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总是被蕴涵在文本中的一种强大的艺术审美张力所裹挟、震撼,这种强大的震撼感包含着智的洞见、情的涵润和美的享受,构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是余秋雨散文魅力的真蕴所在.提出"智及与趣美的张力"这一理论范畴并结合作品分析,以达到对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特质的系统性理解.  相似文献   

2.
任雪松 《科技信息》2012,(25):470-470
余秋雨散文自问世以后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构成了20世纪末期中国文坛的一大景观。通过余秋雨散文对个体人格和群体人格的思考,来探讨余秋雨散文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关于余秋雨散文的种种批评,通过对余秋雨散文与杨朔、刘白羽散文的分析比较,指出余秋雨散文在文体的创新意义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现今是一个散文繁荣的时代,散文的艺苑里百花盛开,风光无限.其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是美誉为“新潮散文第一成果”的余秋雨系列散文.就《文化苦旅·序》中,余秋雨先生说:“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散文以文化取向研究为思路,自觉肩负起现代社会构建的使命,创造性地提出"文化人格学"的概念,融入和发展了荣格和柏深思的理论,致力于探讨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人格之于现代社会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不同凡响 ,纷纷作出应有的反应 ,研究者们从一元到多元 ,由平面到立体的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研究 ,虽有不足 ,却也硕果累累。文章试图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性质、散文史的地位、文化意蕴、艺术品格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状况作力求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以推动散文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这一对辩证概念的提出是对现代汉语词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语言的运用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作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动态词义现象,通过研究其散文中的动态词义现象、形成途径以及影响因素,来探究余秋雨散文语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体裁的分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由于体裁审美方面的模糊性而呈现独特的景观,获得意想不到的接受效果。在余秋雨的散文创作中,这种模糊性表现得亦尤为明显。余秋雨把戏剧创作的手法融入散文的写作中,从而在散文文本中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剧场世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散文的实质是倡导独特的价值取向,彰显对历史进步观的认可甚至推崇,他对历史人物的阐释和判断标准发生了根本的位移,他的作品解构了传统观念中某些含有神权、专制、愚昧成分的观念,并试图延续肇始于鲁迅"拯救国民性"的命题,完成知识分子世纪性精神引渡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他首次将商人阶层纳入散文创作视野,这是散文题材的一次重要开拓和创新。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因其价值取向,堪称是一把烛照历史,扫荡神权、专制、愚昧阴霾的思想炬火。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的山水随笔,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立意的凝重美与模糊多蕴的审美效果,颇具品位的智性美,叙事美与探索式结构,独具风格的语言美,以及以上述特征为主体所形成的文体美。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余光中为两岸著名学者、散文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了平庸,创造了神奇,成为20世纪两岸散文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既代表了散文的成就,又代表了散文的高度。本文通过二者散文在文化态度等诸方面特点的比照分析,凸现二余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史学地位,并力求从二者的创作心态、风貌中揭示两岸散文某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意义的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辉光里的散文景观--余光中散文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余光中是一位影响深巨的重量级作家.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或婉约缠绵、或雄强豪放的绮丽多姿的文学景观,与他独步中西文化的创作素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所铸就的一道引人注目的散文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有关韩愈的研究在近30年来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及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小说、戏曲、宝卷、道情以及民间故事等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却是韩愈研究中被忽略了的重要对象。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承载着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对后世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独立的文学形象,值得“韩学”及文学研究者深入挖掘和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15.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散文创作上,韩愈、欧阳修的祭文都取得较大的成就。同为散文大家,其相同之处在于:在表现浓郁衷情的同时,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叹;情感上悲怆动人;风格上缠绵悱恻。不同之处在于:韩文造语奇崛,欧文平易婉曲;韩文气势激荡,欧文纡徐缅邈。这些异同缘于二人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的身世遭际。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郁达夫生活的客观世界相似,但主观心灵不同,一个信奉“中和主义”,一个具有“达夫气质”。他们用不同的主观心灵去感受相似的客观世界,创作出的散文都充满感伤。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情感流程,其作品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苦美。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佳作之一,情景高度融合,意境悲凉,韵味隽永,是一曲沉郁、幽远的秋的悲歌。如何再现原文的审美意旨是翻译该文的一个关键点,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方面分析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的译文的美学效果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