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发酵培养液中碳源、温度、pH以及培养助剂分别对从盐田中分离到的一株产类胡萝卜素弱嗜盐菌株D15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单因素四水平试验。初步获得了比较适合该菌株的理化条件:蛋白胨10.00 g/L、酵母提取物10.00 g/L、葡萄糖9.00 g/L,初始pH为8,于37℃振荡培养120 h,菌体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到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
选用产朊假丝酵母菌进行固体发酵,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确定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包括麸皮、玉米粉)为底料,加入0.5%硫酸铵,0.05%磷酸二氢钾,不加硫酸镁,6%葡萄糖,加入适量蒸馏水(料液比为1∶1),接入12%产朊假丝酵母菌液,30℃培养36 h的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固体发酵培养基能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在该环境下产朊假丝酵母能够以最佳的生长状态生长。  相似文献   

3.
脱硫微生物培养条件及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培养时间、pH、温度、接种量条件下的生长表现,测定了该菌种对SO2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生物量10%、pH=7.0、温度为35℃、培养时间60 h,未经驯化的菌种对SO2的去除率最高为42.6%,经过SO2通气驯化后脱硫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72.5%,通过此阶段的研究,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脱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酵母菌生长与产人参皂苷β-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生物过程特性和实现酵母菌连续转化人参皂苷,研究了酵母菌生长和产人参皂苷β-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酵母菌生长与产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酵母菌培养6~24 h左右处于对数生长期,24~70 h为稳定期;且酵母菌从培养第14 h后开始产酶,至第70 h产酶活最高,值为4.59 U/mI.酵母菌生长与产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中期合成型,即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酶的合成也随之停止;酵母菌生长与产酶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蛋白核小球藻CP-FJ9为出发藻株,在异养培养条件下,采用SE、HA-SK、BG11、Basal和BBM 5种培养基分别对小球藻CP-FJ9进行培养.通过测定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及细胞内主要成分,比较5种培养基对小球藻CP-FJ9生长及其产物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sal培养基更适合小球藻CP-FJ9快速培养,可获得最高生物量12.93 g·L-1和最大比生长速率0.64 d-1;而HA-SK培养基则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可获得最高蛋白质产量5.14 g·L-1.另外,在10 L发酵罐中使用HA-SK培养基异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CP-FJ9,经72 h发酵后,小球藻最终生物量为20.05 g·L-1,蛋白质含量为49.06%.这表明,蛋白核小球藻CP-FJ9是一株有潜力用于开发富含蛋白质的藻种.  相似文献   

6.
酵母菌耐热性的最适热激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琪抗高温酵母菌YY为研究材料,采用30-48℃的不同温度和10~180min不同的时间对酵母菌进行热激诱导产生耐热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最适热激温度为42℃,最适热激时间为30min,产生耐热性后,在50℃处理的时间越长,活力越小,在酵母菌的不同生长时期,菌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耐热性的产生没有显著影响,从28℃升到热激温度42℃所需时间在30-240min内,时间越长产生的耐热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高铁营养酵母的摇瓶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室筛选的高铁营养酵母菌为实验菌株(Candida utilis),根据酵母对铁的耐受量,研究培养条件对酵母细胞铁的富集、蛋白质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探讨摇瓶培养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生理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条斑紫菜丝状体,观察丝状体生长状态并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24℃条件下,条斑紫菜丝状体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24℃时,丝状体生长状态良好,POD活性在培养初期有所下降,36 h活性有所提高;在28、30℃条件下,培养超过12 h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丝状体变成棕红色,培养后期细胞内容物外溢,出现死亡.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紫菜抗高温分子机制和培育抗高温紫菜新品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热链球菌为材料,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影响嗜热链球菌菌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因素以及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时间对嗜热链球菌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液初始pH 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24 h时,菌体生物量达5.00×1019个/mL;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温度为40℃时、培养时间27 h、培养液初始pH 6.5,胞外多糖产量达到为914.33 mg/L,胞外多糖产量相对于茵体的生长在时间上表现出滞后现象.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倍体积的sevag液加入多糖溶液脱蛋白,用三倍体积90%的乙醇于4℃时沉淀12 h,多糖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多种温度(15、20、25、30℃)处理小麦种子后幼苗内含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20℃时核酸、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则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11.
赵蕊      徐燕      许凯      王文磊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85-391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WO144-3)的生长性状、耐高温性能、叶绿素含量、藻胆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一个野生型品系(W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20 d培养,WO144-3品系叶状体长度从4 cm增加到138 cm,平均日增长率为17.59%,是WT品系的1.92倍;叶状体厚度为(17.41±0.33)μm,约为WT品系的70%。培养开始时,WO144-3品系长宽比约为WT品系的2倍,20 d后增加到5倍。但WO144-3品系的平均日增重率与WT品系没有显著差异。2)在30 ℃高水温培养10 d后,WO144-3品系叶状体的长度是WT品系的1.70倍;此外,高温处理对WO144-3品系的Fv/Fm没有显著影响,而WT品系的显著降低了59%。3)WO144-3品系的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分别为WT品系的2.05、2.74和1.42倍,但在叶绿素a和别藻蓝蛋白的含量上两品系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出:WO144-3是一个窄/薄叶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受高温胁迫、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具备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喜树碱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的一种次生代谢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喜树体内的合成和积累受遗传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笔者在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温度对当年生喜树苗生长及叶片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昼/夜(白天6:00至18:00,夜间18:00至次日6:00)温度处理,分别为30 ℃/25℃(T1)、35 ℃/30 ℃(T2)和40 ℃/35 ℃(T3)。结果表明:T3温度条件下,喜树有最高的生物量,T2处理有利于喜树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而T3处理则有利于喜树根和茎的生物量积累。T2处理促进了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的积累,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而T1和T3处理则提高了叶片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 T2处理下喜树碱含量和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最高。试验期间喜树碱含量(产量)的变化趋势与TDC活性的变化不一致。综合认为,适宜的温度条件(T2)有利于喜树体内喜树碱的生物合成与积累,喜树碱在喜树体内的生物合成和积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酵母,以柑子汁为主要原料,用富硒酵母酿制富硒保健酒.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富硒酵母接种量为12%,加糖量7%,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为4d.所得产品有机硒含量可达12~17μg/m1,是一种理想的富硒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15.
襄阳孔明菜是在高盐下腌制的一种腌菜,在大规模露天腌制过程中,由于雨水污染等原因会在卤水表面长白色菌膜,导致孔明菜的软化,影响口感.从襄阳孔明菜卤水污染物中分离污染菌并进行鉴定,旨在对防控该污染菌奠定基础.将污染菌膜接种于不同浓度梯度氯化钠的YPD固体培养基上,分别在28℃与37℃培养3d后,从28℃分离到一种耐盐酵母,单菌落呈圆形、乳白色,3d培养直径为0.1~0.2cm,表面湿润、粘稠、易挑起.对该菌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菌可以在含有0%~15%NaCl的YPD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生长盐浓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8℃,可以在pH值5.5~6.5之间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0.抽提该菌的总DNA,扩增部分18SrDNA片段,测序后进行同源比对,结果显示,该耐盐酵母的18SrDNA序列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DoNor8、IFO0510、M2的18SrDNA序列一致性达到100%,根据clustal X和MEGA 4.1建构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该酵母与Z.rouxii在同一分支上,再结合形态和生理特征,认定分离的嗜盐酵母是Zygosaccharomyces rouxii.该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研究腌制食品中污染菌的防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酵母诱导子对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酵母诱导子对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的合成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从肉苁蓉种子诱导出愈伤组织,在MS培养基上进行细胞悬浮培养.首先考察肉苁蓉细胞生长和苯乙醇苷合成的动力学,在此基础上就酵母诱导子对细胞生长和苯乙醇苷合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肉苁蓉悬浮细胞培养经过三天的延滞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1天后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最大生物量和苯乙醇苷产量分别达到8.03g DW/L和97 mg/L.在对数生长期后期,即培养的第18天加入0.8 mL/瓶浓度的酵母诱导子,诱导三天的效果最好,苯乙醇苷的最高产量为237.7 mg/L,为对照的239%.结论:合适浓度的酵母诱导子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的苯乙醇苷含量,同时对细胞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香菇的深层发酵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菇的发酵工艺研究表明,供试香菇菌株能适应液体培养环境,其适宜发酵培养温度为(25±1)℃,通气量1:0.5~1:1.摇瓶培养中48 h前为其调整期,48~144 h处于增殖生长期;从48 h起,pH值急剧下降,最终降至3.0左右趋于稳定,工业发酵培养96~120 h,生物量(鲜重)即达300g/L;提取的香菇营养液,氨基酸含量达18.52 g/L,多糖含量为14.75 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心肌细胞体外生长特性,作为高原环境研究心肌细胞功能的实验基础。方法:将心肌细胞系复苏后使用体积分数为0.15的高糖DMEM培养基接种于33mm培养皿中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成活率,并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心肌细胞最初接种时呈圆形,24小时后细胞贴壁生长;4天后细胞有伪足伸出,细胞呈梭形、多角形等形态,大小均匀,生长迅速,7天后细胞逐渐形成细胞簇,11天后细胞簇相互连接成片生长,达90%融合时进行传代;计数1000个细胞,蓝染细胞48个,成活率为95.20%;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过程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结论:高原环境能够进行体外心肌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