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双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十二烷基叔胺、环氧氯丙烷和氧氯化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在三亚甲基中引入PO3-4作为柔性基团来提高联接基团的亲水性.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31.9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4×10-4mol/L 、等电点为pH8.5~10.5,c20=1.41×10-5mol/L.考察了其发泡性、乳化性等,通过摄像显微镜对乳化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十二烷基溴代烷分别与乙醇胺、 N,N-二甲基乙醇胺、 N,N-二丁基乙醇胺进行烷基化反应 ,再经五氧化二磷酯化 ,合成了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 ,其中 3种未见文献报道。对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 ,对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其中磷酸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N,N-二丁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和 N,N-二甲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_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防垢效果与分子结构中的EO数有关.而硫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呈现明显的溶限效应,且有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磷酸钠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试验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羟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规范;并且对该产品的表面张力、泡沫力、电导率、临界胶束浓度、pH值和游离氯含量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对比研究不同寡聚度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12及一种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12。通过表面张力技术,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Malic-2C12及Citric-3C12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TAB与EHSB的混合行为接近于理想混合。然而,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低于理想混合模型的CMC,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混合胶束中存在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优先进入体相聚集形成混合胶束,而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排列变得疏松,导致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γCMC)反而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另外,结合相互作用参数结果,发现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寡聚度由1(DTAB)增加至2(Malic-2C12)再到3(Citric-3C12),其与EHSB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协同作用的比例区间逐渐增大,但寡聚度逐级增加所带来的增效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7.
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的铸膜液中,测定膜的纯水通量与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溶液的截留率,用电镜对膜面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膜的支撑层基本无影响,但改变了膜的表层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强,所成膜的孔径大,分布变宽;反之,所成膜孔径小,分布窄。对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铸膜液的表面张力与凝胶速度等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证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改变了铸膜液的凝胶速度,并建立了凝胶过程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9.
以烷基叔胺、氯乙醇、环氧氯丙烷、PEG200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醚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合成工岂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钙皂分散力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此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较好的分散能力,特别是长链烷基为18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新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油酸、N-(2-羟乙基)乙二胺和氨基磺酸为原料,经环化、硫酸化合成了咪唑啉硫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泡沫性能等作了测定。认为将其用于山羊服装革的加脂剂中,可使皮革丰满、柔软、有弹性,具有良好的加脂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含硼两性表面活性剂REAB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1 溴十二烷与二乙醇胺烷基化合成N、N 二羟乙基十二烷基胺 (REA) ,再与硼酸酯化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硼两性特种表面活性剂 (REAB) .其在pH值 6 .6~ 9.1范围内显示两性特征 :在pH值 5~ 11范围内表面活性优良 ,CMC为 1.0 34× 10 -3 mol/L、γcmc为 2 5 .6 8mN/m ;其具有中等的泡沫性能 ,且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二苯乙烷和长碳链脂肪酰氯为原料合成出Gemini磺酸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出其表面张力曲线,进而算出其他相关参数.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烷基疏水碳链的增长而降低.与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G12-2-12的C20值降低94.4%,CMC值降低91.3%.G12-2-12的饱和吸附面积(Amin)比对应单基表面活性剂的2倍降低27%,且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3.
烷基酰胺磷酸酯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磷酸二氢钠,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N‘-脂肪酰基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烷基酰胺磷酸酯甜菜碱,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两性特征,泡沫性能,分散力,润湿性能,乳化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临界溶解温度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  相似文献   

14.
硼系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二乙醇胺与硼酸酯化合成硼酸酯(DEAB),再与1-溴十二烷烷基化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硼两性表面活性剂(RDEAB)。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DEAB-AES、RDEAB-AEO9 2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胶束中表面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和胶束的组成,2种混合体系的β^m值分别为:-6.47、-3.46。  相似文献   

15.
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MnO4/H2S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同时含有阴离子羧甲基和阳离子季铵基团的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研究了CMC取代度、DMDAAC加量、KMnO4用量和H2SO4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对其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假单胞菌S-7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脂和脂肽表面活性物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36mg/L,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29.7mN/m,油水界面张力由30mN/m降到1.3mN/m。发酵液在不同的温度、pH和矿化度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表面活性。发酵液可以乳化原油,使原油的粘度降低86.95%。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物质是S-7菌株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甲苯作溶剂 ,使用金属钠将聚氧乙烯 (3)壬基苯酚醚 (简称NP 3)钠化后与丙烷磺内酯反应合成了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并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试验表明 ,使用丙烷磺内酯法合成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反应速度快 ,产品收率及有效含量均可达到 80 %以上。该合成反应的总反应级数为二级 ,且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在 30℃和 40℃下的速度常数分别为 0 .0 5 15L/ (mol·min)和 0 .1147L/ (mol·min) ,表观活化能为6 .31× 10 4 J/mol。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导率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烷基-α,ω-双(二甲基酰氧乙基溴化铵)(Ⅱ-12-s)酯基G em in 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其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8~318 K,临界胶团浓度(CM 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分别为2.51×10-6~4.24×10-6m o l/L和32.9~34.2 mN/m,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自由能分别为-68.78~-77.20kJ/m o l和-40.91~-49.80 kJ/m o l,Ⅱ-12-s在溶液、表面吸附及形成胶团过程中均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