的。即貝母素甲含两个仲醇羟基,貝母素乙含一个羟基、一个仲醇羟基。但第三个氧原子較不活潑,可能是属于叔醇羟基或环醚。今将貝母素甲用Zerwitinov  相似文献   

5.
朱子清 《科学通报》1957,2(1):13-13
自浙貝母中提得一种中性不含氮的产物,名为貝母醇(Propeimin),前人曾給予实驗式为C_(26)H_(44)O_3或C_(27)H_(44)O_3或C_(29)H_(48)O_3,未能肯定。現制得其对硝基苯甲醯衍生物,無色結晶,熔点209—210°;对溴苯甲醯衍生物,無色結晶,熔点169°。分析結果表明,貝母醇的实驗式应以C_(24)H_(40)O_3較为正确。由貝母醇直接与2,4-二硝基苯肼的酸性(H_2SO_4)乙醇溶液加热处理后,得紅色結晶,熔点218—219°,分析結果表明,水解产物的实驗式为C_(20)H_(32)O。貝母醇  相似文献   

6.
顾以健 《科学通报》1957,2(16):507-507
撫順和茂名頁岩油中含有3—4%的鹼性氮化合物,它們是合成药物、橡胶、染料等貴重的化学工業原料,因此,为了綜合利用頁岩油的資源,我們进行了鹼性氮化合物的成份分析的研究。在已發表的文献記載里,从苏、英、美等国的页岩油的鹼性氮化合物中,共分离出39个純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在抗疟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耐药表现出很好的疗效.本文首先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回顾,系统分析了采用量子化学计算、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还原电势检测,以及分子对接等不同手段对于研究青蒿素衍生物结构优化,阐明其潜在作用机制方面的指导作用.除了抗疟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通过对青蒿素类化合物开展了以免疫调节活性为导向的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在青蒿素母体结构上引入新的基团,发现了一批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以及口服吸收良好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其次,主要介绍这些新型青蒿素类衍生物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了充分挖掘青蒿素骨架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青蒿素本身或其简单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等的抗肿瘤活性较弱.然而,通过采用向青蒿素骨架中引入水溶性片段、杂多环,以及靶向药物片段等策略,可以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成药性更高,且具有明确分子靶标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最后,对新型抗肿瘤青蒿素衍生物的设计和改造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它为人类及动物提供氧气,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可供人类及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植物是地球这个生态圈的主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产的原料,而且在报警、探矿、天气预报等方面也都有独特的才华。  相似文献   

9.
新贝母碱——湖贝甲素(Hupehensne)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濮全龙 《科学通报》1983,28(18):1145-1145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属百合科。国产贝母共有20种,两个变种。我国从1932年开始研究浙贝母和川贝母,继而又研究东北平贝及甘肃岷贝,分得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西贝素(sipeimine)等贝母生物硷。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化学成分迄今未见研究报道。湖北省药品检验所从这种贝母中分离得到四种生物硷HII、HIV、HV和HVI,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HII为浙贝乙素,HVI为浙贝甲素,得率最高的HIV为一种新的异甾生物硷,命名为湖贝甲素(Hupehenine)。  相似文献   

10.
雌二醇衍生物的HQSA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基于分子全息的QSAR方法, 对30种雌二醇衍生物与羔羊子宫雌激素受体作用的lgRBA值建立了相关模型, 研究了碎片区分参数及碎片长度对模型质量的影响. 最佳全息条件下产生的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91, 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LOO2 为0.897.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用AEI MS-50质谱仪和DS-30数据系统,考察了十四种咔唑衍生物 N—R(R=H、CH_3、C_2H_3、C_3H_7、C_4H_9、C_2H_(11)、C_6H_(13)、C_7H_(15)、CH_2CH_2Cl、CH_2CH_2Br、CH(CH_3)_2、CH_2C_6H_5、CH=CH_2、CH_2—CH=CH_2)的高、低分辨质谱和亚稳跃迁过程,结果表明:(1)这些化合物都呈现一定强度的分子离子峰,其相对强度随R链增长而衰减。(2)当R为C_nH_(2n 1)(n>1)时,质谱有近乎相同的碎片离子,都有由分子离子峰经α-断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童哲 《自然杂志》1997,19(3):149-152
在植物一生中,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根、茎、叶和花等器官,即狭义的发育,植物发育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最近,已鉴定出几种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基因,这是基因工程操纵植物发育的良好开端和基础。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表达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器官的发育。可以预言,不久人们能够控制、改良植物发育的任何方面,赋予其理想的性状,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四唑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Ⅰ.氯代四唑的从头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鹤鸣  陈兆旭  贡雪东 《科学通报》1997,42(23):2487-2490
用从头算方法,取6-311G基组分别在HF和MP2水平上,计算研究了1H和2H四唑的4种一氯取代物的全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4个化合物均取平面构型;环骨架键长趋于平均化,均具芳香性(П^65)与1-Cl与2-Cl四唑相比,5-Cl四唑将具较强的酸性,分子总能量也较低,其中5-Cl-2H-四唑分子总能量最低,最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用从头算方法,取6-311G基组分别在HF和MP2水平上,计算研究了1H和2H四唑的4种一氯取代物的全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4个化合物均取平面构型;环骨架键长趋于平均化,均具芳香性(Ⅱ_5~6)。与1—Cl和2—Cl四唑相比,5—Cl四唑将具较强的酸性,分子总能量也较低,其中5-Cl-2H-四唑分子总能量最低、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唐除痴 《科学通报》1986,31(1):32-32
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生物活性方面表现了明显的立体专一性。迄今,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单手性中心的有机磷化合物。尽管含一个手性磷原子和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双手性中心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也有报道,但含双手性磷原子的旋光活性有机磷化合物却未见报道。为了研究双手性中心的混合膦(磷)酸酐的立体化学及生  相似文献   

16.
高振衡 《科学通报》1959,4(15):493-493
将dl-β,γ-溴代丁酸乙酯(12克)滴加至在迴流(沸水浴上)和搅拌着的隣苯二酚(5.5克)、无水碳酸鉀(5克)和无水丙酮(50毫升)的混合物中。加完后继續迴流和攪拌20小时,冷却后,滤去溴化鉀,用无水丙酮洗滌滤渣,合併滤液及洗液。在水浴上蒸去丙酮。冷却,加入等体积水,得油状物。用乙醚提取。用冰冷的5% NaOH溶液反复洗滌乙醚提取液至呈淡黄色为止。用冰水洗滌醚液两次。用无水硫酸鈉干燥后,蒸去乙醚,进行減压蒸餾,收集沸点在138—140°/4mm,的餾分,得5克无色油状液体,dl-苯并-1,4-二氧六环-2-乙酸乙酯(R=—CH_2COOC_2H_5),产率46%。皂化当量:C_(12)H_(14)O_4計算值,222.23;实驗值,213.50。  相似文献   

17.
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永强 《科学通报》1992,37(3):266-266
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是卫矛科植物(Celastraceae)的主要化学成分。由于卫矛科植物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农用杀虫植物,因而这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献[6,7]报道了从小白沙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分得的三个倍半萜,它们的结构经红外、核磁、质谱和X-晶体衍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  相似文献   

18.
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耀 《科学通报》1993,38(15):1411-1411
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即3,4,5-三羟基苯甲酸,它存在于许多植物和中药内。经药理和临床证实,该类化合物可以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变血液流变,同时还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特别是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是众所周知的抗氧化剂,它能预防诱发乳腺癌,对Lewis肺癌具有抑制和抗转移作用,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食品工业等。但这类物质的抗氧化机制尚不清楚,其活性中心位置的确凿的实验证据更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芴为非交替芳烃,它的顺磁共振谱研究不如联苯、稠环等交替芳烃来得成熟,而且由于休格尔(Huckel)分子轨道法对非交替芳烃离子基的电子前线密度值计算有所限制,解释波谱也受到影响。关于芴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研究,曾由Fraenkel等用电极还原法进行了试探,结果芴受阳极氧化而变为芴酮负离子基。这一研究的负结果,说明了芴的中央五元环所具(?)CH_2是较活泼的,但其电子本性如何,有否超共轭效应,值得进一步用顺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