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鱼又称团鱼或鳖,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滋阴补阳、强壮身体之功效,被视为高级补品。甲鱼工厂化养殖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亲鳖的产卵率、孵化率、稚鳖的成活率,利用人工加温方法提高鳖的生长速度,使自然界4~5年能达到商品规格的鳖在一年半内长到商品规格,从而大大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3年被列为江苏省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层塑料大棚温室,养殖水面824m^2,养殖周期280天,总产商品鳖2377.68kg,平均单产2.885kg/m^2,折合亩产1923.14kg,个体均重552g/只,养殖成活率达83%,投入产出比1:(3.08-3.69)。在加温温室的改进,养殖和和个体均重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龟鳖养殖温室主要用煤炭供热,浙江省养鳖温室全年加温时间长达9-10个月,年耗标煤25多万吨。与此同时,由于温室养殖水质较差,增加了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量,对生态平衡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危害。金华市绿之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浙江省养殖业发展对技术与装备的需求。通过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目前广东养鳖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内外市场鳖的供不应求,指出养鳖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本文着重指出今后发展养鳖业要着重解决好几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种苗供应、缩短养殖周期和鳖病防治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广东养鳖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稚鳖的饲养1.稚鳖的驯食刚孵化出来的稚鳖,十分稚嫩,待其卵黄囊刚一消失就要对它进行驯食,使之尽快能适应摄食商品饲料.具体做法是:先在水盆内放一定量的水,然后把开口的配合饵料与水均匀地搅和成水和饵料的混合液,再把未经驯食的稚鳖放入盆内,使其闻到配合饵料的香味,对该种饵料留下记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之后,再将稚鳖按每平方米150只的密度收入一平方米左右的白铁盒内,白铁盒中铺有3~4cm厚的经消毒处理的细沙并注入清水,水位控制在8cm左右(即在沙上还留有5cm的水).在盆中放一块倾斜的木板作为食台,在食台上放上用手握成的面团样饵料条或饵料块.这样,在水盆中养2—3天,等到稚鳖已能集中吃食后,就可放入稚鳖池中养殖,完成整个驯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甲鱼快速生长养殖”是指在14个月内就能将刚孵化的稚甲鱼育成400克重的商品甲鱼,比常规自然养殖周期缩短2—3年;亩产可达1吨多;产值可逾20万元,纯利至少10万元以上.是典型的一优两高技术,已作为农业部“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个先进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来源与选择(一)体质条件亲鳖是指为人工养殖提供种源的雌、雄鳖,最好选择野生鳖做亲鳖.养殖鳖往往因年龄偏低影响产蛋率,故在收购野生鳖的过程中须严格要求,仔细检查,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条件:1、体色正常有光泽,四肢壮而有力,活动能力强,裙边肥厚坚挺,无病无伤.2.用竹蔑或筷子引其咬住,将颈部拉出,然后用手仔细抚摸,若发现颈部有异物,则很可能是钓鳖,应予剔除.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温室池中亲鳖越冬后期的部分水化指标和浮游生物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亲鳖越冬期适宜的换水周期应为3个月。  相似文献   

9.
张林 《今日科技》1996,(4):9-11
在天然的环境中,鳖是很少得病的,其主要原因是生息密度稀,活动范围大和鳖本身抗病能力强.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大量的鳖中毒死亡,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而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有许多因素会导致鳖得病与死亡.这些因素是:为了求得高产量采用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从而使鳖的密度大大超过天然,活动空间大为缩小;由于鳖有互相咬斗的习性,鳖受伤的机会增多;密集型的养殖,使排泄物污染养殖环境;有的养鳖单位仓促上马,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运输包装不当,长途运输消毒不严;温度控制不当;饵料营养不全;分养不及时;防病措施不力;等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甲鱼人工养殖的普遍开展及 境外甲鱼的大量进口,我国甲鱼货源日 益充足,其销价日益低落,甲鱼养殖竞 争越来越激烈,能否降低养殖成本已成 为甲鱼养殖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而提 高甲鱼繁养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 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目前甲鱼卵的 受精率一般在80%左右,孵化率一般为 80%~90%,稚鳖暂养(20~30天)成活 率为80%~90%,稚鳖至幼鳖成活率为 60%~70%,如果加强综合技术管理措 施,将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提高到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养殖的23只稚鳖(终末体质量为15.7~46.4 g)和38只幼鳖(终末体质量为57.5~283.7 g)鳖体的生化组成和质量能.结果表明:随着稚鳖、幼鳖体质量的增加,稚鳖和幼鳖鳖体的蛋白质、脂肪的质量分数和质量能均升高,而水分则随之降低(P<0.01).稚鳖鳖体的灰分质量分数与体质量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而幼鳖的灰分质量分数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P<0.05).实验证实,以体质量为自变量来预测中华鳖稚鳖和幼鳖的蛋白质、脂肪的质量分数和质量能的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养殖公司创建于1980年,现有面积250亩,公司员工150人,生产技术人员8名。现有规模40万只鳖的养殖,亲鳖1万余只,幼鳖越冬生产养殖面积15座,计1.5万平方米;以及淡水商品鱼的养殖。年销售商品鳖160余吨,年产值3000万元,年创利1000余万元,企业拥有资产近3000万元。 1989年工厂化人工快速养鳖技术示范项目被省、市,区科委列入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先后被市政府颁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星火三等奖、市星火一等奖、省级星火示范企业、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先进农业龙头企业、区重点企业、文明单位、明星企业、二十强企业、红旗单位、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公司经理孙金水被评为省星火明星企业家、省优秀农业企业家、市优秀农业企业家、市劳动模范等。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水泡病病原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8月信阳师院生物系特种动物养殖研究所的试验鳖场孵化出一批小鳖。同年10月有一只鳖得了一种新的疾病,病鳖颈根部和右下肢基部各有一大水泡,暂名“水泡病”。本文对其分离菌进行了研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中华鳖水泡病的致病机理,可能与病原菌的毒力与传染途径有关,而鳖的抗病能力是能否引起该病的关键,外界环境因素是引起该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4.
养殖鳖主要细菌性疾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养殖鳖细菌性疾病是全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危害对象从稚鳖到成鳖、亲鳖。从1996-1998年对养殖鳖主要几种细菌性疾病和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病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历来崇尚龟、鳖的药用价值,而野生龟、鳖的药用价值是人工养殖的所不可取代的.人工饲养由于应用了各种催生素与激素,所以其药用价值往往低于野生龟、鳖.  相似文献   

16.
无沙生态养鳖,打破了传统有沙养鳖旧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传统的养鳖池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对水质、水位、养殖密度的系统调控,科学使用中草药和微生态促进剂预防疾病,可以大幅度提高鳖养殖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为养鳖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优势型展开等方法对我国100个站1951~1985年共420个月的逐月降水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降水的主优势型(空间驻波型)有7种.对各主优势型对应的时间系数的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周期带:2~4个月、5~7个月、9~11个月、准2a、3.5a左右,11a 左右.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基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基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选择4个典型基塘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跟踪调查并进行养殖池塘的营养物质平衡概算.结果表明:养殖池塘中的NH4 、NO2-、COD、Chla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升高,而NO-3、TP、SRP、BOD等指标无明显升高,DO没有明显下降.密养池塘无机氮的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H4 比例上升,占了50%以上,NO3-比例下降,降到40%以下.养殖池塘NH4 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养殖密度和藻类浓度.P是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塘泥的吸附和释放可能是影响池塘TP、SRP的主要因素.营养物质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池塘中营养物质N的输入饲料占90%~98%,N的输出鱼类仅占总输出的20%~27%,沉积的N占54%~77%.营养物质P的输入饲料占97%~98%,鱼类P仅占总输出的8%~24%,沉积的P占72%~89%.珠江三角洲的养殖池塘由于其封闭性,养殖产生的废物不易外排,只能依靠池塘的自净作用消解废物.  相似文献   

19.
该课题采用深井地热水,使亲鳖产卵提前了3个月,延长产卵期2个月,雌鳖平均只产卵量增加22.8枚;突破无沙孵化新技术,孵化率达95%;在病害防治方面,进行了疾病快速诊断,中草药应用,生态防治,免疫防治,减少了病害发生.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南  方平 《应用科技》1999,(2):29-30
1建造合格鳖池鳖胆小怕喧闹,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建造不同规格的鳖他:(1)种鳖地:面积1~3亩,池深1.2~1.sin,他对角建进排水系,池坡呈30o角斜坡,便于鳖爬行上岸产卵。池北岸设40~6()m产卵场地。(2)稚鳖、幼鳖池:稚鳖出壳到越冬期体重3~sg,幼鳖体重5~159,两者可合建也可分建。若建室内池,面积为5~10m,深0.8~lin,稚鳖池和幼鳖他用砖块隔开,每池面积2~4m2;若建室外地面积为50~100mZ,则温室内要单独建稚鳖池面积2~10d,长宽比为2:1或5:2。室内地池身最好在地面下40crn,露出地面10rm左右有利保温。池壁对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